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01
    上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专家论坛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栏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
    郝元震, 程 芮, 张澍田
    2022, 42(10): 793-795.  DOI: 10.19538/j.nk2022100101
    摘要 ( )   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关系密切,后者是消化科中较为常见且极为凶险的肝硬化并发症,正确且有效地治疗与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尤为重要,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即合理运用各类相关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内镜、介入等,不断发展的技术对医师及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认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才能更加有效地针对其各类表现早期辨别、预防、治疗。
    专题笔谈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治疗中的进展
    张 明
    2022, 42(10): 796-799.  DOI: 10.19538/j.nk2022100102
    摘要 ( )   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重要的治疗措施,既往把它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梁。随着覆膜支架的应用及早期TIPS概念的提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和腹水是其主要的适应证,近10年来对其获益人群和最佳治疗时机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急性出血中对于内镜不能控制的大出血、标准治疗后早期再出血、Child-Pugh C级(评分<14分)肝功能患者、Child-Pugh B(评分>7分)伴内镜下活动性出血者、严重门静脉高压(HVPG>20 mmHg)者,TIPS治疗可改善预后。TIPS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和适宜人群尚不明确。术前存在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肝脏肿瘤等不是行TIPS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超声内镜在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
    赵海英, 宗 晔, 冀 明, 吴咏冬, 张澍田, 李 鹏
    2022, 42(10): 800-804,814.  DOI: 10.19538/j.nk2022100103
    摘要 ( )   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破裂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超声内镜(EUS)将内镜和超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开辟了新的途径。EUS可显示胃食管黏膜下解剖结构、门静脉及其属支、食管周围侧支静脉和穿通静脉,协助EGV诊断、复发及再出血风险的评估,从而指导EGV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同时,还可通过钳道送入多种内镜附件,进行EUS引导硬化、组织胶栓塞及弹簧圈置入等多种介入治疗,可作为常规胃镜治疗失败及具有高异位栓塞风险患者的补充治疗手段。
    超声内镜治疗胃底静脉曲张
    郭先文 , 丁 震
    2022, 42(10): 805-809.  DOI: 10.19538/j.nk2022100104
    摘要 ( )   PDF  
    胃底静脉曲张(GVs)破裂出血严重、复发率和死亡率高,随着超声内镜(EUS)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EUS引导细针穿刺栓塞治疗GVs的新方法不断涌现,特别是EUS引导下弹簧圈置入联合组织胶(或明胶海绵、凝血酶)注射治疗GVs前景广阔,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文章对EUS治疗GVs的新技术进行全面综述,重点介绍这些技术的优点、可行性、安全性和局限性。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急诊内镜治疗
    曾传飞, 肖 勇, 陈明锴
    2022, 42(10): 810-814.  DOI: 10.19538/j.nk2022100105
    摘要 ( )   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并(或)门静脉高压患者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预后差,涉及多学科合作共同决策诊疗。2013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始提出多学科诊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下的EGVB急诊内镜全病程管理,降低了急性期EGVB死亡率。基于此,就我院门静脉高压团队MDT下的EGVB急诊内镜全病程管理做一述评。
    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道的门脉高压临床处置——介入放射技术的价值
    张瀚文, 刘江涛, 孙 刚
    2022, 42(10): 815-819.  DOI: 10.19538/j.nk2022100106
    摘要 ( )   PDF  
    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为门脉高压患者的常见表现,与门脉高压患者预后直接相关,并可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以球囊封堵逆行闭塞(BRTO)及其改良技术为代表的介入放射技术为临床上处理SPSS的有效手段。对于伴有胃肾分流道(GRS)的胃静脉曲张(GV)出血或SPSS相关肝性脑病患者可优先考虑应用,但对伴有高危食道静脉曲张、腹水、门脉血栓的患者则应谨慎应用。针对SPSS的介入放射术式选择,应具体分析、个体化实施,以获得最大收益。
    门静脉血栓影响肝硬化进程与食管胃静脉曲张处理
    张 瑞a , 马丽黎b,
    2022, 42(10): 820-823,830.  DOI: 10.19538/j.nk2022100107
    摘要 ( )   PDF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门静脉主干管腔内血栓形成,可延伸至门静脉左右分支,引起门静脉回流受阻,严重时完全堵塞。在普通人群中,PVT发生少见,约为1%。在肝硬化患者中,尤其是门脉高压患者,PVT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随着门脉高压的进展增加。PVT的进展增加了门脉压力和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出血风险。阐明PVT在肝硬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处理策略,是早期识别PVT的演变、寻找启动治疗的最佳时机、减少患者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专家论坛
    骨髓衰竭症的精准鉴别
    付 蓉
    2022, 42(10): 824-830.  DOI: 10.19538/j.nk2022100108
    摘要 ( )   PDF  
    骨髓衰竭症(BMFS)是一组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候群。该类疾病取材困难,病理机制复杂,诊断和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指标,临床表现雷同,治疗手段相对不足。目前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A)需要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等,而诊断MDS也需除外AA。这种“相互排除诊断”,造成了不同骨髓衰竭性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造成了逻辑上的混乱,而只有明晰骨髓衰竭类型,才能实施更精准的治疗,以提升疗效。文章将从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认识历程、分类、每种独立疾病的特点及鉴别要点做一评述。
    葡萄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董喜凤
    2022, 42(10): 831-835.  DOI: 10.19538/j.nk2022100109
    摘要 ( )   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良性克隆性疾病,该病以 1 个或多个葡萄糖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蛋白(GPI-APs)缺失或减少的造血细胞克隆的扩增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管内溶血、骨髓衰竭和血栓形成。GPI-锚定蛋白的缺失是PNH发病机制中重要一环。文章将从PNH的认识历程、锚蛋白的生物合成、功能及其与PNH发病机制的关系做一综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进入三药时代
    史忆萌, 张凤奎
    2022, 42(10): 836-841.  DOI: 10.19538/j.nk2022100110
    摘要 ( )   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免疫介导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IST)方案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CsA),限制其疗效最主要的因素是患者残存造血干/祖细胞过少。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艾曲泊帕刺激残存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与ATG及CsA组成三药方案,明显改善IST疗效,而不良反应未有明显增加。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张玉平, 王顺清
    2022, 42(10): 842-846.  DOI: 10.19538/j.nk2022100111
    摘要 ( )   PDF  
    艾曲泊帕等TPO受体激动剂的加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取得一定提高,因具有长期治愈的优势,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替代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进展更为迅速。同胞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是≤50岁再障患者首选的一线治疗,其适应证具有向51~60岁发展趋势;非血缘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儿童重型再障之外,一线治疗成人重型再障的研究也显示出良好疗效和较少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亲缘单倍体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重型再障的临床研究不仅显示良好的生存率、无失败生存率,而且长期随访证实其良好的移植后生活质量。而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难以控制活动性感染下重型再障患者的抢救以及非重型再障发展而来的重型再障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栏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与矿物质代谢的相互作用——老问题新观点
    于长青, 林洪丽
    2022, 42(10): 847-850.  DOI: 10.19538/j.nk2022100112
    摘要 ( )   PDF  
    血管钙化是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加重是多个相互关联的机制所致,如矿物质代谢的异常、抗矿化系统的失调等。目前认为血管钙化是一个多因素的主动过程。过去几年来血管钙化的触发因素和复杂的分子机制出现了新观点,研究发现钙磷稳态的失调、钙磷酸盐矿物质的生成和生长、降磷措施的应用,均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加重关系密切。文章重点讨论了矿物质代谢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