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宏宇,吕继成. IgA肾病的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7): 551-554. |
[2] |
常园园,段姝伟,蔡广研. IgA肾病病理评估的新认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7): 546-550. |
[3] |
朱厉. 补体系统异常与IgA肾病[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7): 539-541. |
[4] |
杨琼琼. IgA肾病诊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7): 533-538. |
[5] |
欧阳彦,谢静远. IgA肾病遗传学机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7): 529-532. |
[6] |
王敏敏,何强. 端粒缺陷相关蛋白在IgA肾病中的表达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9): 904-907. |
[7] |
方明,徐颢,王可平,刘越坚,陈淑妮,林洪丽. IgA肾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GATA-3ROR-γt和Foxp3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9): 892-895. |
[8] |
陈楠. 重视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筛查与诊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3): 217-219. |
[9] |
李明,余学清. IgA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3): 220-222. |
[10] |
张宏. KDIGO指南解读:IgA肾病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12): 925-927. |
[11] |
杨念生,武庆庆,杜勇,张锐,李幼姬,叶任高,余学清.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8): 1-714. |
[12] |
张杰,何俊,李正良,申兵冰,刘先蓉,沙朝晖,钟慧,夏妮娅,黄颂敏.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7): 1-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