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1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专家讲座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拔牙窝覆盖与充填材料的选择及应用
    李国威,张述寅,莫静珍,侯锐,胡开进
    2017, 10(10): 577-581.  DOI: 10.19538/j.kq.2017.10.001
    摘要 ( 140 )  

    拔牙术后的拔牙窝通常不需任何处理即可正常愈合,但为了预防和处理某些拔牙并发症或为以后的种植及修复治疗奠定基础,需使用某些覆盖及充填材料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文章将对如何选择及应用拔牙窝覆盖与充填材料进行论述,为口腔外科医生合理选择并应用拔牙窝覆盖及充填材料提供帮助。

    拔牙窝止疼类材料的选择及应用
    孙湘钊,胡开进,周宏志,刘川,薛洋
    2017, 10(10): 582-585.  DOI: 10.19538/j.kq.2017.10.002
    摘要 ( 153 )  

    疼痛是较为常见的拔牙术后并发症,可以分为拔牙后反应性疼痛、局部感染引起的疼痛以及干槽症,其中干槽症引起的疼痛最为剧烈。拔牙术后疼痛的治疗主要以止疼为主,对于较为轻微的疼痛,口服止疼药物即可达到目的;而对于较为严重的疼痛,拔牙窝内充填止疼材料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文章依据导致拔牙术后疼痛的原因不同,分类阐述拔牙术后疼痛的治疗及预防,同时对拔牙窝内放入的止疼材料的种类和优缺点进行对比,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拔牙窝止血类覆盖及充填材料的选择及应用
    王静娟,胡开进,刘平,张林林,张述寅
    2017, 10(10): 586-589.  DOI: 10.19538/j.kq.2017.10.003
    摘要 ( 127 )  

    拔牙后出血是牙拔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全身及局部多种因素可导致拔牙后出血。合理的选择及应用局部止血材料覆盖和(或)充填拔牙窝是治疗及预防拔牙后出血的重要措施。随着口腔材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止血材料被用于处理及预防拔牙后出血。各类止血材料覆盖及充填拔牙窝后均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在临床操作中,应根据拔牙窝出血情况、患者全身及经济状况进行合理选择。文章将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拔牙窝止血类材料进行介绍,并结合患者全身及局部创伤情况,分析常用拔牙窝止血材料的特点,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及应用拔牙窝止血材料提供帮助。

    拔牙导致上颌窦穿孔(瘘)覆盖及充填材料的选择及应用
    贾森,胡开进,马洋,邓天阁,丁宇翔,李永锋
    2017, 10(10): 590-592.  DOI: 10.19538/j.kq.2017.10.004
    摘要 ( 138 )  

    上颌窦穿孔是牙拔除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一旦穿孔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会导致上颌窦瘘、上颌窦炎等严重后果。目前上颌窦穿孔临床处理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一般需要专业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进行操作。随着微创化理念的深入及生物材料的开发,用生物材料填充等非手术方法治疗上颌窦穿孔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上颌窦穿孔的充填材料包括不可吸收类材料和可吸收类材料,文章将对目前临床上用于上颌窦穿孔后充填材料进行回顾,以期为临床上颌窦穿孔的处理提供参考。

    专家讲座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冯翠娟,卢淑娟,李佳,李乐,王青青,田玉楼
    2017, 10(10): 593-597.  DOI: 10.19538/j.kq.2017.10.005
    摘要 ( 127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根据每例患者的牙颌情况,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透明弹性塑料活动矫正装置,辅以黏结在牙面上形态各异发挥各种作用的附件,患者按照顺序进行佩戴,每1 ~ 2周更换1副,逐渐达到矫治错牙合畸形的目的。随着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将不断发展、完善,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应用。

    论著
    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毕小成a,危伊萍a,胡文杰a,詹雅琳a,徐涛a,b,甄敏a,刘云松c,张波a
    2017, 10(10): 598-604.  DOI: 10.19538/j.kq.2017.10.006
    摘要 ( 116 )  

    目的    观察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3—2016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10例患者,共有13颗罹患重度牙周病变而拔除的磨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位点保存组(6例,共6颗患牙)和自然愈合组(5例,共7颗患牙)。分别在拔牙后经位点保存或自然愈合后行种植治疗,6 ~ 8个月后接受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 ~ 30个月。观察种植体留存情况并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包括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龈乳头指数(PI)及种植修复体食物嵌塞与否。修复后每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计算边缘骨丧失量(MBL)。根据Karoussis等2004年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计算种植体成功比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获得患者对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整体满意度的主观评价。结果    两组种植体修复后12 ~ 30个月存留率均为100%;位点保存组成功比例为100%,自然愈合组为42.9%。种植体负重1年时两组的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LI、B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位点保存组与自然愈合组种植体修复后1年时近远中MBL均< 1 mm,两组的远中MB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位点保存组种植体修复1年后每年边缘骨丧失均< 0.2 mm,近中为(0.03 ± 0.16)mm,远中为(0.05 ± 0.10)mm。两组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患者满意度VAS评分均> 85。结论    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为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种植修复后12 ~ 30个月的成功比例高于自然愈合组,是可靠的牙槽嵴增量方式。

    新型钛铜合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超微结构及基因组DNA影响研究
    张燕婷1,谢艳婷1,顾舒扬1,何晶1,江鹭鹭1,张翀1,邓春富1,张二林2,赵宝红1
    2017, 10(10): 605-608.  DOI: 10.19538/j.kq.2017.10.007
    摘要 ( 111 )  

    目的    研究新型钛铜合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超微结构和基因组DNA的影响。方法    制备含铜量质量分数依次为2%、5%和10%的钛铜合金样片作为实验组,分别命名为Ti-2%Cu组、Ti-5%Cu组和Ti-10%Cu组;以商业纯钛样片作为对照组,命名为cp-Ti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菌悬液接种于置有各组样片的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 h。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样片作用后P.g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菌基因组DNA的变化。结果    (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随着含铜量的增加,菌体结构破坏的细菌数随之增多;且Ti-2%Cu组、Ti-5%Cu组和Ti-10%Cu组的P.g均出现细胞壁破裂,细胞膜模糊不清、内陷、断裂,细胞质外溢出现空泡,细胞内出现黑色沉淀物;而cp-Ti组的细菌未出现明显的菌体超微结构改变,细胞壁和菌毛、细胞膜和细胞质结构清晰。(2)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的P.g经钛铜合金作用24 h后相比较,基因组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铜离子可引起P.g超微结构的变化,但短时间内不造成细菌基因组DNA的降解。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中应用研究
    张斌1,程慧娜2,周青2
    2017, 10(10): 609-613.  DOI: 10.19538/j.kq.2017.10.008
    摘要 ( 62 )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用于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0个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的20侧颞下颌关节确定关节窝顶点、髁突头顶点等11个点作为测量点,用游标卡尺对头颅标本关节窝内外径、前后径等12个距离进行实际测量;对头颅标本行256排螺旋CT扫描,应用Surgicase5.0软件在CT影像测量上述距离。将实际测量数据与CT影像数据进行两两配对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验证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双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患者10例,将其术前CT影像数据导入BrainLAB计算机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模拟设计,数字化重建关节窝形态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术后复查CT并测量相关数据,将测得数据与术前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CANS引导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手术的应用疗效。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张口度为35 ~ 40 mm,未发现复发病例。术后CT测量数据与术前设计吻合,实际截骨数据与术前模拟截骨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CANS可明确截骨范围,对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可进行定位及保护,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全可调牙合架与平均值牙合架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比较研究
    郭英,曲哲,陈小冬
    2017, 10(10): 614-617.  DOI: 10.19538/j.kq.2017.10.009
    摘要 ( 141 )  

    目的    比较应用全可调牙合架与平均值牙合架制作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门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分别应用全可调牙合架及平均值牙合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戴用咬合板后按时预约复诊调牙合,同时检查患者的关节、肌肉症状,记录复诊调牙合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弹响症状均全部消失。平均值牙合架组患者治疗后有16例疼痛症状消失(16/20,占80%),20例开口度有改善(20/20,占100%)。全可调牙合架组患者治疗后有20例疼痛症状消失(20/21,占95%),18例开口度有改善(18/18,占100%)。两组在治疗关节弹响、疼痛和改善开口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平均值牙合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牙合(8 ± 0.73)次,全可调牙合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牙合(4 ± 0.67)次,两组在调牙合次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比使用平均值牙合架制作,对于治疗关节盘移位的疗效更加确切,复诊调牙合次数少,疗程短,患者满意度较好。

    包头市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性与龋活跃性研究
    缪羽,方慧,霍蓉,张晓敏
    2017, 10(10): 618-620.  DOI: 10.19538/j.kq.2017.10.010
    摘要 ( 65 )  

    目的    通过对包头市3 ~ 5岁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现状分析,探讨患龋情况、龋蚀程度与龋病活跃性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选取包头市5所幼儿园中的379名儿童(男196名、女183名)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计算患龋率、龋补牙数(dft)、龋蚀严重指数(CSI),并应用龋活跃性试验检测龋活跃度(CAT)。结果          包头市3 ~ 5岁儿童患龋率、乳牙龋补牙数(dft)和龋蚀严重指数(CSI)分别为56.20%、3.82和10.11;男女之间的患龋率、dft、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年龄组间患龋率、dft、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两两比较CAT在0 ~ 1度、2 ~ 3度间dft和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AT各度与dft、CSI呈正相关关系(r = 0.394和0.363,均P < 0.05)。结论    龋活跃性试验能够有效准确地反映龋蚀程度,对筛选高危患龋风险儿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对包头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应制定合理的预防诊疗措施,因地制宜为儿童口腔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老年人口腔状况自我评价与临床检查相关性研究
    张颖1,WU Bei2,XU Han-zhang3,程睿波1,程敏4,李岩5
    2017, 10(10): 621-625.  DOI: 10.19538/j.kq.2017.10.011
    摘要 ( 63 )  

    目的    研究中国东北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与临床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口腔自评作为治疗需要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的方法对东北三省1084名老年人(65 ~ 74岁)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被检查者应用LIKERT三分量表法(好、中、差)分别对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包括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价。临床检查指标:龋病情况,包括开放龋的牙数、缺失的牙数;牙周情况,包括牙龈出血的牙数、牙周袋深度≥ 4 mm的牙数、附着丧失≥ 4 mm的牙数。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口腔临床检查与老年人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    调整协变量后,口腔中开放龋的牙数、缺失的牙数与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有关。自评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好”的老年人,临床检查中牙龈出血的牙数较少。结论    口腔状况的自我评价与临床检查的结果显著相关,自我评价是反映口腔健康状况的较好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中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筛查指标。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FM作为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动物实验研究
    朱姝,付越,刘雪梅,包志凡,陈旭
    2017, 10(10): 626-629.  DOI: 10.19538/j.kq.2017.10.012
    摘要 ( 84 )  

    目的    应用比格犬动物实验研究生物陶瓷材料iRoot FM作为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治疗效果以及iRoot FM与乳牙牙根吸收速率的一致性。方法    将比格犬22颗乳牙(共32个根管)分成2个实验组(iRoot FM组、Vitapex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由同一操作者对实验组牙齿行根管治疗术,术后每2周由3名高年资口腔临床及影像学医生盲法进行口腔检查及X线影像学评估。应用SPSS 18.0软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别对2个实验组的成功率及根管充填材料与乳牙牙根吸收速率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 14周iRoot FM组的口腔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成功率均为100%(10/10);2 ~ 8周Vitapex组口腔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成功率均为100%(10/10),10周后成功率为80%(8/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Root FM组与Vitapex组在2、4、6、8、10、12、14周时根管充填材料与乳牙牙根吸收速率的一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Root FM可以随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而吸收,是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一个新选择。

    综述
    侵袭性牙周炎辅助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孙晓娟,许春姣
    2017, 10(10): 630-634.  DOI: 10.19538/j.kq.2017.10.013
    摘要 ( 118 )  

    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是一类发生在健康年轻人、进展快速、有家族聚集性的牙周炎。关于AgP的非手术治疗,目前主要以牙周机械清创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手段(如抗生素、激光、光动力疗法及微生态疗法等)。文章对近年文献所报道的关于AgP的辅助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牙源性干细胞应用于牙髓牙本质再生研究进展
    马学娟,陈旭
    2017, 10(10): 635-638.  DOI: 10.19538/j.kq.2017.10.014
    摘要 ( 109 )  

    随着牙源性干细胞的发现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组织工程技术为牙髓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文章将对牙髓干细胞、根尖牙乳头干细胞、脱落乳牙干细胞等牙源性干细胞、干细胞膜片以及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应用于牙髓牙本质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病例报告
    罕见上下颌第四磨牙伴埋伏阻生1例报告
    姬莉a,朱志农b,连文伟c
    2017, 10(10): 639-640.  DOI: 10.19538/j.kq.2017.10.015
    摘要 (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