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机制及对临床治疗的启示
    雷杰,傅开元
    2017, 10(6): 321-325.  DOI: 10.19538/j.kq.2017.06.001
    摘要 ( )  

    前伸再定位牙合垫(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最有效的、且可以复位前移位关节盘的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的相关内容,包括:复位关节盘的作用机制;复位关节盘同时可促进髁突良好的骨改建;治疗关节盘移位中存在的问题;与稳定型牙合垫(stabilization splint,SS)的比较。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髁突特发性吸收
    陈欣慰,张善勇,杨驰
    2017, 10(6): 326-329.  DOI: 10.19538/j.kq.2017.06.002
    摘要 ( )  

    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髁突渐进性吸收性疾病。文章通过文献回顾,结合笔者团队的研究结果和治疗经验,着重讨论了ICR的病因和发病机制、ICR与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的相关性、青少年ICR的临床表现和诊断、ICR治疗方法的优化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临床中ICR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青少年进展期髁突特发性吸收的多学科联合治疗
    张丹a,刘欢叶a,周青b
    2017, 10(6): 330-334.  DOI: 10.19538/j.kq.2017.06.003
    摘要 ( )  

    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是一种罕见的以髁突骨吸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关节退行性病变,表现为以髁突骨关节面破坏为主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严重影响口颌面美观及功能,是口腔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文章从ICR的病因入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因素,并结合青少年进展期ICR的临床特点,深入阐述以关节腔注射-稳定性咬合板治疗-正畸治疗-关节盘复位术-下颌牵张成骨-正颌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对于早期关节腔炎症反应明显、髁突形态未遭到严重破坏的患者,采取关节腔注射结合稳定性咬合板治疗的可逆性保守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于关节腔炎症反应基本得到控制、髁突骨皮质连续性逐渐恢复、髁突高度基本维持的患者,采取以MEAW技术髁突减压为代表的正畸非可逆性保守治疗;对于髁突形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患者,采取牵张成骨术、正颌外科手术、全关节置换等方法恢复颜面美观及口颌面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以期在该疾病的快速进展期,切实有效地控制关节腔的炎症反应,最大限度恢复髁突骨皮质的连续性,保留髁突的正常形态和功能,避免形成严重的骨性畸形。

    咬合紊乱导致颞下颌关节髁突异常改建
    刘晓东,张勉,王美青
    2017, 10(6): 335-340.  DOI: 10.19538/j.kq.2017.06.004
    摘要 ( )  

    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一直是现代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课题组通过建立咬合紊乱动物模型,观察到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异常改建甚至退行性变。咬合紊乱产生的异常生物力可以影响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钙化,以及软骨下骨吸收等一系列变化,是髁突退行性改变的重要机制。文章就实验性咬合紊乱对髁突的影响进行综述。

    论著
    比格犬自体牙移植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
    姜力铭,夏商,马学娟,刘雪梅,陈旭
    2017, 10(6): 341-344.  DOI: 10.19538/j.kq.2017.06.005
    摘要 ( )  

    目的    通过分析比格犬自体牙移植术后影像学和组织学变化,探究移植牙的牙周组织修复机理。方法           选择1只8月龄比格犬,左侧下颌前磨牙区为受体区进行前牙自体牙移植。术后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X线片显示1号移植牙(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位)牙周间隙明显缩小,根尖周可见小范围透射影像,牙颈部有外吸收影像;2号牙(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位)根管内上1/3部分出现牙根内吸收。术后2个月X线片表明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良好,1号牙外吸收影像稍增大,2号牙内吸收影像未见扩大。组织学HE染色切片可见根尖部有纤维束形成,但在牙颈部、髓腔和根尖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浸润。结论    自体牙移植术后牙周膜愈合较好,但牙齿拔除时要注意减少牙颈部的机械性损伤,移植后牙髓治疗的时机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要素之一。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心理因素分析
    洪晨,王翔,王文梅,唐巍
    2017, 10(6): 345-348.  DOI: 10.19538/j.kq.2017.06.006
    摘要 ( )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的联系,为RAU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2—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门诊就诊的RAU患者80例为试验组,同时选择80名无重大系统性疾病及口腔黏膜疾病且年龄、性别等因素与试验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量表的填写来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版(EPQ-RSC)中的4个量表。结果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SAS与SDS的标准分值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PQ-RSC中N(神经质)量表的分值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按照性别分组,其中男性组EPQ-RSC中E(内外向)量表的分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RAU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性格、心理状态存在密切的关系。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方法探讨
    梁天琦1,南欣荣2,闫星泉2,张朋1
    2017, 10(6): 349-353.  DOI: 10.19538/j.kq.2017.06.007
    摘要 ( )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MSI)的一般特征及不同患者群体间的临床差异,并探讨治疗方法的针对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0例MSI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感染部位、感染来源、感染病原菌和治疗有效率;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年龄因素分别分析糖尿病组和老年组的临床疾病特征。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一间隙感染部位中颌下间隙占26.05%,咬肌间隙和眶下间隙分别占12.11%和11.05%;牙源性感染占68.16%;检出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22%,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8.08%;治疗总有效率为98.9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在空腹血糖、住院天数、多间隙感染、并发症等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在住院天数、多间隙感染、并发症等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I以牙源性为主;老年患者和合并糖尿病者住院天数更长,多间隙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病情发展往往更严重;在临床治疗时除了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开引流,还要注意控制血糖和积极的全身支持治疗,改善体质,促进痊愈。

    不同铜含量的钛铜合金对成骨细胞黏附与迁移的影响研究
    李悦1,张燕婷1,何晶1,马凯1,王敏雅1,李胜义2,邓春富1,张二林2,赵宝红1
    2017, 10(6): 354-359.  DOI: 10.19538/j.kq.2017.06.008
    摘要 ( )  

    目的    研究不同铜含量的钛铜合金对成骨细胞黏附与迁移的影响,找到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与迁移的最优含铜质量分数。方法    制备含铜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10%的钛铜合金样片,分别命名为Ti-2wt%Cu、Ti-5wt%Cu和Ti-10wt%Cu 3组,以不含铜的纯钛材料样片作为对照,命名为Ti组。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置有各组样片的24孔培养板中进行培养。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观测与分析:(1)成骨细胞的形态学观察:表面形貌观察、细胞骨架观察。(2)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3)细胞划痕实验法分析细胞的迁移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细胞接种6 h与24 h后,Ti-5wt%Cu和Ti-10wt%Cu两组表现出更快速、更充分的细胞黏附与铺展,但Ti-5wt%Cu组表现更为明显;鬼笔环肽染色观察显示:细胞接种2 h后,仅Ti-10wt%Cu组可见细胞骨架肌动蛋白丝,4 h和24 h后Ti-5wt%Cu组细胞铺展面积最大。(2)MTT法结果显示:随着铜含量的增加,材料表面的成骨细胞增殖数量增多,即Ti-10wt%Cu组>Ti-5wt%Cu组>Ti-2wt%Cu组>Ti组,且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7 天时,Ti-10wt%Cu与Ti-5wt%Cu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细胞划痕24及48 h后,划痕平均宽度为Ti组 > Ti-2wt%Cu组 > Ti-10wt%Cu组 > Ti-5wt%Cu组,且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实验检测的铜含量范围内,含铜质量分数5%对成骨细胞的黏附、细胞骨架的形成与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最佳。

    Nd∶YAG激光照射对种植体表面结构和温度的影响研究
    李倩1,孔亚群1,Alaxander Franz2a,刘耀然1,Andreas Moritz2b,赵继志1
    2017, 10(6): 360-364.  DOI: 10.19538/j.kq.2017.06.009
    摘要 ( )  

    目的    研究Nd∶YAG激光照射对种植体表面结构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该激光时的参数设置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波长1064 nm的脉冲Nd∶YAG激光照射与临床实际应用种植体相同表面处理的纯钛圆盘试件,设定不同参数和条件,扫描电镜观察钛盘表面结构变化,热电偶检测钛盘温度变化范围和到达骨组织损伤温度升高阈值(升高10 ℃)的照射时长。结果    (1)无水气冷却条件下,无论是定点照射5 s还是移动照射30 s,激光参数为0.2 W(20 mJ,10 Hz)时,钛盘表面均出现局限性熔融变化,移动照射时变化程度轻;激光参数为1 W(100 mJ,10 Hz或50 mJ,20 Hz)时,钛盘表面均出现熔融并伴裂纹。在有水气冷却的条件下,钛盘表面仍有熔融改变。(2)激光参数为0.2 W(20 mJ,10 Hz)、无水气冷却条件下或激光参数为0.5 W(50 mJ,10 Hz)和1W(50 mJ,20 Hz或100 mJ,10 Hz)、有水气冷却条件下,移动照射钛盘表面30 s,其表面温度升高均不超过10℃。无水气冷却条件下,激光参数分别为0.5 W(50 mJ,10 Hz)、1 W(50 mJ,20 Hz)和1 W(100 mJ,10 Hz)移动照射钛盘表面30 s,其表面温度变化达骨组织损伤温度升高阈值的照射时长分别为13.8、6.2和7.8 s。结论    Nd∶YAG激光直接照射种植体表面可引起表面结构明显变化和周围组织热损伤风险,应注意合理参数设置、移动照射操作和冷却。

    T4K矫治器治疗儿童安氏Ⅱ1错牙合应用基础研究
    张艺,严宁
    2017, 10(6): 365-368.  DOI: 10.19538/j.kq.2017.06.010
    摘要 ( )  

    目的    研究T4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合儿童颅颌面功能及结构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持。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到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20例安氏Ⅱ1错牙合儿童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到本院门诊就诊咨询,符合纳入标准但拒绝治疗的20例安氏Ⅱ1错牙合儿童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T4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患者未做任何治疗仅观察。在同等治疗或观察期后比较两组患者颅颌面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T4K矫治器治疗后,SNB(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L1-MP(下中切牙与下颌平面相交之后上角)、S-Go(后面高)、N-Me(前面高)比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增大;而ANB(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U1-SN(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overbite(覆牙合)、overjet(覆盖)比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4K矫治器用于治疗儿童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侧貌,但有一部分矫治效果是来自于患者颅颌面的自然生长。所以对儿童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进行T4K矫治器早期矫治,可充分利用其生长发育的潜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纳米树脂直接修复离体切牙切角缺损后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研究
    王小丽,蒋月桂
    2017, 10(6): 369-372. 
    摘要 ( )  

    目的    研究纳米树脂直接修复离体切牙切角缺损后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情况。 方法    收集12颗完整离体切牙,用磨除法制备离体切牙近中2/3切角缺损模型。将12颗牙齿按大小相近的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6颗。两组牙齿皆预备唇侧贴面及舌侧鸠尾,A组额外对切缘进行2 mm磨除。用纳米树脂对两组牙齿进行分层分色直接充填修复,冷热循环试验模拟口腔温度环境变化,染料渗透法检测微渗漏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比。 结果    12颗牙齿模型中,除1颗未发生微渗漏外,其余11颗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微渗漏,其中1颗出现染料渗入达髓轴壁的现象。两组微渗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纳米树脂直接修复离体切牙切角缺损后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微渗漏的发生;切端是否磨除对微渗漏无明显影响。

    has-miR-16在舌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
    李琦a,耿亚军b,郭菁a,鄂丽华a,徐溢涵a,金武龙a
    2017, 10(6): 373-377.  DOI: 10.19538/j.kq.2017.06.013
    摘要 ( )  

    目的    探究has-miR-16在舌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6例舌鳞癌与癌旁组织样本中has-miR-16的表达特征,并检测其在舌鳞癌细胞株CAL-27、SCC-9及正常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转染has-miR-16 模拟物(mimics)至CAL-27和SCC-9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创伤愈合试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as-miR-16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Has-miR-16在舌鳞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 < 0.05),其在CAL-27及SCC-9细胞中的表达量亦低于正常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P < 0.05)。体外功能实验发现,过表达has-miR-16可显著抑制CAL-27与SCC-9细胞的增殖及迁移(P < 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发现,成髓细胞瘤癌基因(myeloblastosis oncogene,MYB)是has-miR-16的靶基因。结论    has-miR-16在舌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低表达,过表达has-miR-16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has-miR-16在舌鳞癌中发挥抑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MYB而实现。

    980 nm半导体激光切除智齿盲袋临床疗效评价
    任志明1,孔亚群2,郭春岚3,张凤琴1
    2017, 10(6): 378-380.  DOI: 10.19538/j.kq.2017.06.014
    摘要 ( )  

    目的    评价980 nm半导体激光切除智齿盲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中国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25例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980 nm半导体激光切除智齿盲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切除。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诊,观察牙龈肿胀、牙龈增生覆盖、冠周炎复发等情况,并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痊愈、有效、无效的例数,采用Ridit分析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痊愈4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而对照组痊愈20例,有效23例,无效14例。经Ridit分析,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4.613,P < 0.05),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980 nm半导体激光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智齿盲袋切除方法。

    综述
    种植体精确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唐天弘1,张修银1,张卫平2
    2017, 10(6): 381-384.  DOI: 10.19538/j.kq.2017.06.012
    摘要 ( )  

    随着口腔种植的不断发展,种植导板作为数字模拟设计转变为临床实践的载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以修复体为指导的种植理念的提出,进一步要求种植体植入时需要有准确的定位、精确的植入角度及深度。因此,评价种植体的精确度对于种植技术和种植导板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种植手术术前设计、种植导板制作、种植术后评价以及精确度评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等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