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正畸临床牙釉质的最佳酸处理时间。方法 从2005年大连市口腔医院外科门诊200颗正畸减数拔除的双尖牙中挑选出13颗作为样本,随机抽取其中3颗作为对照,未作酸处理。10颗进行酸处理的实验牙用约1 mm宽的蜡条沿牙冠颊轴嵴作分界线,蜡条覆盖部分作为对照区。扫描电镜下观察未酸蚀的对照牙、实验牙对照区和经过15 s和60 s酸蚀处理后的实验牙釉质表面形态。结果 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酸蚀前釉质表面多较为光滑,似云片、积雪状外观;酸蚀后在小部分样本釉质表面中看到典型的蜂窝样和鹅卵石样形态。构成比显示60 s酸蚀组较15 s酸蚀组釉质丢失量多。结论 60 s酸蚀组较15 s酸蚀组釉质丢失更严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酸蚀粘接对牙釉质的损害,正畸临床可将酸蚀时间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