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而引发的盆腔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1-2]。中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症状性POP占成年女性的9.6%[3]。在前、中、后盆腔脱垂的纠正手术中,中盆腔的顶端脱垂纠正是重中之重。手术主要通过纠正顶端解剖缺陷进而达到功能恢复,良好的“顶端支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子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子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1989年,Querleu等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经阴道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992年,Nezhat等[1]报道首例完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至此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逐渐得以推广。
子宫内膜癌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但开腹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大、恢复慢等缺点。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腹腔镜设备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1992年,Childers首次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初步认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可作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可选择术式[1]。
子宫颈癌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妊娠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为(1.5~12)例/10万次妊娠,约占所有妊娠期恶性肿瘤的10%[1-3],多数患者确诊时处于Ⅰ期[4-5]。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主要与高龄妊娠的增加密切相关[6]。据文献报道,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患者预后与非妊娠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并不会影响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7-8]。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号及当期杂志。
不孕症(fertility)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生育障碍状态。性生活正常、同一性伴侣未避孕超过12个月未孕者,诊断为不孕症。我国不孕症发生率为5%~15%,其中输卵管因素占25%~35%,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生殖器结核等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内节育器放置史、盆腹腔手术史均有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或阻塞,进而导致输卵管性不孕[1]。
宫腔积脓(pyometra)又称子宫积脓,系指宫腔内炎性分泌物引流不畅,积聚于子宫腔内形成的感染性疾病,是盆腔炎性疾病的特殊表现形式。宫腔积脓的平均发病率约为0.1%~0.3%[1-3],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则高达13.6%[4]。目前关于宫腔积脓的文献多为病例系列研究,系统综述及文献荟萃分析较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