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3-02
    上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临床指南
    专家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骶骨固定术——顶端脱垂的“金标准”术式
    朱 兰, 宋晓晨
    2023, 39(3): 257-259.  DOI: 10.19538/j.fk2023030101
    摘要 ( )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而引发的盆腔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1-2]。中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症状性POP占成年女性的9.6%[3]。在前、中、后盆腔脱垂的纠正手术中,中盆腔的顶端脱垂纠正是重中之重。手术主要通过纠正顶端解剖缺陷进而达到功能恢复,良好的“顶端支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骶骨固定术发展概述
    童晓文
    2023, 39(3): 260-263.  DOI: 10.19538/j.fk2023030102
    摘要 ( )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s prolapses,POP)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撑结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盆腔器官下降导致一系列功能异常的疾病。随着老龄化的到来,POP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POP的治疗方式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分为传统手术及重建手术,其中骶骨固定术因其具有良好的解剖复位及高治愈率,是治疗顶端脱垂的“金标准”术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骶骨固定术的术式也有一定的变化,文章阐述了骶骨固定术的发展史、适应证、手术步骤、培训等,旨在为相关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网片类型及缝合位置选择
    卢深涛, 赵成志, 刘禄斌
    2023, 39(3): 264-267.  DOI: 10.19538/j.fk2023030103
    摘要 ( )  
    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是治疗顶端脱垂(Ⅰ水平缺陷)的“金标准”术式,包括阴道骶骨固定术、子宫骶骨固定术和子宫颈骶骨固定术。手术需要选择使用各种不同的修复材料,目前聚丙烯合成网片仍是使用较多的,阴道骶骨固定术建议采用成型的Y型大孔径聚丙烯编织网片,子宫颈和子宫骶骨固定术可采用Ⅰ型大孔径单股纤维编织的轻型聚丙烯片状网片自行裁剪。在不同缝合位置的选择上,目前大部分学者推荐固定在第1骶椎(S1)的前纵韧带上。
    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保留子宫或子宫颈的利弊
    洪 莉, 刘 成
    2023, 39(3): 268-272.  DOI: 10.19538/j.fk2023030104
    摘要 ( )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女性盆底肌肉和筋膜等支持组织功能减退导致的盆腔器官下移及功能障碍,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性中重度POP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腹腔镜骶骨固定术被认定为治疗阴道顶端脱垂或中盆腔缺陷的“金标准”术式,临床根据是否保留子宫或子宫颈分为子宫/子宫颈骶骨固定术和阴道骶骨固定术,前者适用于有保留子宫意愿且排除禁忌证的患者,特别是年轻、性生活活跃的患者。文章就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中保留子宫或子宫颈的利弊进行探讨。
    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与其他顶端悬吊术式的比较
    向雪冰, 夏志军
    2023, 39(3): 272-276.  DOI: 10.19538/j.fk2023030105
    摘要 ( )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重及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病率及就诊率也逐渐增高。中盆腔缺陷是阴道顶端支持结构缺陷,以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以及肠膨出、穹隆疝形成为主要特征,是POP中的常见类型。治疗中盆腔缺陷的手术方式众多,主要有骶骨固定术、宫骶韧带悬吊术、骶棘韧带固定术、曼式手术和经阴道网片置入手术等。文章对纠正中盆腔缺陷的各类术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
    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网片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华克勤, 王晓娟
    2023, 39(3): 276-279.  DOI: 10.19538/j.fk2023030106
    摘要 ( )  
    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网片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网片暴露、侵蚀、感染和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网片性质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不是单一存在的。抗感染和修剪网片是治疗网片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中国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登记平台及建立运行模式
    梁 硕
    2023, 39(3): 279-282.  DOI: 10.19538/j.fk2023030107
    摘要 ( )  
    并发症作为衡量使用植入物盆底重建手术成功的重要指标,广泛受到临床关注。文章介绍了国外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注册登记研究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登记平台的建立和平台运行的质量管理模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骶骨固定术围术期的应用
    宋晓晨
    2023, 39(3): 282-285.  DOI: 10.19538/j.fk2023030108
    摘要 ( )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通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手术创伤及应激、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进食及活动、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其成功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密切合作。文章以ERAS理念在腹腔镜骶骨固定术围术期的应用为切入点,同时结合美国泌尿妇科协会(American Urogynecologiy Society,AUGS)和国际泌尿妇科协会(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lcal Association,IUGA)关于泌尿妇科手术后加速康复的联合临床共识建议,总结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此类手术的ERAS应用提供参考。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现况及进展
    张晓薇, 邓 拓
    2023, 39(3): 285-288.  DOI: 10.19538/j.fk2023030109
    摘要 ( )  
    骶骨固定术公认是治疗阴道穹隆脱垂的金标准术式,其中,腹腔镜骶骨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近年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作为新兴的手术技术备受关注,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前景。文章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现状及进展等内容进行阐述。
    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的复发与对策
    鲁永鲜
    2023, 39(3): 289-295.  DOI: 10.19538/j.fk2023030110
    摘要 ( )  
    盆腔器官脱垂(POP)术后复发率仍高。患者自身多种高危因素以及手术因素(如未鉴别出与POP复发相关的盆腔所有缺陷部位,未予以修补、术式选择不当、手术者的专科训练及对手术的掌握程度不足等)都是明确导致手术复发的高危因素。有些POP手术复发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结合叠加所导致的,有些危险因素已经明确,但还有很多危险因素尚未充分了解。保守治疗和手术是复发后的主要治疗对策,前者主要针对不能耐受再手术者,可缓解症状;后者可根本解决及纠正复发。POP复发手术困难,必要时需网片加固,应由受过亚专科训练并有处理复发患者丰富临床经验的术者实施,才可能达到最好的临床结果。
    临床指南
    子宫颈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2023, 39(3): 296-302.  DOI: 10.19538/j.fk2023030111
    摘要 ( )  
    1  背景

            子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子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1989年,Querleu等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经阴道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992年,Nezhat等[1]报道首例完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至此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逐渐得以推广。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2023, 39(3): 303-309.  DOI: 10.19538/j.fk2023030112
    摘要 ( )  
    1  背景

            子宫内膜癌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但开腹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大、恢复慢等缺点。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腹腔镜设备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1992年,Childers首次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初步认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可作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可选择术式[1]。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家共识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2023, 39(3): 310-317.  DOI: 10.19538/j.fk2023030113
    摘要 ( )  

            子宫颈癌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妊娠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为(1.5~12)例/10万次妊娠,约占所有妊娠期恶性肿瘤的10%[1-3],多数患者确诊时处于Ⅰ期[4-5]。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主要与高龄妊娠的增加密切相关[6]。据文献报道,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患者预后与非妊娠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并不会影响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7-8]。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号及当期杂志。

    输卵管性不孕全流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
    2023, 39(3): 318-324.  DOI: 10.19538/j.fk2023030114
    摘要 ( )  

            不孕症(fertility)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生育障碍状态。性生活正常、同一性伴侣未避孕超过12个月未孕者,诊断为不孕症。我国不孕症发生率为5%~15%,其中输卵管因素占25%~35%,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生殖器结核等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内节育器放置史、盆腹腔手术史均有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或阻塞,进而导致输卵管性不孕[1]。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宫腔积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放射介入专业委员会
    2023, 39(3): 325-330.  DOI: 10.19538/j.fk2023030115
    摘要 ( )  

            宫腔积脓(pyometra)又称子宫积脓,系指宫腔内炎性分泌物引流不畅,积聚于子宫腔内形成的感染性疾病,是盆腔炎性疾病的特殊表现形式。宫腔积脓的平均发病率约为0.1%~0.3%[1-3],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则高达13.6%[4]。目前关于宫腔积脓的文献多为病例系列研究,系统综述及文献荟萃分析较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