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02
    上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临床指南
    专家共识
    专家指导意见
    指南解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我国早产定义下限值设定的相关问题与争议
    魏玉梅, 杨慧霞
    2023, 39(2): 129-130.  DOI: 10.19538/j.fk20230201
    摘要 ( )  

            早产是指妊娠孕周不满37周分娩,即≤36+6周[1]。早产儿或未成熟儿的定义是指出生体重<1000g。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首次提出早产新生儿这一概念,目前已沿用了40多年。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降低早产发生率——我们面临的任务
    胡娅莉
    2023, 39(2): 131-133.  DOI: 10.19538/j.fk2023020102
    摘要 ( )  

            早产是围产儿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存活儿的残障(如脑瘫、智力低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力障碍等)发生率也越高。法国全国范围内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妊娠25周的早产,出院前有40%的死亡风险,约45%存活儿出现轻度至重度的残疾;32周的早产,存活率达98%,随访至2岁时约有4%并发脑瘫,8%并发神经系统发育迟缓[1]。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题笔谈
    围孕期及早孕期询问病史了解早产高危因素的重要性
    孙 雯, 陈敦金
    2023, 39(2): 134-136.  DOI: 10.19538/j.fk2023020103
    摘要 ( )  
    早产是一严重影响围产儿结局的疾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清。大多数研究资料证实,早产具有发病高危因素,其中早产史、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史、妊娠期并发症史、高龄妊娠、低体重指数(BMI)以及肥胖孕妇、营养不良等是早产的高危因素。如何早期识别高危因素是防治早产的关键。在围孕期及早孕期通过病史询问可以识别早产的高危因素,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必由之路。
    妊娠中期常规测量子宫颈长度的争议
    陈 倩
    2023, 39(2): 137-139.  DOI: 10.19538/j.fk2023020104
    摘要 ( )  
    早产是导致早产儿近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尽管某些流行病学的高危因素是早产的主要诱因,但仅有10%的孕妇在妊娠34周之前发生早产。无论是单胎妊娠还是双胎妊娠,在妊娠18~24周常规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长度,以25mm作为截断值,可以起到预测早产的作用。
    阴道用孕酮预防子宫颈缩短导致的早产
    刘奕霖, 李佳钋, 乔 宠
    2023, 39(2): 139-143.  DOI: 10.19538/j.fk2023020105
    摘要 ( )  
    子宫颈缩短是指妊娠中期经阴道超声测量的子宫颈长度≤25mm,对于预测自发性早产和指导先兆早产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子宫颈缩短的高危因素、筛查方案及治疗手段。文章从妊娠期子宫颈缩短的高危因素谈起,阐述孕酮尤其是阴道用孕酮治疗子宫颈缩短的机制、适应证及临床疗效,为防治早产提供参考依据。
    预防早产子宫颈环扎指征及术式选择
    陈汉青, 邓松清, 王子莲
    2023, 39(2): 144-148.  DOI: 10.19538/j.fk2023020106
    摘要 ( )  
    子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虽然子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但子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文章阐述子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方法及子宫颈环扎的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为子宫颈机能不全相关性早产的预防提供临床参考。
    预防早产紧急子宫颈环扎的相关问题
    戴毅敏
    2023, 39(2): 148-152.  DOI: 10.19538/j.fk2023020107
    摘要 ( )  
    实施紧急子宫颈环扎术(emergency cervical cerclage,ECC)的目的是延长孕周,避免晚期流产或早产发生。对妊娠16~23+6周,不超过27+6孕周;单胎子宫颈口开大≥1cm,和(或)羊膜囊脱入阴道胎膜完整;双胎子宫颈口≥1cm者,排除感染和宫缩后行ECC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章还介绍了ECC的手术要点和标准化手术流程管理对保障临床安全的重要性。
    常见宫缩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周 乐, 刘兴会
    2023, 39(2): 153-157.  DOI: 10.19538/j.fk2023020108
    摘要 ( )  
    在先兆早产的治疗中,及时有效的使用宫缩抑制剂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常用的宫缩抑制剂包括: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和硫酸镁。但每种宫缩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及临床特点各不相同,文章汇总了几种常用的宫缩抑制剂在治疗先兆早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硫酸镁预防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应用现状
    连 岩, 王谢桐
    2023, 39(2): 157-160.  DOI: 10.19538/j.fk2023020109
    摘要 ( )  
    推荐产前应用硫酸镁保护胎儿神经发育,减少脑瘫和脑瘫严重程度。24h内存在早产高风险的妊娠,包括未足月胎膜早破、胎膜完整的早产临产、胎儿或母体指征所致的计划性早产,均建议使用硫酸镁进行胎儿神经保护。应在分娩前24h内启用硫酸镁治疗。硫酸镁首负荷4g,20~30min内静脉输注,后续1g/h维持直至分娩或24h。初始疗程后未分娩的妊娠从再次用药中获益的数据有限,故目前并不推荐重复使用硫酸镁。如果预计在32孕周前分娩,使用硫酸镁可以降低存活新生儿脑瘫的严重程度和风险,而不需考虑胎儿数量。胎儿生长受限如果在<32孕周分娩,应使用硫酸镁保护胎儿和新生儿神经。
    产前不同孕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策略
    周术卫, 王 岚, 漆洪波
    2023, 39(2): 160-165.  DOI: 10.19538/j.fk2023020110
    摘要 ( )  
    产前糖皮质激素(ACS)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病率与死亡率,是改善早产儿预后的重要产前干预措施。由于不同孕周胎儿发育和成熟情况不同,对ACS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应基于孕周使用ACS。文章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指南就不同孕周使用ACS的药物学基础、临床研究证据、争议、指南推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临床指南
    卵巢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2023, 39(2): 166-174.  DOI: 10.19538/j.fk2023020111
    摘要 ( )  
    1  背景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975年Rosenoff等[1]首次将腹腔镜用于卵巢癌术前探查与评估,1980年Pussell等[2]证实了腹腔镜在卵巢癌治疗后二次探查术中的作用。1989年国际上报道了首例Ⅰ期卵巢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3]。随后大量研究表明,有经验的妇瘤医师对早期卵巢癌实施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手术,可获得不亚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局。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家共识
    子宫颈机能不全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宫内疾病防治专委会
    2023, 39(2): 175-179.  DOI: 10.19538/j.fk2023020112
    摘要 ( )  

            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C)又称子宫颈内口闭锁不全、子宫颈口松弛症、子宫颈功能不全,是指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子宫颈由于解剖或功能缺陷而无法维持妊娠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CIC的发病率占所有孕产妇的0.1%~2% [1],8%妊娠中期流产及早产与之相关[2]。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浙江省子宫内膜异位症质量控制方案(2023年版)
    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学组
    2023, 39(2): 180-184.  DOI: 10.19538/j.fk2023020113
    摘要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或细胞)生长在子宫体腔之外且以疼痛与不孕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妇科疾病。虽然2021年12月发布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1]为疾病提供了基于年龄分层和以患者问题为导向的临床诊疗策略和规范,但指南在基层医院及非内异症方向的妇科医生中的普及和精准运用仍有待加强,受限于其对指南理解的局限性和临床经验的不足,各级基层医生在内异症患者的临床决策、长期管理和手术质量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专家指导意见
    子宫颈腺癌手术卵巢保留指征的专家指导意见(2023年版)
    张师前, 倪新雨, 林仲秋
    2023, 39(2): 185-188.  DOI: 10.19538/j.fk2023020114
    摘要 ( )  

            子宫颈癌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占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近年来年轻患者的占比呈逐年增高趋势[1]。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可否保留生育和(或)卵巢功能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卵巢转移率低,<45岁的未绝经患者可选择保留卵巢,但子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的指征未臻统一[2-3]。为进一步明确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卵巢保留的指征,我们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有关指南、共识的循证证据,制订本专家指导意见以供临床参考。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指南解读
    《2023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解读
    周 晖a, 刘昀昀a, 罗 铭b, 林仲秋a
    2023, 39(2): 189-196.  DOI: 10.19538/j.fk2023020115
    摘要 ( )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位常见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2年12月23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3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新版指南根据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进行了重大更新,包括保守性手术标准及对低风险早期子宫颈癌开展保守性手术的推荐。为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2023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解读
    谢玲玲, 林仲秋
    2023, 39(2): 197-204.  DOI: 10.19538/j.fk2023020116
    摘要 ( )  

            2022年12月22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23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现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介绍及讨论。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