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4-02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指南解读
    专题笔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重视胎盘源性疾病提高母胎医学质量
    李笑天
    2016, 32(4): 289-290.  DOI: 10.7504/fk2016030101
    摘要 ( )  

          胎盘是妊娠过程中的重要器官,在整个妊娠过程中,营养、代谢、交换以及内分泌等都是通过胎盘完成的。母胎交互是妊娠过程中特有的现象,而胎盘在其中起关键作用。胎盘的异常导致一系列影响母儿预后的疾病。首先在临床上,胎盘发育异常可导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胎盘疾病;由于我国前几年存在高剖宫产率的现象,瘢痕子宫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为特征的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对我国产科临床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在基础研究方面,近年来发现胎盘的血管性病变可能与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盘早剥等疾病有关。科学家们越来越发现胎盘的重要性,为此,部分学者专门提出了胎盘缺血性疾病(ischemical placental diseases, IPD)的概念。本文的胎盘源性疾病为胎盘疾病和胎盘起源的妊娠并发症,包括子痫前期、宫内生长受限、早产等。

    指南解读
    中华医学会“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第一部分):双胎妊娠孕期监护及处理(2015)”解读
    孙路明,赵扬玉,段涛
    2016, 32(4): 291-297.  DOI: 10.7504/fk2016030102
    摘要 ( )  

           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共同制定的《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于2015年正式发布,指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双胎妊娠的孕期监护及处理;第二部分为双胎妊娠特殊问题的处理。本指南是通过对国外有关双胎妊娠的重要文献进行综述,参考国外妇产科学会已颁发的双胎指南,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现状编撰而成,旨在规范国内双胎及多胎妊娠的诊治及转诊流程,促进转诊中心的建立及多中心的合作,对复杂性多胎妊娠的咨询及处理提出初步的指导性意见。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本文仅就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第一部分)(以下简称指南1)中的双胎绒毛膜性问题、双胎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双胎早产的预测及治疗和双胎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进行详细解读,并针对指南颁出后,各地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

    专题笔谈
    胎儿生长受限的胎盘因素及其临床诊治
    罗晓芳,漆洪波
    2016, 32(4): 298-302.  DOI: 10.7504/fk2016030103
    摘要 ( )  

    胎儿生长受限又称宫内生长受限,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围产儿死亡的第2大原因。可引起多种围产不良结局,且与多种远期成年疾病相关。因此,及早进行病因学诊断, 合理监测胎儿健康状况,准确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选择合适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对于改善胎儿生长受限预后, 降低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子痫前期综合征胎盘介导相关因素预警、早期发现及临床处理选项
    杨孜
    2016, 32(4): 302-308.  DOI: 10.7504/fk2016030104
    摘要 ( )  

    早发子痫前期与晚发子痫前期在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存在明显不同。子痫前期与其他胎盘介导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丢失、小于胎龄儿和胎盘早剥及早产有着密切关联。胎盘成为子痫前期尤其早发子痫前期的关注焦点。该文仅就作者多年研究认知和经验,剖析和浅谈如何发现胎盘介导的相关因素、如何早期预警及相应的临床处理选项。

    胎盘疾病与早产
    陈一虹,刘兴会
    2016, 32(4): 308-312.  DOI: 10.7504/fk2016030105
    摘要 ( )  

    全球早产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是现今各国产科面临的重要难题。文章主要就早产发生的胎盘因素进行讨论,并进一步阐述减少早产发生的预测和预防方式,及改善围产期结局的最新临床诊治进展。

    胎盘缺血与胎盘早剥
    李磊,连岩,王谢桐
    2016, 32(4): 312-315.  DOI: 10.7504/fk2016030106
    摘要 ( )  

    胎盘早剥是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的缺血性损伤被认为是胎盘早剥的最初原因。胎盘缺血性损伤导致了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及子宫螺旋小动脉发生的重塑障碍,胎盘缺血、缺氧后释放各种细胞因子造成蜕膜坏死、血管破裂、出血,而出血导致底蜕膜和胎盘之间形成撕裂和分离,进而造成蜕膜板和胎盘的分离。进一步造成更多的血管破裂、动脉出血和胎盘后血肿,最后导致胎盘早剥的发生。

    胎盘植入诊治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贺芳,陈敦金
    2016, 32(4): 315-318.  DOI: 10.7504/fk2016030107
    摘要 ( )  

    胎盘植入可导致严重的产时出血,造成母亲产后出血,出血性休克,子宫切除,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乃至孕产妇死亡,以及胎儿医源性早产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胎盘植入的处理策略是合理的期待治疗,多学科围分娩期管理,在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个体化治疗,尽量保留子宫,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双胎妊娠胎盘特征及其临床预后
    刘彩霞,那全
    2016, 32(4): 318-321.  DOI: 10.7504/fk2016030108
    摘要 ( )  

    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更容易发生胎儿异常及胎盘异常。双胎妊娠中的一些胎盘异常在单胎妊娠中也可发生,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然而,有些胎盘异常是双胎妊娠所特有的,且主要与单绒毛膜双胎有关,如胎盘内血管异常融合等。这些情况大多数可以用超声诊断,包括测定绒毛膜性、羊膜性以及胎盘异常的识别。分娩后胎盘病理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胎盘异常的存在,提供关于绒毛膜性的信息,了解双胎妊娠疾病的胎盘相关发病机制。

    胎盘疾病超声检查
    任芸芸
    2016, 32(4): 321-326.  DOI: 10.7504/fk2016030109
    摘要 ( )  

    超声评价胎盘包括胎盘的结构及功能。位置结构异常包括前置胎盘、血管前置、胎盘植入、胎盘早剥等。脐血流反映胎儿胎盘灌注,子宫动脉对于预测与子宫胎盘功能不良的妊娠并发症有一定的价值。

    胎盘异常的磁共振成像改变特征
    王志坚,曹艳文
    2016, 32(4): 326-330.  DOI: 10.7504/fk2016030110
    摘要 ( )  

    胎盘异常可导致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仅依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做出准确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不断发展,MRI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胎盘异常的诊断之中。文章通过阐述MRI检查方法及异常胎盘在MRI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明确MRI的诊断价值。

    胎盘微环境改变与子痫前期
    童彤,程蔚蔚
    2016, 32(4): 330-334.  DOI: 10.7504/fk2016030111
    摘要 ( )  

    胎盘对于胎儿发育至关重要,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单位内进行养分交换。子痫前期发病的关键环节即为滋养细胞浸润不足引起的对子宫螺旋动脉重塑障碍。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与胎盘生长因子的比值在子痫前期的发病、诊断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中可能有重要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