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06
    上一期   

    指南.标准.共识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标准.共识
    可乐定透皮贴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抽动障碍协作组,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等
    2025, 40(4): 265-270.  DOI: 10.19538/j.ek2025040601
    摘要 ( )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于儿童时期起病,临床以多种突然出现的快速、反复、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目前国内外指南已将可乐定纳入治疗抽动障碍的常用药物,但在临床使用中对其具体使用情景还未明确,因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抽动障碍协作组(简称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和山西省抽动在线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使用改良德尔菲法制定,对可乐定透皮贴片在儿童抽动障碍中的治疗共提出13条推荐意见,供临床医生参考。
    三氧化二砷在儿童实体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25, 40(4): 271-283.  DOI: 10.19538/j.ek2025040602
    摘要 ( )  
    三氧化二砷(ATO)是一种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国传统药物,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卓越疗效而被熟知。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TO在多种实体瘤中具有抗肿瘤作用,在儿童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亦展现出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但因其在儿童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缺乏相关的指引和共识,为此,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对ATO的历史来源、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药代动力学进行文献复习及分析总结,针对ATO临床应用于儿童实体肿瘤的适应证、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处理等实际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依据,以期更好地改善儿童肿瘤患者的预后,同时为医药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儿童白癜风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2025, 40(4): 284-292.  DOI: 10.19538/j.ek2025040603
    摘要 ( )  
    儿童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与免疫、遗传、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国内外缺乏关于儿童白癜风诊疗共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儿童皮肤病学组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意见,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及儿童的特殊性制定该共识。主要针对儿童白癜风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供皮肤科及全科医师参考。
    述评
    重视儿童抽动障碍规范化诊疗
    刘智胜
    2025, 40(4): 293-297.  DOI: 10.19538/j.ek2025040604
    摘要 ( )  
    临床对包括Tourette综合征在内的抽动障碍诊治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文章论述了儿童抽动障碍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并介绍了其研究展望,旨在指导我国抽动障碍临床规范化诊疗的理论与实践。
    专题笔谈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陈文雄, 刘 欢
    2025, 40(4): 298-302.  DOI: 10.19538/j.ek2025040605
    摘要 ( )  
    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分暂时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及Tourette 综合征,常共患其他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等;易造成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损害,尤其对于Tourette综合征。评估宜采用多信息源资料,结合直接观察和既往信息,应包括一般情况、症状访谈及严重程度评估。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临床常用。诊断基于临床表现,注意排除假性难治性抽动障碍。全面评估、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必经途径。
    儿童抽动障碍共患强迫障碍诊治
    张文炎, 崔永华
    2025, 40(4): 302-307.  DOI: 10.19538/j.ek2025040606
    摘要 ( )  
    抽动障碍(TD)是一种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强迫障碍(OCD)是TD常见的共患病之一。尽早识别TD患儿的强迫思维和行为症状,并对两者共患的情况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对TD共患OCD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对TD共患OC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干预措施进行阐述,以增进临床工作者对该领域的认识,推动TD共患OCD患儿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儿童抽动障碍共患焦虑抑郁障碍诊治
    史若琳, 何 凡
    2025, 40(4): 308-311.  DOI: 10.19538/j.ek2025040607
    摘要 ( )  
    抽动障碍(TD)是一种儿童期起病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重复、刻板的运动或发声。焦虑障碍(AD)主要特征为焦虑和恐惧,抑郁障碍(DD)表现为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对TD患儿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早期筛查与共病识别,有助于实施精准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文章阐述TD共患AD和DD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干预,以探索更有效的管理策略,从而提升TD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儿童抽动障碍的心理干预
    柯晓燕, 仲乐乐
    2025, 40(4): 311-314.  DOI: 10.19538/j.ek2025040608
    摘要 ( )  
    心理干预是儿童抽动障碍综合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可能受到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年龄、共患病情况和治疗师专业技能等因素影响。文章将介绍各类抽动障碍相关心理干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儿童抽动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
    梁树立, 李申申, 刘婷红
    2025, 40(4): 314-319.  DOI: 10.19538/j.ek2025040609
    摘要 ( )  
    抽动障碍(TD)是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和致病机制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TD与复杂神经网络紊乱有关,特别是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回路失调。目前TD治疗主要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神经调控治疗等方面。神经调控治疗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重复经颅磁刺激术和迷走神经刺激术。近年来,很多临床研究发现神经调控治疗在抽动症状方面也存在较好疗效,尤其是DBS。文章重点就DBS治疗的历史、作用机制、方法、目标、手术年龄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
    戎 萍, 马 榕, 马 融, 张喜莲, 付乾芳, 李瑞本
    2025, 40(4): 319-324.  DOI: 10.19538/j.ek2025040610
    摘要 ( )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增长趋势。中医药立足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疗抽动障碍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改善共患病等优势。文章从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思路、临床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评价方法的研究方面介绍了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复方、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思路及指导。
    论著
    13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征及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胡雨婷a, b, 郑 伟a, 江米足a
    2025, 40(4): 325-330.  DOI: 10.19538/j.ek2025040611
    摘要 ( )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一般临床特征和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诊断为IM的131例患儿资料,收集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情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131例IM患儿中,76.3%(100/131)有肝损伤。与肝功能正常组患儿相比,肝损伤组患儿肝大占比(38.7% vs. 64%,P=0.013)和脾大占比(41.9% vs.75%,P=0.001)均显著增加,年龄[(4.0±2.1)岁 vs.(5.4±3.2)岁,P=0.012]、病程中位数(12 d vs. 19 d,P=0.001)、血红蛋白[(119.94±13.99)g/L vs. (124.55±10.34) g/L,P=0.008]、异型淋巴细胞占比(2% vs. 6%,P=0.001)、EB病毒DNA拷贝数(0 vs. 2.7×106/L,P=0.015)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 1.323;95% CI 1.046~1.675,P=0.02)、女性(OR 3.225,95% CI 1.178~8.833,P=0.023)和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增高(OR 1.216,95% CI 1.054~1.402,P=0.007)是IM并发肝损伤的高危因素。结论 IM患儿临床特征复杂多变,其中肝损伤发生与性别、年龄和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增高有关,提高了对儿童IM临床特征及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
    功能性腹痛障碍患儿粪便钙卫蛋白与血清sIgG相关性研究
    王国镇a, 惠 秦b, 王 琳, 李 薇b, 周志祥, 张 铁a
    2025, 40(4): 331-334.  DOI: 10.19538/j.ek20250406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功能性腹痛障碍(FAPD)患儿粪便钙卫蛋白与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 共纳入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240名儿童,包括120例FAPD患儿和120名健康儿童,对其粪便样本和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分析,测定两组粪便中钙卫蛋白、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以及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IL)-6]水平,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APD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83% vs. 26.67%,χ²=109.48,P<0.05)。FAPD组粪便钙卫蛋白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血清CRP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与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683,P<0.01)。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儿童FAPD关系密切,食物特异性 IgG与粪便钙卫蛋白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为儿童FAPD潜在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综述
    抽动障碍儿童脑网络相关研究进展
    向雨欣, 孙 丹, 刘智胜
    2025, 40(4): 335-340.  DOI: 10.19538/j.ek2025040613
    摘要 ( )  
    抽动障碍(T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反复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征。脑网络包括结构脑网络以及功能脑网络,它具有可塑性,许多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可见脑网络损害。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指出TD的脑网络可见网络属性改变,功能以及结构连接的中断。文章综述TD的功能脑网络以及结构脑网络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深入探究TD的发病机制,并提出新的展望。
    炎症性肠病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相关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聂晓璐a, 胡 芳a, 李 倩, 王朝霞, 吴 捷b, 彭晓霞a
    2025, 40(4): 341-347.  DOI: 10.19538/j.ek2025040614
    摘要 ( )  
    基于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评估工具在有计划地监测和评估慢性疾病患者青春期向成人过渡准备情况与自我效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目前炎症性肠病患儿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管理实践与模式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有必要全面梳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过渡相关评估工具,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炎症性肠病患儿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管理实践指南提供参考依据。
    病例报告
    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6例
    丁秀芳, 金瑞峰, 李 娟, 李志毅, 于春梅, 刘 勇
    2025, 40(4): 348-352.  DOI: 10.19538/j.ek2025040615
    摘要 ( )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例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的长期发热患儿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资料,以探讨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MO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6例均以长期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查体仅1例巴氏征阳性。6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增高,为(19.8~34.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比为77.4%~89.9%;红细胞沉降率61~105 mm/h,C反应蛋白21.6~57.3 mg/L。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范围(15~180)×106/L。3例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存在炎性改变,其中1例在病程35 d出现丘脑及小脑炎性信号改变。2例MOG抗体滴度1∶100,3例MOG抗体滴度1∶32,1例MOG抗体滴度1∶320。由此可得,MOG抗体相关疾病可引起长期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