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儿左心室肥厚的回顾性研究
仇三玲, a, 徐 可, 王 芳, 钟旭辉, 苏白鸽, 刘晓宇, 陈 鹏b, 肖慧捷
2024, 39(11):
845-850.
DOI: 10.19538/j.ek202411060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儿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肾内科自2012年9月至2023年6月入院的CKD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G2~G4期患儿132例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历资料,按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中关于CKD的分期及左心室壁厚度水平将132例患儿分为左心室肥厚组(n=32)与非左心室肥厚组(n=100)。比较两组间统计指标的差异,两组左心室壁厚度水平与各项指标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KD合并有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高血压及血肌酐对CKD患儿左心室肥厚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共收集符合条件者132例,男童87例(65.9%),女童45例(34.1%);CKD的病因主要以遗传性肾脏疾病44例(33.3%)为主,其次分别为肾小球疾病36例(27.3%)、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21例(CAKUT)(15.9%)、肾小管和(或)肾间质疾病17例(12.9%)、肿瘤导致肾损害7例(5.3%)及不明原因7例(5.3%);CKD时高血压例数为58例,发生率43.94%,高血压在各分期的发生率分别为G2期50%,G3期44.62%,G4期39.53%;贫血例数为94例,发生率71.2%,在各分期的发生率分别为G2期41.67%,G3期58.46%,G4期90.7%;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24.24%。高血压患儿中有39例患儿服用降血压药物,其中有24例(61.54%)患儿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肥厚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在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和是否患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高血压和血肌酐的上升与左心室肥厚有显著相关性(OR=11.689、1.004,95%可信区间4.039~33.831、1.000~1.009,P<0.05)。根据模型绘制ROC曲线示截断值为0.33,灵敏度为0.844,特异度为0.700,曲线下面积0.813。结论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透析CKD患儿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是患高血压和血肌酐的上升,建立预测模型适用于非透析CKD患儿室间隔肥厚的早期诊断及预测,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