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8-09-06
    上一期    下一期

    指南.标准.共识
    述评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标准.共识
    儿童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转运与检测建议(病毒篇)
    2018, 33(9): 657-662.  DOI: 10.19538/j.ek2018090601
    摘要 ( )  
    儿童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 转运与检测建议(细菌篇)
    2018, 33(9): 663-669.  DOI: 10.19538/j.ek2018090602
    摘要 ( )  
    述评
    null
    李昌崇,张海邻
    2018, 33(9): 670-674.  DOI: 10.19538/j.ek2018090603
    摘要 ( )  

    肺炎是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儿童发病率和住院率最高的疾病。儿童细菌性肺炎会带来较高的疾病负担和危害, 临床医生应积极寻找病原微生物, 及时评估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重视综合治疗, 提高治疗成功率。临床医生也要努力学习疫苗预防的相关知识, 提高科学使用疫苗的水平。

    专题笔谈
    null
    陆小霞
    2018, 33(9): 675-679.  DOI: 10.19538/j.ek2018090604
    摘要 ( )  

    细菌性肺炎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准确获得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较为困难,细菌性肺炎的细菌病原及其临床诊断问题复杂而有争议。未来的研究要充分明确肺炎致病菌,作出准确的肺炎诊断及临床评估,这不仅可以判断病情轻重,给予病因治疗,提高治愈率,而且能获得流行病学资料,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

    儿童细菌性肺炎影像特点及其临床价值
    袁新宇
    2018, 33(9): 679-682.  DOI: 10.19538/j.ek2018090605
    摘要 ( )  

    细菌性肺炎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影像检查可在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疗中发挥一定作用,主要征象包括肺泡浸润灶、肺不张、胸膜渗出、肺大疱和间质改变。对于某些特殊病原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及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可经典型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推断,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炎性指标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田 曼
    2018, 33(9): 683-686.  DOI: 10.19538/j.ek2018090606
    摘要 ( )  

    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仅通过症状、 体征及影像学等资料难以明确诊断, 细菌培养是确定诊断的最常用方法, 但细菌培养耗时较长, 结果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体液中炎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儿童细菌性肺炎诊断, 而且对判定患儿的预后及确定抗感染治疗的疗程也有较大
    帮助。该文阐述炎性指标在儿童细菌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null
    董 琳,夏永强
    2018, 33(9): 686-691.  DOI: 10.19538/j.ek2018090607
    摘要 (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细菌是CAP的主要病原之一。由于病原学检查结果难以及时获得, 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多为经验性。应依据患儿年龄、 基础疾病、 疾病严重度、 抗菌药物应用史及其治疗反应等综合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及是否存在多重耐药, 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监测数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 结合临床疗效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采取目标性治疗。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可提高CAP治疗成功率, 并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耐药。

    儿童重症肺炎的早期识别
    付红敏,聂文莎
    2018, 33(9): 691-695.  DOI: 10.19538/j.ek2018090608
    摘要 ( )  

    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疾病。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重症表现和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可早期识别重症肺炎病情,这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重症肺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呼吸系统重症表现包括呼吸急促、胸壁下陷、拒食、呻吟、紫绀等。高热超过3~5 d、精神萎靡、心动过速、面色苍白或青灰等为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表现。此外,还可通过生物学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炎症介质、氧合指数、凝血指标等早期评估肺炎的严重性。另外,需要重视儿童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建议将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等评分系统用于儿童肺炎的病情评估。

    null
    贾 举,姚开虎
    2018, 33(9): 695-698.  DOI: 10.19538/j.ek2018090609
    摘要 ( )  

    细菌是儿童肺炎、尤其是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要减少肺炎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必须做好保护(protect)、预防(prevent)和治疗(treat)3个方面的工作。要关注婴儿母乳喂养等问题,保证儿童营养摄入。要重视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重视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对于有肺炎高危感染风险的儿童,有必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积极预防细菌性肺炎。及时有效地治疗细菌性肺炎,可防止疾病传播,也可防止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

    肠道微生物组与儿童细菌性肺炎
    孙 新,张 娟
    2018, 33(9): 699-702.  DOI: 10.19538/j.ek2018090610
    摘要 ( )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总称, 它可以通过增加肠道外T细胞的数量、 产生短链脂肪酸、 增强口服耐受及控制炎症等途径影响全身免疫系统。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动物实验发现, 正常肠道菌群有利于增加机体抵抗细菌性肺炎的肺部免疫, 这种肠道和肺部相互影响的作用被称为“肠-肺轴(gut-lung axis)”。虽然, 关于“肠-肺轴”的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但“肠-肺轴”的提出对于采用微生态制剂、 粪菌移植调节或恢复肠道菌群进而治疗肺部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
    陆 敏
    2018, 33(9): 702-706.  DOI: 10.19538/j.ek2018090611
    摘要 ( )  

    细菌性肺炎是儿童重症肺炎的主要原因,但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因年龄和感染场所的不同而不同。儿童呼吸道感染标本采集较为困难,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的获取更是基层儿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也影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细菌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较为重要。在5岁及以上健康儿童中,肺炎链球菌感染较为常见。该文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进行了简述。

    论著
    儿童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5例临床回顾分析
    金颖康,吴上志,辜淑君,张亚文,张抗抗,陈德晖
    2018, 33(9): 707-711.  DOI: 10.19538/j.ek2018090612
    摘要 ( )  

    目的 总结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um marneffei,PSM)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断的15例非HIV感染相关播散性PSM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转归。 结果 15例患儿中,男∶女=9∶6,中位年龄23个月(3个月至4岁10个月)。入院时均有发热、肝大,多伴有咳嗽气喘、脾大、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升高93.3%(14/15),真菌G试验阳性80.0%(8/10),真菌GM试验阳性87.5%(7/8)。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15例肺部均有累及,表现形态多样。骨髓培养和淋巴结组织活检马尔尼菲菌阳性率最高(>90%)。预后与病程长短及抗真菌治疗疗程相关,死亡的7例患儿病程明显长于治愈的8例(P<0.05),抗真菌治疗时间均<2周,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衰竭。治愈患儿采取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静滴2~4周后改为伊曲康唑口服维持,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儿童非HIV感染相关播散性PSM好发于婴幼儿,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缺乏特异性。同时进行多部位体液培养或组织活检(尤其是骨髓培养和淋巴结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病程偏长、未进行及时抗真菌治疗的患儿容易合并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儿童百日咳合并感染临床研究
    薛黎明1,王宇清2a,郝创利2a,季 伟2a,王 琨2a,蒋吴君2a,武 敏2a,陈赛男2a,邵雪君2b,徐 俊2b
    2018, 33(9): 712-716.  DOI: 10.19538/j.ek20180906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百日咳患儿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 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疑诊百日咳而住院治疗的患儿,进行痰博德特百日咳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结果 共有198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105例患儿百日咳PCR检测阳性, 单纯感染37例(35.2%), 合并其他病原感染68例(64.8%)。其中合并1种病原者51例(75.0%),前3位依次为鼻病毒26例(50.9%)、 肺炎支原体7例(13.7%)、 肺炎链球菌6例(11.8%)。各年龄合并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合并支原体感染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合并感染组的患儿年龄比单纯感染组大[(11.77±2.31)个月 vs. (6.74±8.07)个月,P=0.017],发热、呼吸困难和肺部阳性体征的比例均高于单纯感染组(0 vs. 10.3%;20.6% vs. 5.4%;76.5% vs. 36.4%);胸部影像学大多表现为斑片状影,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入院前病程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年龄>3个月(OR=3.0,95%CI 1.1~8.5,P=0.03)和发热(OR=2.5,95%CI 1.1~6.7,P=0.03)是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百日咳住院患儿存在较高的合并感染率,以鼻病毒最常见,其次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合并感染会加重百日咳病情,发热和年龄>3个月是合并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

    严重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与危重度关系研究
    范江花,罗海燕,胥志跃,段 蔚,谢 波,蔡姿丽
    2018, 33(9): 717-720.  DOI: 10.19538/j.ek20180906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低蛋白血症与其病情危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住院治疗的11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的资料,依据入住PICU 24 h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重度低蛋白血症组(≤ 25 g/L),中度低蛋白血症组(~30 g/L),轻度低蛋白血症组(~35 g/L)和正常白蛋白组(>35 g/L)。分析不同白蛋白水平与其危重度及预后的变化。结果 严重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71.43%。(1)严重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越低,器官衰竭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r=-0.457,P=0.000)。(2)单因素分析发现,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儿童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Ⅲ)呈显著升高趋势,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ICS)呈下降趋势;机械通气时间、入住P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呈升高趋势。(3)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 25 g/L、器官衰竭数目≥ 3个为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器官衰竭数目及病情危重程度呈负相关,白蛋白水平越低,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综述
    流感病毒和细菌共感染研究进展
    林 立,於梦菲
    2018, 33(9): 721-725.  DOI: 10.19538/j.ek2018090615
    摘要 ( )  
    儿童下气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对支气管哮喘辅助性T细胞分化机制影响研究进展
    侯凌云1,葛丹丹2,吴谨准2
    2018, 33(9): 726-730.  DOI: 10.19538/j.ek2018090616
    摘要 ( )  
    病例报告
    以大咯血为表现的支气管肺动静脉瘘1例报告
    王宇清a,郝创利a,郭万亮b,孙惠泉a,戴银芳a,于兴梅a,高春燕a
    2018, 33(9): 731-733.  DOI: 10.19538/j.ek2018090617
    摘要 ( )  
    以肺出血为突出表现的婴儿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2例报告
    段袁园,金丹群,尹传高
    2018, 33(9): 734-736.  DOI: 10.19538/j.ek2018090618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