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06-06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专家论坛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孕期疫苗接种
    姚开虎,史 伟
    2018, 33(6): 401-405.  DOI: 10.19538/j.ek2018060601
    摘要 ( )  

    孕期接种疫苗可保护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免受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危害。母体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可经主动转运通过胎盘屏障,为胎儿和婴幼儿提供被动免疫保护。目前,推荐孕期可接种的疫苗包括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和灭活流感疫苗,不推荐接种活病毒疫苗。孕期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B族链球菌疫苗、肝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已经起步,未来可通过孕妇免疫接种预防更多感染性疾病。

    青少年预防接种
    王文建,禹定乐
    2018, 33(6): 405-409.  DOI: 10.19538/j.ek2018060602
    摘要 ( )  

    接种疫苗是保护儿童避免感染疾病的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措施, 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可以促进安全行为和发展终身健康习惯。但对青少年预防接种方面的意识尚存在不足。国际上应用较多的青少年接种计划已涵盖了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人类乳头瘤病毒、脑膜炎球菌、流感等十几种疫苗。医院医生和校园护士应掌握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及最新的接种计划,这是增加青少年疫苗接种率的重要手段。

    儿童流感流行病学及防治策略
    邓继岿,张锐沐
    2018, 33(6): 409-413.  DOI: 10.19538/j.ek2018060603
    摘要 ( )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65万,为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儿童是流感主要发病人群,疫苗、抗病毒药物均可预防流感,但健康宣教常被忽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主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在流感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警惕流感相关的并发症,尤其是流感相关性肺炎、流感相关性脑病。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胡 姚,俞 蕙
    2018, 33(6): 413-418.  DOI: 10.19538/j.ek2018060604
    摘要 (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一直是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和医源性操作的规范化,目前,HBV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围生期或儿童时期感染HBV易致慢性化,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来源。与成人相同,儿童CHB的根本治疗亦为抗病毒治疗。但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对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现尚无定论,且抗病毒药物选择较为有限。该文对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疾病全球负担及治疗新策略
    杨 男,尚云晓
    2018, 33(6): 418-423.  DOI: 10.19538/j.ek2018060605
    摘要 (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RSV感染不仅可能加重原有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反复喘息发作等后遗症,给全球儿童卫生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及负担。临床上,用于预防或治疗RSV感染的药物较少,多种药物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该文拟对RSV感染现状、长期影响及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制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儿童结核病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
    刘二勇1,李惠民2,赵顺英2,周 林1
    2018, 33(6): 423-426.  DOI: 10.19538/j.ek2018060606
    摘要 ( )  

    2014年, 全球共报告35.9万例儿童(0~14岁)结核病,占登记报告结核病病例的6.5%。2013年我国研究数据显示,不同结核病疫情地区5~15岁儿童的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率为8.09%~21.26%(≥10 mm)。2015年,全国共报告儿童肺结核患者6861例,发病率为3.03/10万。2014年,全国0~14岁儿童结核病死亡率为0.12/10万。儿童结核病诊断要基于对接触史、临床检查和相关检查等证据的全面评估。儿童结核病治疗原则与成人相同。目前国务院下发了《“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提出要完善儿童结核病的防治措施,对儿科医生开展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规范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几种新发传染性疾病
    徐 翼
    2018, 33(6): 426-430.  DOI: 10.19538/j.ek2018060607
    摘要 ( )  

    新发传染病既包括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又包括重新流行的经典传染病,具有疫情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人群易感率高等特点,可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活秩序造成巨大影响。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种类较多,以病毒感染居多,人兽共患为显著特点。该文对寨卡病毒病、肠道病毒D68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登革热等几种新发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专家论坛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现状
    李科纯,钱素云,曾健生
    2018, 33(6): 431-434.  DOI: 10.19538/j.ek2018060608
    摘要 ( )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治疗效果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PS、给药剂量、给药方式等因素均可能影响PS使用效果。该文对PS治疗ARDS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论著
    胎龄<32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与早产儿脑病相关性研究
    林 洁,张 可,胡 兰,李志华,陈 超
    2018, 33(6): 435-439.  DOI: 10.19538/j.ek2018060609
    摘要 ( )  

    目的 观察胎龄<32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与早产儿脑病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的4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围生期资料,于纠正胎龄足月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根据败血症发生情况进行分组比较。 结果 4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中,晚发型败血症79例(19.8%),其中血培养阳性45例(1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最多见病原体(33.3%)。MRI检查胎龄<32周早产儿脑病发生率28.2%(113/400例),其中,晚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脑病发生率36.7%(29/79例),无败血症组早产儿脑病发生率26.2%(84/321例),晚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更易发生早产儿脑病(OR=1.759,95% CI:1.033~2.997,P=0.038)。结论 与无败血症组早产儿相比,晚发型败血症组早产儿更易发生早产儿脑病,提示晚发型败血症可能是早产儿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ALOX5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药效关系研究
    廖世峨1a,魏 兵1a,李婉莹1a,马 明1a,王雪娜1a,魏克伦2,王 欢1a,赵 松1b
    2018, 33(6): 440-444.  DOI: 10.19538/j.ek2018060610
    摘要 ( )  

    目的 观察ALOX5启动子区-1708 SNP及位于-176/-147的Sp1/Egr1结合位点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临床特征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药效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儿科243例哮喘患儿为病例组, 以同期体检的228例非哮喘儿童为对照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s)、测序法对纳入对象ALOX5 -1708及Sp1/Egr1结合位点基因分型, 收集各项临床资料并予抗哮喘治疗, 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特征及LTRA药效关系。 结果 (1)病例组Sp1/Egr1结合位点重复序列非5/5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1.485, 95%CI=1.018-2.167, χ2=4.225, P=0.040)。(2)中重度组G/A+A/A型及G/A型频率均高于轻度组 (χ2=4.832、 4.565, P=0.028、 0.033), 中重度组4/6型频率低于5/5型, 而5/6型频率则高于5/5型(χ2=3.643、 3.888, P=0.056、 0.049)。结论 ALOX5 Sp1/Egr1结合位点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哮喘发病及严重程度、 过敏及其家族史、 LTRA效果有关;ALOX5 -170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哮喘严重程度、 肺功能指标及LTRA效果有关。

    儿童呼吸道感染博卡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谭嘉红,季 伟, 张新星, 顾文婧, 陈正荣, 严永东, 王美娟, 邵雪君, 黄 莉
    2018, 33(6): 445-448.  DOI: 10.19538/j.ek2018060611
    摘要 ( )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 HBoV)流行病学特征, 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6 91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和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oV,分析HBoV检出情况。结果 16 913例患儿中,HBoV阳性检出率为5.16%(873/16913例)。男性患儿HBoV阳性检出率为5.42%(573/10566例),女性患儿为4.73%(300/6347例),男性患儿HBoV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χ2=3.928,P=0.047)。<1岁、 ~3岁、~7岁以及≥7岁患儿的HBoV检出率分别为4.03%(325/7963例)、8.75%(401/4584例)、3.99%(134/3357例)、1.29%(13/1009例), 各年龄组HB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75, P<0.01)。春夏秋冬四季HBo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6%(146/4341例)、 6.92%(295/4261例)、 6.88%(287/4172例)、 3.50%(145/4139例), 夏秋季患儿HBo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χ2=93.801, P<0.01)。结论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检出率为5.16%, 幼儿HBoV检出率高, 男性患儿高于女性。夏秋季为HBoV感染的高发季节。

    短篇论著
    2012—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肺炎483例病原学分析
    丁 林,季 伟,张新星
    2018, 33(6): 449-452.  DOI: 10.19538/j.ek2018060612
    摘要 ( )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重症肺炎病原学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483例重症肺炎患儿病原学资料,归纳临床特点,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483例患儿中婴幼儿434例(89.86%),冬春季发病322例(66.67%),病原检测阳性383例
    (79.3%),其中单纯细菌114例(29.77%),单纯病毒96例(25.07%),单纯肺炎支原体(MP)26例(6.79%),混合感染147例(38.38%)。383例病原检出阳性的患儿共检出病原655株,其中细菌331株(50.53%),病毒233株(35.57%),MP 91株(13.89%)。331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218株(65.86%),革兰阳性菌113株(34.14%),主要为肺炎链球菌(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流感嗜血杆菌(45株)、鲍曼不动杆菌(30株)。233株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43株(61.37%)居首位。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RSV主要检出在婴儿组,MP感染主要在学龄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春季,肺炎链球菌及RSV主要集中在冬季。结论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肺炎主要见于婴幼儿,冬春季为高发季节,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病毒以RSV为主,MP在学龄前儿童多见,混合感染不容轻视。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乔英琴,莫运波,余 洁,彭 哲,周 平,陈红兵
    2018, 33(6): 453-456.  DOI: 10.19538/j.ek2018060613
    摘要 ( )  

    目的    了解<5岁儿童轮状病毒(RV)流行病学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其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江南分院门诊检验科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腹泻标本439例,同时采集患儿相关临床信息。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组RV,再将阳性标本通过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RV的G血清型及P血清型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共收集符合条件标本439例(其中男247例、女192例),检出RV阳性179例(40.77%)。该地区11月、12月及1月为RV检出高峰;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13~24月龄,2岁以内婴幼儿占总阳性数的88.27%;呕吐及发热是其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基因分型结果:G基因型最常见为G9(51.40%,92/179),其次为G1(19.55%,35/179)、G3(12.29%,22/179)、G2(5.03%,9/179),未分型占11.73%(21/179)。P基因型最常见为P[8](86.03%,154/179),其次为P[4](6.15%,11/179),未分出型别(7.82%,14/179)。2016年G/P组合基因型最常见G9P[8](48.60%,87/179),其次为G1P[8](16.76%,30/179)、G3P[8](9.50%,17/179)、G2P[8](4.47%,8/179)、G9P[4](1.12%,2/179)及G2P[4](0.56%,1/179),未分型(18.99%,34/179)。结论 2016年该地区RV检出率为40.77%,RV检出高峰为2016年11月、12月及1月,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13~24月龄,呕吐及发热是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其中G9P[8]为最主要的流行基因型。

    综述
    血栓弹力图与创伤性凝血病诊断研究进展
    李继如,王丽杰
    2018, 33(6): 457-462.  DOI: 10.19538/j.ek2018060614
    摘要 ( )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进展
    吴冬雪,马建荣
    2018, 33(6): 463-467.  DOI: 10.19538/j.ek2018060615
    摘要 ( )  
    葡萄糖激酶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遗传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张 微1,桑艳梅2
    2018, 33(6): 468-472.  DOI: 10.19538/j.ek2018060616
    摘要 ( )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
    王碧玉,曹 玲
    2018, 33(6): 473-477.  DOI: 10.19538/j.ek2018060617
    摘要 ( )  
    病例报告
    婴幼儿Prader-Willi综合征2例报告
    全莹禹a,张 京b,冯小伟a
    2018, 33(6): 478-480.  DOI: 10.19538/j.ek2018060618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