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3-06
    上一期    下一期

    指南.标准.共识
    述评
    专题笔谈
    专家论坛
    论著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标准.共识
    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儿童过敏和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
    2018, 33(3): 161-170.  DOI: 10.19538/j.ek2018030601
    摘要 ( )  
    述评
    认识和合理处理儿童气道黏液高分泌
    鲍一笑1,2,张平波2
    2018, 33(3): 171-174.  DOI: 10.19538/j.ek2018030602
    摘要 ( )  

    气道黏液是呼吸系统防御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要成分是黏蛋白。在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状态下,黏蛋白5AC(MUC5AC)表达显著增加,形成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导致黏液潴留或形成黏液栓,加重疾病。合理处理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途径有多种,药物祛痰包括恶心性祛痰药、黏液调节剂、黏液溶解剂、黏液动力药。从源头抑制黏液分泌是一条重要途径,值得探索。非药物祛痰技术有深呼气运动、人工背部叩击、体位排痰、机械辅助排痰等,其祛痰功效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和操作的技巧。中成药讲究辨证施治,也要注意其副反应。

    专题笔谈
    儿童气道黏液高分泌及清除机制
    卢燕鸣,周文静
    2018, 33(3): 175-179.  DOI: 10.19538/j.ek2018030603
    摘要 ( )  

    气道黏液高分泌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黏膜下腺体增生、黏液量增加、黏蛋白尤其是MUC5AC和MUC5B过度分泌以及气道杯状细胞增生, 并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 受信号通路调控。气道清除涉及咳嗽反射、黏液纤毛清除系统(MCC)、 空气动力学及细胞免疫反应等机制, 其中, MCC作为最重要的一道屏障, 其功能障碍常发生于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下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哮喘、 肺囊性纤维化等常见疾病。

    病毒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机制
    张惠琴,孙 新
    2018, 33(3): 179-183.  DOI: 10.19538/j.ek2018030604
    摘要 ( )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特征。病毒感染是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常见诱发因素。认识病毒感染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关系及机制,对防止和减轻气道黏液高分泌,降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黏蛋白(mucin,MUC)MUC5AC表达增加是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主要病理基础,针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气道黏蛋白MUC5AC分泌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讨论很有必要。

    null
    张海邻,吕芳芳
    2018, 33(3): 184-188.  DOI: 10.19538/j.ek2018030605
    摘要 ( )  

    气道腺体和杯状细胞产生过量的黏液可以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长期黏液聚集,可阻塞气道,导致严重的气流受限,引起通气功能障碍;同时过量的黏液可降低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和局部防御功能,使异物和病原菌滞留肺和气道内,导致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下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是影响这些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儿科医生应高度关注。

    null
    张亚芥,潘家华
    2018, 33(3): 188-191.  DOI: 10.19538/j.ek2018030606
    摘要 ( )  

    随着环境、遗传、早产等高危因素的影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呼吸道痰液的处理极为重要。对于小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其气道发育不完全、咳嗽反射弱,痰液更难排出。药物排痰应用有一定局限性。非药物排痰如雾化、机械振动、肺部理疗等技术及负压吸引能快速排痰、副反应小,具有一定优势。该文对非药物排痰措施及利弊进行综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专家论坛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RACK)改良中文版及其临床价值
    洪建国
    2018, 33(3): 192-195.  DOI: 10.19538/j.ek2018030607
    摘要 ( )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he test for respiratory and asthma control in kids, TRACK)是目前国际上惟一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的客观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量化工具,也是第一个同时包含损害及风险两大评估维度的测试工具。2009年由Murphy等发布后,使用至今,其有效性及可靠性均已得到验证,且已被译为西班牙语、土耳其语等多种版本。依据我国5岁以下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现况,国内对国际版TRACK进行了译制改良,并对TRACK改良中文版进行分析,与国际版进行比较。目前,改良中文版TRACK尚未普及,但其作为目前我国惟一适用于5岁以下哮喘儿童哮喘控制的客观评估工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同时也须对其做进一步的临床有效性与可靠性研究。

    国内儿童治疗药物监测临床现状
    王广飞,李 静,卢金淼,李 琴,李智平
    2018, 33(3): 196-201.  DOI: 10.19538/j.ek2018030608
    摘要 ( )  

    该文回顾了国内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概况,重点对儿科TDM的特点、采样时间的优化以及发展热点加以讨论。结合国内儿科临床TDM报道,发现受生理病理因素、基因多态性、药物毒性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制约,儿科TDM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局限性,努力在临床形成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模式。

    论著
    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胡海贇a,王 春b,姚剑杰b,许姜姜a,张 泓b,李晓红a
    2018, 33(3): 202-208.  DOI: 10.19538/j.ek2018030609
    摘要 ( )  

    目的 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566株肺炎克雷伯菌,M-H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566株,5年内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60.22%~73.63%)、尿(7.53%~12.81%)、血(3.66%~5.45%);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阳性率(69.18%~76.02%)(P>0.05)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菌株的检出阳性率(5.82%~31.50%)(P<0.01);ESBLs菌株和CRE菌株的临床分布以新生儿病区最高,其次为综合内科、重症监护病区;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的抗菌药物呈较高的耐药率,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对氨基糖肽类、 磺胺类耐药率较低,5年的耐药率统计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儿科患者正面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日趋严重的困境,菌株越来越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尤以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病区突出;临床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压力也随之日趋严峻,应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联合降阶梯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临床研究
    刘海沛1,鲍一笑2,田 野1,曹兰芳3,董 蔚4,倪世宏5,陈 虹5
    2018, 33(3): 209-213.  DOI: 10.19538/j.ek2018030610
    摘要 ( )  

    目的 观察联合降阶梯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于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等4家医院选择轻中度急性发作期的喘息患儿206例,分为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0例。(1)观察组采用联合降阶梯方案:醋酸泼尼松片,0.5 mg/(kg·d),晨顿服,疗程3 d;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d),1次/d,疗程3 d;妥洛特罗贴剂,0.5 mg/d,1次/d,疗程7 d;氯雷他定糖浆,3 mg/d,1次/d,疗程14 d;孟鲁司特钠,4 mg/d,1次/d,疗程28 d。给药途径为口服或外用。(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 mg/(kg·d),1次/d,疗程3 d;头孢类抗生素,用药剂量参照说明书,疗程3 d;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每次2.5~7.5 mL,每12 h 1次,疗程遵医嘱(药物连续服用不超过7 d);前两者为静脉给药。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疗效及喘息反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7 d的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的症状体征积分和下降均值分别为5.89、4.84,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11 %、92.00 %(P<0.05)。治疗后28 d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的喘息反复发生率分别为24.00 %、12.26 %(P<0.05)。结论 联合降阶梯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轻中度急性发作期)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且可减少喘息反复发作风险,临床应用安全。

    儿童耐药结核病5例临床分析
    刘 辉,刘金荣,杨海明,唐晓蕾,申月琳,赵顺英,李惠民
    2018, 33(3): 214-218.  DOI: 10.19538/j.ek2018030611
    摘要 ( )  

    目的 总结儿童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
    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例有实验室证据的耐药结核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结核接触史、 临床影像表现、 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治疗方案及转归等。5例患儿中男4例,女1例,均患有肺结核,2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4例合并支气管结核。结果 5例中2例经分子技术Xpert MTB/RIF检测诊断为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1例经颈淋巴结穿刺脓液培养药敏诊断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1例经痰培养诊断为泛耐药结核病前期(Pre-XDR);另1例是其父痰培养为MDR-TB。5例患儿诊断耐药结核病后,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包括二线抗结核药物在内的治疗方案。5例中2例治愈,2例好转,1例治疗失败。5例患儿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儿童耐药结核病可通过分子技术Xpert MTB/RIF检测和结核杆菌培养表型耐药检测确诊,分子技术具有较高的早期快速诊断价值。儿童耐药结核病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儿童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病临床分析
    翟 嘉,邹映雪,郭永盛,刘 杰
    2018, 33(3): 219-223.  DOI: 10.19538/j.ek20180306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于活动性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感染科收治的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肺结核病患儿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结果 5例患儿中男3例, 女2例, 年龄1~13岁, 病程12~35 d。5例免疫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起病均急骤, 3例伴发热, 2例伴反复咳喘。3例曾于外院误诊为肺炎、 婴幼儿喘息; 1例误诊为肺化脓症、 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继发感染(?); 1例误诊为肺炎、胸膜炎。5例均否认结核接触史, 按时接种卡介苗, 1例卡介苗瘢痕阴性。病变侵及肺及胸膜,其中肺结核病3例(其中1例继发左主支气管狭窄), 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患儿均予抗痨治疗后出院(平均住院11 d), 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肺结核病具有症状、 体征、 影像学不典型, 以及纤维支气管镜下病变不典型等特点, 提示对咳喘迁延反复、 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儿, 应积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协助临床诊断。

    5~14岁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与气道可逆性相关性研究
    刘 欣,尚云晓,冯 雍,李 淼,侯 萍,刘 芬
    2018, 33(3): 224-228.  DOI: 10.19538/j.ek20180306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的相关性及其在哮喘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5~14岁哮喘患儿161例,根据病情分为过敏组与非过敏组,2组均进行FeNO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分析2组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 (1)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0.002)。(2)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的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基础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50%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中段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25%)呈负相关(P<0.05),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75%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无明显相关性(P>0.05);(3)非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改善率及基础肺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对于存在过敏体质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该类哮喘患儿预测气道可逆性及评估哮喘病情的一个良好的无创性指标。而对于无过敏体质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则不能有效反映其气道可逆性变化。

    潮气呼吸肺功能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2~5岁哮喘患儿临床价值研究
    张惠琴,张静静,陶小娟,樊 蕊,孙 新
    2018, 33(3): 229-232.  DOI: 10.19538/j.ek20180306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2~5岁儿童哮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首次诊治的216例哮喘儿童为哮喘组,以同期12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哮喘患儿急性期及缓解期潮气呼吸肺功能与FeNO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肺功能变化。分析FeNO水平与肺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急性期的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均明显低于哮喘缓解期和对照组(均P<0.05)。哮喘缓解期的TPEF/TE、VPEF/VE有所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急性期支气管舒张试验后TPEF/TE、VPEF/VE 较试验前明显改善(P<0.05)。以TPEF/TE、VPEF/VE 任意一个改善率≥15%为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69.90%。哮喘组急性期及缓解期的FeNO [(35.50±14.13)×10-9,(28.16±5.52)×10-9]均高于对照组(12.77±7.00)×10-9(P<0.05),且急性期FeNO 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哮喘组急性期及缓解期TPEF/TE、VPEF/VE均与FeNO无相关性。结论 FeNO、肺功能检测及支气管舒张试验互为补充,共同应用可有助于低龄儿童哮喘管理。

    咯血患儿25例临床诊治分析
    赵梦姣,马 静,刘 霞,闫秀丽,牛铁环,李常晓,刘帅帅,李 倩,孟 晨
    2018, 33(3): 233-236.  DOI: 10.19538/j.ek20180306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儿童咯血的诊断思路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住院治疗的25例咯血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对其发病特点、病因、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儿中男16例,女9例。年龄7个月至16岁,其中<3岁2例,3~10岁 15例,>10~18岁8例。少量咯血17例,中量7例,大量1例。病因为支气管肺血管发育异常者16例,呼吸道感染6例,支气管扩张3例,支气管异物2例,肺外伤1例。21例(84.0%)应用抗菌药物,21例(84.0%)应用止血药物,其中8例应用垂体后叶素。8例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2例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1例行肺叶切除手术。25例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随访无反复咯血。结论  儿童咯血病因复杂,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DSA检查,支气管肺血管发育异常诊断率可明显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效果较好。

    病例报告
    二氢蝶啶还原酶缺乏症1例报告
    李风侠,刘鸿丽,张 晶,武万良
    2018, 33(3): 237-238.  DOI: 10.19538/j.ek2018030617
    摘要 ( )  
    Temple-Baraitser综合征1例报告
    郑江珍,孙 萍,胡小云,李 璐
    2018, 33(3): 239-240.  DOI: 10.19538/j.ek2018030618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