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3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5-11-06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讲座
    述评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儿童重症脑炎抗病原微生物治疗
    李海波
    2015, 30(11): 801-803.  DOI: 10.7504/ek2015110601
    摘要 ( )  

    儿童重症脑炎是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常见危重疾病,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儿童重症脑炎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早期识别、诊断,及时进行有效的抗病原微生物治疗,是救治患儿生命、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环节。本文就儿童重症脑炎病原学特点及抗病原微生物治疗做一简要阐述。

    儿童重症脑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处理
    胡家胜,刘智胜
    2015, 30(11): 803-807.  DOI: 10.7504/ek2015110602
    摘要 ( )  

    儿童重症脑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近年来对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管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与传统观点相比,不仅惊厥的时间窗与定义发生了改变,而且一些新型药物的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着重介绍关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和治疗的新进展。

    儿童重症脑炎继发性脑损伤及其防治
    许巍,刘春峰
    2015, 30(11): 807-813.  DOI: 10.7504/ek2015110603
    摘要 ( )  

    儿童重症脑炎是最常见的儿童危重症之一,严重的脑细胞炎性损伤可致死或致残。脑炎过程中也可以发生低血压、低氧血症、颅内压增高、高血糖、低血糖、高体温、贫血、离子紊乱和惊厥等,从而导致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疾病恶化,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认识并且防治这些继发脑损伤的因素十分重要。

    儿童重症病毒脑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任晓旭
    2015, 30(11): 813-816.  DOI: 10.7504/ek2015110604
    摘要 ( )  

    病毒性脑炎及病毒感染后脑炎的呼吸、循环支持治疗是保证其他治疗措施充分发挥作用、减轻脑损伤、为疾病恢复赢得时间必不可少的措施。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在重症病毒脑炎是较为常见的,早期、适宜的呼吸循环支持有利于降低严重脑炎患儿病死率,改善预后。

    儿童重症脑炎液体疗法
    杨镒宇,韩英,梁宇峰
    2015, 30(11): 816-819.  DOI: 10.7504/ek2015110605
    摘要 ( )  

    儿童重症脑炎液体疗法是保护脑功能、治疗脑损伤和促进康复的基础措施,包括水的出入平衡、钠平衡与晶体内环境平衡,胶体内环境、体液疗法与循环稳定的关系等。为达到遵循传统的经验,遵守以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为基础的共性原则,更要注重在特殊病情下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本文就儿童重症脑炎病理生理依据、维持治疗原则,避免因医源性水、电解质紊乱、循环波动造成的继发性脑损伤等问题进行阐述。

    儿童重症脑炎如何维持合适颅压和脑灌注压
    何颜霞
    2015, 30(11): 819-825.  DOI: 10.7504/ek2015110606
    摘要 ( )  

    有关重症脑炎颅压和脑灌注压评估与控制,可获得的资料文献资料甚少,本文借鉴来自脑创伤、脑膜炎等研究结果,结合颅内压、脑灌注压以及脑血流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介绍重症脑炎时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评估方法、颅高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与脑灌注压的维持。

    讲座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无创颅内压监测中应用现状及展望
    孙世心,何颜霞
    2015, 30(11): 826-830.  DOI: 10.7504/ek2015110607
    摘要 ( )  
    述评
    及时接种疫苗  预防儿童肺炎
    刘莹,姚开虎
    2015, 30(11): 831-835.  DOI: 10.7504/ek2015110608
    摘要 ( )  

    肺炎仍然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常见原因。通过疫苗接种,可以特异性预防常见的导致肺炎的病毒和(或)细菌感染,病原包括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百日咳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研究已经证明,儿童免疫接种这些疫苗可有效预防肺炎,减少其导致的死亡。

    论著
    睡眠压力指数诊断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认知功能损害价值研究
    张静,张清清,孙汀,江帆,殷勇,陈洁
    2015, 30(11): 836-841.  DOI: 10.7504/ek2015110609
    摘要 ( )  

    目的    分析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睡眠压力指数(SPS)在轻度OSAS儿童认知功能受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鼾症儿童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并从中选取年龄5~7岁的体重正常患儿61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S组33例和中重度OSAS组28例,分析其睡眠结构参数、睡眠觉醒参数和完成认知功能测试。以同期社区招募的31名无打鼾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查。以ROC曲线分析SPS对轻度OSAS儿童认知功能受损的诊断作用。结果    轻度、中重度OSAS组及健康对照组这3组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z评分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 AHI、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最低氧饱和度及呼吸相关脑电觉醒反应指数(RAI)、自发脑电觉醒反应指数(SAI)、睡眠压力指数(SPS)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AHI、OAI、最低氧饱和度、RAI和SPS在轻度OSAS组、中重度OSAS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组间短时记忆的记忆保持量和正确回忆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注意力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重度OSAS组最差,轻度OSAS组次之。ROC曲线分析显示,用SPS诊断注意力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可信区间0.82~0.94,P<0.001),最佳分界值为0.11(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74.0)。结论    轻度OSAS可能造成儿童注意力的损害;SPS可能是有效的判断轻度OSAS儿童是否伴有注意力损害的指标。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周华,吉山宝,姜媛渊,车大钿
    2015, 30(11): 842-847.  DOI: 10.7504/ek2015110610
    摘要 ( )  

    目的    评价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1期)、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高渗盐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在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获得高渗盐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RCT文献。依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和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应用Metafo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7个RCT。文献偏倚评价结果显示,14个研究质量相对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1)高渗盐水组较对照组可显著缩短住院患儿的住院时间 (住院天数的均数差异MD=-0.58, 95%CI:-1.14~-0.02, P=0.0428)。(2)高渗盐水组较对照组可有效改善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临床病情严重度评分均数差异在第1天的MD=-0.66(95%CI:-1~-0.31,P<0.0001);第2天的MD=-0.8(95%CI:-1.18~-0.41,P<0.0001); 第3天的MD=-0.93(95%CI:-1.54~-0.32, P=0.0002)。(3)在门急诊患儿,高渗盐水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入院风险RR=0.7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住院期间加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临床病情严重度评分。鉴于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廉价性,可以考虑将高渗盐水雾化吸入用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合胞病毒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对照研究
    刘军,刘春艳,谢正德,任丽丽,徐保平,王健伟,申昆玲
    2015, 30(11): 848-851.  DOI: 10.7504/ek2015110611
    摘要 ( )  

    目的    了解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1722例,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及博卡病毒。将单一RSV感染与RSV混合多种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722例患儿标本中,370例检出RSV病毒,总检出率21.5%。单一RSV感染206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124例,RSV与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40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的124例标本中,RSV/RV感染68例(54.8%),其次为RSV/PIV感染24例(19.3%)。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比较,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P<0.001)。多重病毒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相比,患儿发热比例更高(P=0.017)、发热持续时间更长(P=0.015)、住院天数延长(P<0.001)、并且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P=0.005)。而在喘息症状、出现合并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损害、心肌损害、腹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氧疗、呼吸支持治疗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一RSV感染组相比,RSV合并多重病毒感染患儿发热比例更高、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更长,且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提示多病毒混合感染可能影响患儿临床进程, RSV感染时应重视混合感染。

    上海市儿童医院2011—2013年流感监测分析
    毕文俊,方明俊,葛玮
    2015, 30(11): 852-854.  DOI: 10.7504/ek2015110612
    摘要 ( )  

    目的    加强对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为儿童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儿童医院2011—2013年监测的类流感(ILI)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内共上报ILI病例29 524例,年龄构成以小于5岁组为主(74.40%)。采集咽拭子标本3168份,检出流感病毒559例,检出率17.65%。其中H3N2型232例(41.50%),乙型229例(40.97%),新甲型H1N1型98例(17.53%)。各年检出病毒型别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检出率高峰在2011年 1~4月(20.51%~45.89%),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28.77%~57.65%),2012年7、8月(44.74%、35.14%)及2013年12月(52.29%)。结论    2011—2013年监测的流感患儿由H3N2型、新甲型H1N1型、乙型流感病毒所致,不同年份有不同流行株,各型病毒呈交替流行。一般冬春季节流感高发,但夏季亦可流行。小于5岁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时机研究
    王菲,张晗,王植嘉,代冰,尚云晓
    2015, 30(11): 855-858.  DOI: 10.7504/ek20151106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治疗中的作用及最佳治疗时机。方法 2013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RMPP的76例患儿,在不同病程时进行了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根据其行支气管镜术时病程分为:(1)≤2周组,(2)>2~3周组,(3)>3周组。比较分析3组患儿的总热程、肺CT好转情况、支气管镜下表现、实验室生化指标及住院天数。 结果 (1)总热程:病程≤2周组为(13.9±3.8) d, >2~3周组为(14.1±5.0) d,>3周组为(20.0±8.4) d,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肺CT改变:根据术后1周及1个月数据分析,3组患儿在术后1周复查肺CT,其完全吸收率分别为14.3%,5.4%,0;部分吸收率分别为85.7%,75.8%,76.0%;未改变率分别为0,18.9%,24.0%。1个月后复查肺CT,完全吸收率分别为41.4%,26.3%,11.3%;部分吸收率分别为71.4%,65.7%,75.1%;未改变率分别为0,7.9%,13.6%。(3)支气管镜下改变:对支气管镜下黏膜/支气管壁改变及管腔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RMPP患儿支气管镜下黏膜多表现为白色被膜覆盖、黏膜糜烂、黏膜粗糙改变;病程>3周组,管腔扩张、管腔狭窄、管腔闭锁以及坏死物质栓塞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    在儿童RMPP治疗中,及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有助于缩短发热时间,促进肺CT好转。肺炎支原体感染时间越长,支气管壁及管腔出现管腔扩张、管腔狭窄、管腔闭锁以及坏死物质栓塞概率增大。

    单中心血浆置换治疗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疗效评价
    郑悦,吴玉斌,赵成广,杜悦
    2015, 30(11): 859-863.  DOI: 10.7504/ek2015110614
    摘要 ( )  

    目的    评价血浆置换对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 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肾科住院的20例HU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0岁,全部患儿入院后给予红细胞输注、丙种球蛋白、甲强龙冲击等治疗,效果不佳者行血浆置换治疗,置换后全部患儿序贯糖皮质激素口服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血浆置换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    20例患儿中置换1次8例,2次8例,3次2例,4次2例,其中5例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浆置换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患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胆红素水平在血浆置换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中途放弃治疗, 余19例全部存活, 随访0.5~13年, 17例血尿常规、肾功能恢复正常,血压持续稳定,病情无复发。1例出现长期高血压,肾功能正常。1例出院3年后复发,未经血浆置换保守治疗后痊愈,已随访10年,血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均正常。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短篇论著
    肥胖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变特点观察
    董文芳,张磊,邬宇芬,林洁,张静,殷勇,张皓
    2015, 30(11): 864-867.  DOI: 10.7504/ek2015110615
    摘要 ( )  

    目的    了解门诊哮喘患儿中肥胖者所占比例;探究肥胖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2343例哮喘儿童,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58例(15.3%)、超重组476例(20.3%)及体重正常组1509例(64.4%)。检测3组患儿治疗前、随访及规范化治疗1年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1/FVC),用力呼气流量(FEF)占用力肺活量的25%,50%,75%(FEF25%、FEF50%、FEF75%),呼吸峰流速(PEFR)。结果    358例肥胖哮喘患儿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07(85.8%) vs. 51(14.2%),P<0.01];随着BMI增加,哮喘患儿FEV1/FVC明显降低,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3.3±9.04 vs. 81.54±9.08 vs. 80.26 ±8.66, F=3.41,P=0.03);随访期间,各组哮喘患儿肺功能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初诊时基础肺功能相比,每次随访各肺通气功能参数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1年后,肥胖组哮喘患儿FEF75%明显低于超重组及体重正常组(0.70±0.26 vs. 0.65±0.24 vs. 0.60±0.25,P=0.04)。结论    在肥胖哮喘患儿中,男性多见;BMI增高与FEV1/FVC降低有关,且降低规范化治疗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效应,表现为治疗1年后肥胖患儿FEF75%较正常体重组差异明显。

    综述
    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再认识
    王婉,曹玲
    2015, 30(11): 868-872.  DOI: 10.7504/ek2015110616
    摘要 ( )  
    病例报告
    Bartter综合征CLCNKB基因缺失突变1例报告
    胡思翠,孙清,王一冰,孙莉莉,崔广梅
    2015, 30(11): 873-875.  DOI: 10.7504/ek2015110617
    摘要 ( )  
    儿童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3例报告
    杨巧芝,崔爱华,付爱霞,吕学云,周阔,梁珺,王薇,刘玺诚
    2015, 30(11): 876-878.  DOI: 10.7504/ek2015110618
    摘要 ( )  
    儿童重症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复发1例报告
    张剑珲,康晓蕾,陶建平
    2015, 30(11): 879-880.  DOI: 10.7504/ek2015110619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