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6-06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讲 座
    讲座
    论著
    短篇论著
    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婴幼儿喘息流行病学及发展趋势
    赵德育
    2014, 29(6): 401-404.  DOI: 10.7504/ek2014060601
    摘要 ( )   PDF(1011KB) ( )  

    喘息是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常见临床症状,发病率较高。本文重点阐述了婴幼儿喘息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发展趋势。

    婴幼儿喘息病因及表型
    严永东
    2014, 29(6): 404-407.  DOI: 10.7504/ek2014060602
    摘要 ( )   PDF(1015KB) ( )  

    喘息是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它有不同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和转归,是一种异质性综合征。虽然表型分类尚未达成共识,但它有助于阐明喘息发病机制、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本文对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表型的研究做一综述。

    婴幼儿喘息诊断流程
    邹映雪
    2014, 29(6): 407-412.  DOI: 10.7504/ek2014060603
    摘要 ( )   PDF(1043KB) ( )  

    喘息是婴幼儿常见的症状,鉴别诊断广泛而复杂。与感冒无关的反复发作的喘息,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若存在医生诊断的湿疹或特应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家族史哮喘史等,则哮喘的风险增加。由于婴幼儿肺功能检查很难获得客观的分析数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仍然是提示哮喘诊断的重要标准。

    婴幼儿喘息联合治疗方案
    鲍一笑,包军
    2014, 29(6): 411-417.  DOI: 10.7504/ek2014060604
    摘要 ( )   PDF(1081KB) ( )  

    婴幼儿喘息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异质性疾病,除病因治疗外应积极控制气道炎症、解痉平喘。本文就临床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大环内酯类的应用现状及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做一综述。

    婴幼儿喘息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
    陈德晖
    2014, 29(6): 417-419.  DOI: 10.7504/ek2014060605
    摘要 ( )   PDF(987KB) ( )  

    目前有关婴幼儿喘息病理生理及确诊手段有限,仅能更多地从患儿病史所提供线索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寻找诊断依据,需要更多的指标来诊断或鉴别诊断。本文重点阐述婴幼儿喘息的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

    讲 座
    婴幼儿喘息
    刘长山
    2014, 29(6): 420-423.  DOI: 10.7504/ek2014060606
    摘要 ( )   PDF(1046KB) ( )  

    喘息是一种症状,常在患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哮喘)或其他疾病时出现。喘息既可以出现在下气道疾患,也可出现在某些上气道疾患,而不同年龄段的喘息所涉及的疾病也有所不同。由于婴幼儿具有独特的呼吸道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且该年龄段先天畸形相对多见,以及肺功能等生理学和气道炎症性指标检测难以进行或结果不可靠,因此,尽管婴幼儿喘息发生率高,但从中甄别出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是困难的。从婴幼儿喘息中,尤其是反复发作性喘息中,识别出婴幼儿哮喘,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对哮喘的临床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表型的划分无论是对于婴幼儿喘息的转归预测,还是对于临床特征多样易变、病因和病理改变高度异质的哮喘之认识和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

    讲座
    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及其在喘息性疾病临床应用进展
    冯雍,尚云晓
    2014, 29(6): 424-428.  DOI: 10.7504/ek2014060607
    摘要 ( )   PDF(949KB) ( )  
    论著
    在社区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中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应用研究
    邵明军,刘传合,沙莉,李硕,罗雁青,宋欣,李志英,陈育智
    2014, 29(6): 429-433.  DOI: 10.7504/ek2014060608
    摘要 ( )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exhaled nitric oxide, eNO)体积分数在社区儿童的改变及对哮喘诊断与管理的价值。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来自北京西城区小学的7~12岁132例非哮喘儿童和93例哮喘儿童进行eNO测定、肺功能检测、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查(skin prick test, SPT)以及病史询问和常规体检,观察eNO在社区非哮喘儿童和哮喘儿童的改变、影响因素及与临床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非哮喘儿童与哮喘儿童eNO体积分数分别为(11.63±1.88)×10-9和(19.68±2.31)×10-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非哮喘儿童中,有鼻炎儿童的eNO为(17.49±2.02)×10-9,显著高于无鼻炎儿童(10.42±1.76)×10-9;特应性儿童的eNO为(16.12±1.98)×10-9,显著高于非特应性儿童(9.60±1.66)×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在哮喘儿童中,伴有鼻炎与不伴有鼻炎儿童,其eNO水平分别为(19.54±2.31)×10-9、(20.09±2.25)×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特应性儿童eNO水平显著高于非特应性儿童[分别为(23.06±2.18)×10-9、(8.75±1.86)×10-9,P < 0.01];哮喘未控制儿童eNO为(25.09±2.31)×10-9,显著高于哮喘控制儿童[(17.21±2.22)×10-9,P < 0.05];曾使用吸入激素与未曾使用吸入激素儿童,其e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是非哮喘儿童,还是哮喘儿童,其eNO水平与肺功能各参数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eNO在社区特应性哮喘儿童中显著升高,并与哮喘控制与否有关。特应性是影响eNO水平的突出因素。在社区儿童中测定eNO有利于对儿童哮喘的进行早期诊断和分型,全面了解其过敏情况,从而改善哮喘的管理。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诊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
    梁磊1,杨泽玉1,王亚亭2
    2014, 29(6): 434-437.  DOI: 10.7504/ek20140606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泡灌洗术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安徽省儿童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行纤支镜检查、肺泡灌洗液(BALF)MP-DNA检查及肺炎支原体(MP)血清IgM抗体检查的155例住院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5例患儿中MPP57例,非MPP患儿98例。MPP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病变部位好发于左肺,多见于大叶性肺炎或肺不张。BALF MP- DNA检测敏感度显著高于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BALF MP-DNA检测敏感度与发病的病程长短无明显关系。合并肺不张的23例MPP患儿经肺泡灌洗(BAL)治疗4周后仅1例未复张,复张率(95.7%)。结论    对于MPP可以进行纤支镜介入治疗,该措施可促进肺复张,有利于控制感染、畅通气道,也能缩短病程、提高诊治疗效。

    儿童重症肺炎2044例肺泡灌洗液细菌病原学分析
    刘霞1,马静1,张忠晓1,赵凤美1,牛铁环1,闫秀丽1,孔德晓2,孟晨1
    2014, 29(6): 438-441.  DOI: 10.7504/ek2014060610
    摘要 ( )  

    目的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及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调查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率。方法 对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44例重症肺炎住院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 肺泡灌洗液培养出病原菌247例,感染优势菌为肺炎克雷伯菌 49例、大肠埃希菌44例、阴沟肠杆菌 23例、铜绿假单胞菌 17例;肺炎链球菌 2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11例;溶血葡萄球菌 9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均超过50%。所测菌株对头胞哌酮舒巴坦未见耐药发生。结论 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为较好的下呼吸道病原菌检测方式,该组重症肺炎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早期检测病原菌和耐药性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细菌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16例诊治分析
    马红玲a,陈杰华a,杨方方a,孙洁b,郑跃杰a,鲍燕敏a
    2014, 29(6): 442-446.  DOI: 10.7504/ek2014060611
    摘要 ( )  

    目的 总结细菌感染致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6例影像学诊断符合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病原学、治疗及预后。 结果 男9例, 女7例, 年龄4个月至6岁[平均(1.7±1. 5)岁], 15例既往健康。16例均咳嗽、有痰、发热, 体温(39.4±0.5)℃, 热程6~31(16.4±8.0) d, 治疗1~21(9.1±5.1) d后热退。住院时间11~53(21.4±11.2) d。WBC <5×109/L 者3例,(5~12)× 109/L者3例,>12×109/L者10例,平均(30.20±12.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3±0.12。16例CRP增高,33.3~231.0(115.1±73.3 ) mg/L。病程3~18(11.4±4.0) d时胸部X线平片或CT可发现肺部囊性病灶。右肺叶受累多见,均未见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或血培养明确病原7例,肺炎链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其中1例肺炎支原体抗体1∶1280);其中3例与痰培养病原一致。13例使用万古霉素和(或)亚胺培南治疗;5例加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9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其中1例行胸腔脓肿切开引流术及纤维板剥离术;均未行肺叶切除术。所有病例出院后6个月内随访X线平片或CT,提示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或基本吸收。结论 儿童坏死性肺炎热程及病程长、血象高、影像学表现较重,但及时抗感染治疗远期预后较好。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较为常见的病原,铜绿假单胞菌值得关注。

    动态心电图初筛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
    吴云肖a,许志飞a,张励兵b,申昆玲a
    2014, 29(6): 447-452.  DOI: 10.7504/ek20140606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AECG)的心率变异性(HRV)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初筛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2年3月至9月间年龄3岁以上的睡眠打鼾儿童,在进行睡眠监测(PSG)的同时进行连续24h AECG监测。根据PSG结果分别作出有无OSAHS的诊断,通过比较OSAHS与非OSAHS患儿HRV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法得出敏感指标及临界值作为初筛标准。评价应用HRV初筛OSAHS的可行性。 结果 OSAHS患儿与非OSAHS相比,SDNNall day、SDANNall day、PNN50night、LF/HFnight及PNN50day-nigh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用ROC法得到SDNNall day≤95.5 ms、SDANNall day≤80.5 ms、PNN50night≤24.6%、LF/HFnight≥0.845及PNN50day-night的绝对值≤24.55 ms为最佳初筛界值。联合应用5项指标(积分法)来初筛OSAHS,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695。结论 HRV作为评估OSAHS是否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指标,有望成为一种初筛OSAHS的方法。

    抗结核药致儿童肝损害194例临床研究
    孙真真,朱朝敏
    2014, 29(6): 453-457.  DOI: 10.7504/ek20140606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所致儿童肝损害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02年至2012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691例各类住院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在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194例患儿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肝损害总发生率8.8%,肝损害好发年龄为≤1岁的婴儿,共61例,占31.44%;好发时间为用药后6~10 d 内,占53.54%;有临床表现为63.31%,常见症状为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痛、腹胀、皮疹等;有临床表现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汁酸 (bile acid,TBA)明显大于无临床表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系统损害结核病患儿和多系统损害结核病患儿肝功能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同时使用保肝药物的患者与肝损害出现后再使用者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好发于≤1岁的婴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有临床表现的患儿肝损害较重;血型播散型结核病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保肝药使用时间与肝损害程度无相关性。

    小儿Sjögren-Larsson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高蕾1,蒋丽琼2,石秀玉1,张礼平3,孟岩1,邹丽萍1
    2014, 29(6): 458-462.  DOI: 10.7504/ek2014060614
    摘要 ( )  

    目的 分析4例 Sjögren-Larsson 综合征 (Sjögren-Larsson syndrome, SLS)患儿临床特征及ALDH3A2基因突变, 以明确诊断, 并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08—2013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 4 例 Sjögren-Larsson 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抽取外周静脉血各3 mL, 应用二氧化硅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LDH3A2基因的11个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的连接区。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来自3个家系的4例患儿均存在先天性鱼鳞病、智力低下、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等典型临床表现。3例患儿 ALDH3A2基因测序均检出基因突变。分别为:例1, IVS5-1del G, c.1157A>G(p.Asn386Ser); 例2和例3, c.1157A>G (p.Asn386Ser)纯合突变; 例4基因检测未发现编码区致病突变。结论    明确了 4 例 Sjögren-Larsson综合征患儿的基因诊断, 发现 2个ALDH3A2基因突变位点,其中 IVS5-1del G为新发突变。

    短篇论著
    小剂量托吡酯单药治疗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疗效观察
    申延丰,安仁哲
    2014, 29(6): 463-465.  DOI: 10.7504/ek2014060615
    摘要 ( )  

    目的 观察小剂量托吡酯治疗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对大连市儿童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47例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的患儿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观察发作情况及进行停药后随访。结果 男27例,女20例。首发年龄:3~24个月,平均(10.0±4.9)个月。接受治疗前发作次数: 3~20次,平均发作(6.1±3.8)次。接受治疗前病程10 d至3个月,平均病程(21.7±19.0) d。47例患儿均采用托吡酯单药治疗,最小剂量1.5 mg/(kg·d),最大剂量3 mg/(kg·d),平均治疗剂量(1.92±0.29) mg /(kg·d)。托吡酯单药治疗时间: 最短3个月 ,最长13个月,平均治疗时间(7.66±2.33)个月。47例患儿应用托吡酯治疗剂量加至平均治疗剂量后均未再发作。停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停药后随访(12.09±2.32)个月。47例患儿停药后均未复发。结论 小剂量、短疗程托吡酯用于治疗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论著
    维生素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调节作用分析
    佘志婉1,徐碧红2,薛立军1,张新玲1,童和平1
    2014, 29(6): 466-468.  DOI: 10.7504/ek20140606116
    摘要 ( )  

    目的 观察维生素 D 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临床疗效, 及其对患儿血清 25 -羟维生素 D3 [25-(OH)D3]和免疫球蛋白(IgA、 IgM、 Ig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 7月至2012 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 RRI 患儿66 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口服维生素 D制剂3个月。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 30 例为对照组。RRI患儿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并比较 3 组血清25-(OH)D3、 IgA、 IgM、 IgG水平。结果 (1)治疗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 和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RRI患儿血 25-(OH) D3 和IgA、 IgM、 IgG 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 (3)补维生素D后治疗组血 25-(OH) D3和IgA、 IgM、IgG 水平明显升高(P<0.01), 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I 患儿存在血清 25-(OH)D3低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适当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机体免疫能力, 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婴幼儿哮喘患儿骨代谢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影响观察
    颜卫红,郭华,王利萍,陈彤,任善香,锡霞
    2014, 29(6): 469-470.  DOI: 10.7504/ek2014060617
    摘要 ( )  

    目的 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婴幼儿哮喘患儿身高、血Ca2+、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婴幼儿哮喘患儿52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气雾剂(储雾罐)吸入治疗。测定对照组(健康儿童)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后Ca2+、P3+的水平;用放免法(RIA)测定两组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用标准法测量并记录两组的身高。将两组上述观测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观察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2、 24个月时Ca2+、P3+、IGF-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个月身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98,P > 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婴幼儿哮喘患儿血清中的Ca2+、P3+、IGF-1及身高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综述
    直立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刘德宇,向际兵综述,王成审校
    2014, 29(6): 471-476.  DOI: 10.7504/ek2014060618
    摘要 ( )  

    体位性血压异常包括直立性高血压(OHT)和直立性低血压(OH)。OHT为处于直立姿势时的血压升高,临床上容易忽视[1]。目前,OH的研究开展较多,但关于OHT的报道却相对较少。健康人通过血压自动调节机制能保持体位改变中血压在小范围内波动,站立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会下降(一般SBP下降≤10 mmHg,DBP下降2~3 mmHg,1 mmHg=0.133 kPa,下同)。国内外学者在OHT的研究文献中,多以血压正常和(或)高血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中青年人中也有涉及,但在儿童中报道极少。临床中却发现儿童OHT并不少见,尤以青春发育期儿童居多,以晕厥和头晕为主要症状,多由体位改变或持久站立诱发。有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即首次提出OHT概念,2012年我国学者杜军保首先提出儿童OHT概念。近年来,OHT及其对于健康的潜在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耐药现状
    温顺航,李昌崇
    2014, 29(6): 477-480.  DOI: 10.7504/ek2014060619
    摘要 ( )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 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入院 48 h 后发生的感染性肺炎, 其中包括医院内  感染而于出院48 h内发生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指气管内插管48 h以上发生的肺炎, 为最常见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 属于广义HAP 范畴。HAP是儿童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疾病, 其病原微生物有复杂性、 多变性和耐药性高等特点, 给临床诊治带来巨大困难及挑战。现就儿童 HAP 流行病学、 病原学及耐药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