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2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0-11-06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专题笔谈
    指南论坛
    论著
    短篇论著
    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加强重视儿童糖尿病临床诊治
    沈水仙
    2010, 25(11): 817. 
    摘要 ( )  
    专题笔谈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
    李秀珍,刘 丽
    2010, 25(11): 820. 
    摘要 ( )  
    胰岛素泵在儿科中的应用
    吴 迪,巩纯秀,曹冰燕
    2010, 25(11): 824. 
    摘要 ( )  
    胰岛素类似物在儿科的应用
    吴 薇,罗小平
    2010, 25(11): 827. 
    摘要 ( )  
    糖尿病儿童低血糖诊治与预防
    田 飞,李 堂
    2010, 25(11): 830. 
    摘要 ( )  
    儿童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辛 颖
    2010, 25(11): 833. 
    摘要 ( )  
    儿童2型糖尿病现状与诊治进展
    傅君芬,梁 黎
    2010, 25(11): 837. 
    摘要 ( )  
    儿童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指导
    刘戈力
    2010, 25(11): 842. 
    摘要 ( )  
    新生儿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
    罗飞宏
    2010, 25(11): 846. 
    摘要 ( )  
    指南论坛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年版)解读
    巩纯秀,杨秋兰
    2010, 25(11): 850. 
    摘要 ( )  
    论著
    内脂素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机制的研究
    陈洁如1,刘倩琦2,陈洪敏1
    2010, 25(11): 854. 
    摘要 ( )  

    目的 探讨内脂素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产科足月出生的宫内发育迟缓(IUGR)患儿、巨大儿及正常足月儿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脐血内脂素浓度,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胎盘内脂素mRNA相对含量,分析脐血内脂素浓度与胎盘内脂素mRNA相对含量间的关系及其两者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结果 IUGR患儿脐血内脂素浓度高于巨大儿及正常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巨大儿与正常足月儿之间脐血内脂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脐血内脂素浓度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性(r = -0.416,P < 0.05)。3组间胎盘内脂素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胎盘内脂素mRNA表达与出生体重、脐血内脂素浓度均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 新生儿期内脂素与IUGR相关,可能导致出生后体内脂肪组织快速增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焦虑和抑郁情况及其行为特点的研究
    高维佳1,苏林雁1,丁香平2,冯 哲1,马 静1,丁 军1,杨 帆1
    2010, 25(11): 857. 
    摘要 ( )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共患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探讨共患疾病对其行为的影响特点。方法 2007—2009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收集105例ADHD患儿,年龄8~14岁,均符合DSM-IV诊断标准,但不存在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于某学校选取66名同年龄段,无ADHD、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学生作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ADHD诊断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评定,对照组儿童经SCARED、DSRSC评定后选择正常的43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用于分析。结果 105例ADHD中39例(37.1%)共患焦虑,66名对照组中13例(19.7%)共患焦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29,P = 0.016)。ADHD共患抑郁者33例31.4%),对照组10例(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04,P = 0.017)。ADHD同时共患焦虑与抑郁者16例(15.2%),对照组中未发现共患焦虑与抑郁者。ADHD患儿CBCL社会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得分除躯体主诉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 = 0.000~0.010、P = 0.000~0.007)。ADHD单纯共患焦虑组CBCL躯体主诉得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HD单纯共患抑郁组CBCL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HD同时共患焦虑与抑郁组CBCL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和内化性问题均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DHD患儿有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共患情况,同时共患抑郁与焦虑的ADHD患儿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需要更多的精神卫生服务。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柔红霉素化疗患儿左室扭转功能探讨
    王 缨a,刘 力b,麦惠容a,李长钢a,李姝娜b,夏 焙b
    2010, 25(11): 861. 
    摘要 ( )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柔红霉素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患儿左心室短轴心肌扭转功能的影响,分析心脏功能损伤与柔红霉素不同累积剂量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的急淋患儿60例,均接受柔红霉素化疗,按治疗程序分为A组(化疗前)、B组(柔红霉素化疗累积剂量达120 mg/m2)和C组(柔红霉素化疗累积剂量达240 mg/m2)。对照组为同期体检正常儿童60名。检测每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比值(E/A),并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I)检测对照组及A、B、C组的左室短轴基底段和心尖段的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旋转度,计算左室心肌收缩期峰值扭转角度。结果 心率、EF、二尖瓣口舒张期E/A比值在对照组、A、B、C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底段和心尖段的峰值旋转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尖段峰值旋转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C组与对照组、A组、B组比较,基底段峰值旋转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 P < 0.05)。A、B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扭转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C组小于对照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 P < 0.05)。结论 急淋患儿柔红霉素化疗累积剂量达120 mg/m2时未发现心脏扭转功能损伤,当达到240 mg/m2时,心脏扭转功能出现显著损伤,2DSI可无创性定量监测患儿心脏功能的变化,对临床评价柔红霉素的心脏毒性、预防化疗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多瘤病毒检测及临床研究
    肖霓光1,张 兵1,段招军2,谢志萍2,钟礼立1,高寒春2,丁小芳1,李 嘉1,宋靖荣3,侯云德2
    2010, 25(11): 865. 
    摘要 ( )  

    了解多瘤病毒WU(WUPyV)和多瘤病毒KI (KIPyV) 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的感染现状及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长沙地区773份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方法进行WUPyV和KIPyV基因检测,并将PCR阳性产物测序,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773例样本中,多瘤病毒阳性53例(6.8%),其中WUPyV 39例(5.0%),KIPyV 14例(1.8%)。所测得的核苷酸序列与GeneBank中已知的WUPyV与KIPyV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3%~100%、95%~100%。 结论 WUPyV和KIPyV可能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较重要病原之一,且与其他病毒引起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存在相关性。

    7~14岁癫痫患儿睡眠习惯调查及分析
    蔡晓唐,罗 蓉,康琳敏,甘 靖,陈 凤
    2010, 25(11): 868. 
    摘要 ( )  

    目的 探讨7~14岁癫痫儿童的睡眠习惯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华西第二医院小儿神经科确诊的癫痫患儿162例作为癫痫组,通过对儿童父母和监护人的询问,运用专门针对儿童使用的儿童睡眠习惯调查表对癫痫组和162名正常儿童(对照组)的睡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癫痫组睡眠习惯评分为(46.1±7.5)分,而正常对照组为(32.4±3.6)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癫痫组运动和认知发育正常者评分为(43.5±8.1)分,落后者评分为(49.9±7.3)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药治疗患儿71例,评分为(42.9±6.3)分;2种或2种以上药物治疗患儿22例,评分为(54.3±5.7)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另外,夜间睡眠发作的癫痫患儿(36例)相对白天清醒时发作患儿(50例)、清醒及睡眠中均有发作患儿(76例)睡眠习惯较差,评分分别为(52.3±5.7)、(44.1±7.6)、(44.5±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儿(46例)相对全身性发作(57例)、部分性泛化全身(59例)对睡眠习惯的影响较小,评分分别为(41.6±4.9)、(47.4±8.7)、(48.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癫痫易出现睡眠障碍,多种因素包括运动和认知发育落后、发作控制及治疗情况、发作类型等可影响患儿睡眠习惯。

    伴噬血细胞综合征表现的婴幼儿利什曼原虫感染16例临床分析
    罗新辉1,阿曼古力1,张 斌2,姚 彤1,孙 荷2
    2010, 25(11): 871. 
    摘要 ( )  

    探讨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PS)表现的婴幼儿利什曼原虫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6例伴HPS表现的婴幼儿,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其居住地,提出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 结果 16例均来自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均符合HPS的诊断。其中骨髓检测找到利杜体(利什曼原虫)9例,血清利什曼原虫基因表达产物(rK39)-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阳性14例。16例中2例最初误诊为家族性HPS,治疗无效死亡。其后14例患儿因被确诊为内脏利什曼原虫感染所致的黑热病,给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均达到临床治疗有效标准。结论 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的婴幼儿HPS,应该首先考虑利什曼原虫感染所致。血清rK39-ELISA检测结果可协助诊断利什曼原虫感染。伴HPS表现的婴幼儿利什曼原虫感染,病情凶险,如误诊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生物素缺乏症18例临床研究
    王红梅,吴沪生
    2010, 25(11): 874. 
    摘要 ( )  

    目的 探讨生物素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疑似生物素缺乏症患儿进行生物素(免疫法)和生物素酶(化学发光法)检测,确诊18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结果 (1)临床表现:16例患儿发生皮肤湿疹样皮疹和(或)皮肤干粗。9例头发异常。13例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6例抽搐。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2例听力障碍。(2)共患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2例。先天性眼发育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抽动障碍各1例。(3)实验室检查:血生物素均 < 100 ng/L,生物素酶均正常。15例尿有机酸分析,2例提示甲基丙二酸血症。13例智力测查Gesell评分中9例29~81分。部分患儿有头颅影像学非特异性异常(7/13)、脑电图异常(6/13)及听力异常(2/5)。(4)治疗与随访:确诊后给予生物素10~40 mg/d治疗,患儿精神状态、食欲、皮肤毛发异常均明显改善。结论 生物素缺乏症临床表现多样,皮肤和(或)毛发异常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线索和特征。生物素治疗效果显著。生物素缺乏症可与其他疾病共患,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血清铁蛋白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刘 洋a,叶春风a,刘燕玲a,房向东b
    2010, 25(11): 877. 
    摘要 ( )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血清铁蛋白(S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4—2009年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8例SLE患儿,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及30名健康体检儿童的SF。结果 SLE患儿SF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SF显著高于静止期。SLE患儿治疗后SF明显下降。SLE患儿SF与抗ds-DNA抗体SLE疾病活动性指标(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儿的SF较健康儿童显著升高,SF与病情活动性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儿童SLE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短篇论著
    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及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分析
    车大钿,陆 权,陆 敏,夏士英,张慧燕
    2010, 25(11): 880. 
    摘要 ( )  

    目的 探究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过敏原的关系,指导其临床防治。方法 应用UniCAP的荧光酶联免疫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173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进行吸入性变应原(phadiatop)和食物变应原(FX5E)筛查及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adiatop(+)与哮喘发病显著相关(OR = 3.32,95% CI = 2.61~4.22);FX5E(+)与鼻炎显著相关(OR = 2.85,95%CI = 1.97~4.13);FX5E(+)与湿疹显著相关(OR = 13.7,95% CI = 7.46~25.08)。哮喘患儿phadiatop(+)显著高于支气管肺炎(χ2 = 71.8,P < 0.01),其FX5E(+)亦显著高于支气管肺炎(χ2 = 6.09,P < 0.05)。年龄≥3岁组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其阳性率显著高于 < 1岁组及1~< 3岁组(χ2 = 7.94、9.07,P < 0.01)。1~< 3岁组以食物过敏为主,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3,P < 0.01); < 1岁组亦以食物过敏为主,与1~< 3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7,P > 0.05)。SIgE阳性检出率:FX5E 28.2%(331/1173),鸡蛋 5.6%(66/1173),牛奶5.8%(68/1173),户尘螨19.5%(229/1173),粉尘满12.8%(68/1173),屋尘螨9.7%(66/1173)。吸入性过敏原中,以户尘螨44.6%(229/513);食物中最多为牛奶,占19.9%(68/341),鸡蛋占19.4%(66/341)。结论 不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不尽相同,可根据年龄和疾病症状不同而选择变态反应性检测。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应采取特应性变应原的避免措施及抗原的药物治疗。哮喘儿童以吸入性过敏(尘螨)为主。

    X线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409例临床分析
    宋丽君,彭 丽,邢 娜,肖纫霞,王朝霞
    2010, 25(11): 882. 
    摘要 ( )  

    探讨X线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409例X线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的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9例中学龄期以上发病223例(54.5%),婴幼儿期发病95例(23.2%)。病程长,以发热(88.3%)为主要表现, 胸片检查中359例(87.8%)单侧病变,225例(55.1%)合并肺外并发症,325例(79.4%)的患儿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 > 0.80 259例(63.3%),单核细胞比例 > 0.08 317例(77.5%),324例(83.7%)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CRP)高于正常;体液培养共培养出阳性菌株162例,最常见的合并细菌感染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合并细菌感染者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联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见效明显。 结论 临床需注意MPP胸片改变的多样性, 对于胸片呈大叶性改变、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MPP患儿,应高度警惕合并细菌感染,及时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综述
    性早熟发病相关因素的机制研究
    2010, 25(11): 884. 
    摘要 ( )  
    小脑功能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张 军1,张佳楠2,文飞球1
    2010, 25(11): 888. 
    摘要 ( )  
    骨髓干细胞潜在致病性研究进展
    杨晓晶 综述,白海涛 审校
    2010, 25(11): 891.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及生长曲线图的使用
    李廷玉
    2010, 25(11): 894.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