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儿童直立不耐受研究进展
    杜军保,张清友
    2010, 25(04): 241. 
    摘要 ( )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
    金红芳
    2010, 25(04): 244. 
    摘要 ( )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
    黄 敏,黄玉娟
    2010, 25(04): 246. 
    摘要 ( )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王 成,吴礼嘉
    2010, 25(04): 248. 
    摘要 ( )  
    儿童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杜忠东,路敦祥
    2010, 25(04): 251. 
    摘要 ( )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
    张乾忠
    2010, 25(04): 255. 
    摘要 ( )  
    讲座
    儿童直立倾斜试验
    田 宏
    2010, 25(04): 257. 
    摘要 ( )  
    专题笔谈
    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
    张善稳,田 杰
    2010, 25(04): 259. 
    摘要 ( )  
    指南.标准.共识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规范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消化学组儿童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2010, 25(04): 263. 
    摘要 ( )  
    论著
    晚发型癫痫性痉挛临床与脑电图特征分析
    吴舒华,刘晓燕,张月华,杨志仙,包新华,姜玉武,吴 晔,王 爽,熊 晖,常杏芝
    2010, 25(04): 266. 
    摘要 ( )  

    探讨晚发型癫痫性痉挛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0年6月至2007年8月59例晚发型癫痫性痉挛患儿的临床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7例有随访,随访时间13~90个月,末次随访年龄为2岁6个月至12岁2个月(中位数60个月)。结果 59例患儿癫痫起病年龄为12~98个月,中位年龄22个月。以痉挛发作起病36例(61.0%),以其他发作类型起病23例(39.0%)。17例(28.8%)在病程中有部分性发作,22例(37.3%)合并其他全面性发作形式,20例(33.9%)病程中仅有痉挛发作。EEG 14例(23.7%)为典型高度失律;2例(3.4%)为一侧性高度失律;43例(72.9%)无典型的高度失律。总计22例(37.3%)表现为局灶性或一侧性临床、影像学和(或)EEG异常。44例(74.6%)为症状性癫痫,围生期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结构异常为主要病因。14例(23.7%)符合晚发型West综合征,7例(11.9%)符合Lennox-Gastaut综合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后近期无发作率32.0%,有效率58.0%,复发率为61.5%。随访的37例患儿中,在抗癫痫药物治疗下至末次随访时46%维持临床无发作。80%以上患儿在治疗随访过程中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16%为重度落后。统计学分析显示,癫痫性痉挛病因、癫痫发作类型、痉挛发作形式、ACTH疗效与长期发作控制率及精神运动发育转归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晚发型癫痫性痉挛并非仅见于West综合征,可由诸多严重的脑部疾病引起,常合并其他部分性或全面性发作,EEG多数无典型高度失律,治疗困难,预后不良,ACTH仍为本病首选治疗方法。

    儿童青少年脂肪细胞因子与肥胖度的关系研究
    程 红,丁秀原,张美仙,赵小元,米 杰
    2010, 25(04): 271. 
    摘要 ( )  

    探讨儿童青少年血中胰岛素、瘦素、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与肥胖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调查总样本中的3511例(男1790例,女1721例) 6~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依据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重组1626例、超重组655例和肥胖组1230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空腹血脂肪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间脂肪细胞因子的差异;不同肥胖程度对预测脂肪细胞因子异常的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超重、肥胖组儿童血中胰岛素、瘦素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并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具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脂联素水平则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抵抗素水平仅见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和青春发育期,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结论 儿童青少年血中胰岛素、瘦素、脂联素水平与肥胖程度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因子异常检出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控制体重、降低肥胖程度对预防“儿童成人慢性病”至关重要。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8例临床分析
    刘翠青,马 莉,马海燕,常志霞,杨娅丽,左月仙
    2010, 25(04): 275. 
    摘要 ( )  

    归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8例RDS患儿临床资料,平均胎龄为(32.3±3.7)周,平均体重为(1.73±0.75)g。观察比较国产PS(珂立苏,calsurf)应用前后的主要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模式以及并发症、转归等。结果 应用PS在0、1、12和72 h不同时点的比较显示:吸氧浓度(FiO2)分别为0.51±0.11、0.32±0.1、0.28±0.08 和 0.26±0.09。应用PS 1h时,RDS患儿所需FiO2明显下降,此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P < 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入氧浓度FiO2(P/F)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O2比值则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S能较快地改善新生儿RDS氧合状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

    既往健康儿童社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10例临床分析
    武宇辉,何颜霞,杨燕澜,王红梅,付 丹
    2010, 25(04): 279. 
    摘要 ( )  

    探讨既往健康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07—2008年出院诊断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符合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诊断标准、既往健康10例患儿,均 < 1岁,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4~10月。常见症状有发热、精神反应差、纳差、腹胀、腹泻、皮疹、呼吸急促。常见并发症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程中多数患儿外周血白细胞降低,伴不同程度贫血。患儿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增高,其中6例 > 100 mg/L。细菌血培养阳性标本19份,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氨曲南敏感,其他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依次为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4例患儿入院时未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DIC(1例合并肺出血),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小婴儿多见,起病急,夏季发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对于发热、精神反应差、有腹泻病史、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出现感染性休克、外周血白细胞降低,特别是CRP显著增高的患儿均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并早期经验性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干/髓系免疫表型对儿童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影响研究
    刘秋霞,蒋黎明,薛惠良,陈 静,潘 慈,董 璐,周 敏,叶启东,江 华,沈树红,顾龙君,汤静燕
    2010, 25(04): 283. 
    摘要 ( )  

    探讨干/髓系表面抗原标记对儿童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01-01至2008-12-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收诊的57例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伴有骨髓转移的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干/髓系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将其分为T-ALL伴有髓系表达组(T/My+ALL)和无髓系表达组(T/My-ALL),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T/My+ALL组31例(54.6%)和T/My-ALL组26例(45.4%),两组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近期疗效中,泼尼松诱导实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9d骨髓象及第1疗程完全缓解率T/My+ALL组均较T/My-ALL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2和0.006);T/My+ALL组和T/My-ALL组的初治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3%和96.2%,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5.4%和65.7%。虽结果提示T/My+ALL组预后较T/My-ALL组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09)。结论 T-ALL/NHL伴有干/髓系表面抗原表达时预后差,但未达到统计学有效意义,目前尚不能将之作为儿童T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因素。

    过敏性紫癜患儿胃肠黏膜屏障变化研究
    高晓琳,黄永坤,刘 梅,李 琪,曾 洁,李海林
    2010, 25(04): 286. 
    摘要 ( )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胃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及正常儿童30名的血浆进行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检测。结果 HSP组治疗前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有消化道症状HSP组治疗前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较无消化道症状HSP组及正常对照组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SP组治疗前后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比较,除无消化道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 ≤ 1.753,P > 0.05),其他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 2.556,P < 0.01)。结论 HSP患儿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有消化道症状组较为明显,经治疗后其肠黏膜屏障存在修复过程。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一家系COMP基因突变分析
    张续德1 ,孟 岩1,彭园园1,施惠平1,赵时敏2,黄尚志1
    2010, 25(04): 289. 
    摘要 ( )  

    对一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ACH) 家系进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2008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遗传门诊采集该家系中患者及正常人血样,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OMP基因外显子8-19,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结果 家系中患病父子都存在COMP基因外显子8中c.815T > C突变,为已知突变。结论 该家系中患者发病是由COMP基因突变所致。

    短篇论著
    儿童肠道感染志贺菌产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及耐药性研究
    万根平,黄 勇,邓秋连
    2010, 25(04): 292. 
    摘要 ( )  
    小儿幽门管溃疡36例临床分析
    陈昌斌,游洁玉,陈志勇,欧阳文献,罗艳红,赵红梅,段柏萍
    2010, 25(04): 295. 
    摘要 ( )  
    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安全性研究
    欧文闻,陈传贵,蔡茵莎,冯 巍,陈光福
    2010, 25(04): 297. 
    摘要 ( )  
    广州地区住院肺炎患儿3种病毒感染分析
    毛晓健1,陈焕辉1,钱新华2
    2010, 25(04): 299. 
    摘要 ( )  
    临床经验
    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观察
    曲 华1,陈琪玮1,刘立旻2,敬 宏1
    2010, 25(04): 301. 
    摘要 ( )  
    文献研究
    微生态制剂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Meta分析
    陈秀奇,王琳琳, 单庆文,陈 兰
    2010, 25(04): 303. 
    摘要 ( )  
    综述
    心脏α肌动蛋白基因与心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姜红堃1  综述,孙开来2,张乾忠1,邱广蓉2 审校
    2010, 25(04): 309. 
    摘要 ( )  
    高分辨CT在评价儿童哮喘气道重塑中的应用
    张 艳 综述,邵 洁 审校
    2010, 25(04): 312. 
    摘要 ( )  
    临床病例讨论
    晕厥 头晕
    廖 莹,董 静,季涛云,张春雨,杜军保
    2010, 25(04): 315.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幼年粒单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吴南海
    2010, 25(04): 318.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