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甲流”专栏
    儿童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
    董宗祈
    2010, 25(02): 81. 
    摘要 ( )  
    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理及免疫学认识
    胡 坚
    2010, 25(02): 83. 
    摘要 ( )  
    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学特征
    程 华,曾津津
    2010, 25(02): 86. 
    摘要 ( )  
    2009甲型H1N1流感相关性神经系统并发症
    何颜霞
    2010, 25(02): 88. 
    摘要 ( )  
    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早期识别
    张育才,崔 云
    2010, 25(02): 92. 
    摘要 ( )  
    专题讨论
    小儿机械通气的基本步骤
    许 峰
    2010, 25(02): 94. 
    摘要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机械通气策略
    喻文亮
    2010, 25(02): 97. 
    摘要 ( )  
    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
    付 丹,何颜霞
    2010, 25(02): 101. 
    摘要 ( )  
    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处理
    刘春峰
    2010, 25(02): 104. 
    摘要 ( )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策略
    徐卓明a,朱丽敏a,王 莹b
    2010, 25(02): 107. 
    摘要 ( )  
    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
    孙 波
    2010, 25(02): 110. 
    摘要 ( )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机械通气策略
    王 荃,钱素云
    2010, 25(02): 114. 
    摘要 ( )  
    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策略
    陶建平
    2010, 25(02): 117. 
    摘要 ( )  
    儿科常用呼吸机评介
    陆国平
    2010, 25(02): 118. 
    摘要 ( )  
    机械通气中镇静镇痛治疗策略
    许 峰
    2010, 25(02): 122. 
    摘要 ( )  
    机械通气常用缩略语英汉对照
    喻文亮
    2010, 25(02): 123. 
    摘要 ( )  
    论著
    甲型H1N1 流感重症患儿12例临床资料分析
    王 鹰,边凤芝,邓 坤
    2010, 25(02): 124. 
    摘要 ( )  

    目的 探讨甲型H1N1 流感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009 - 11 - 04 — 2009 - 12 - 24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儿均有发热,其中10例以呼吸道症状起病,如咽痛、咳嗽、咳痰等流感样症状;1例以消化系统症状(腹泻)起病;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2例伴明显喘憋、呼吸困难;3例双肺闻及痰鸣音、湿啰音,2例闻及喘鸣音。12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增高4例,降低3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4例,降低4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4例,降低2例;血小板计数降低1例,增高1例。6例丙氨酸转移酶(ALT)增高,7例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增高,7例乳酸脱氢酶(LDH)增高,7例肌酸激酶(CK)增高,3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随着患儿病情好转,白细胞、肝功、心肌酶恢复正常。结论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多以呼吸道症状发病,主要靶器官是肺,常合并细菌、支原体感染,出现各种并发症累及多脏器功能。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患儿进展迅速、病情凶险。

    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报道
    汤正珍,何颜霞,郑跃杰,杨卫国,邓继岿,宋 萍,马颐娇,魏菊荣,王和平,卢志威
    2010, 25(02): 129. 
    摘要 ( )  

    报道儿童2009甲流H1N1流感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09 - 11 - 04 — 2010 - 01 - 19因2009甲型H1N1流感住院,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21例患儿进行前瞻性调研,对其临床特征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在150例儿童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儿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0%(21/150),其中脑病18例(85.7%),惊厥2例(9.5%),脑炎1例(4.7%)。男14例,女7例;年龄中位数为5岁。12例(57%)入住ICU监护,6例(28.5%)接受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17例80.9%)痊愈出院,1例仍在住院,3例(14%)死于脑病。结论 2009甲型H1N1流感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脑病患儿可以导致死亡。随着2009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这一结果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后房室传导阻滞分析
    李俊杰,李渝芬,张智伟,钱明阳
    2010, 25(02): 132. 
    摘要 ( )  

    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 (ASO)介入治疗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术后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1998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450例继发孔ASD患儿接受ASO封堵术。对术前及术后随访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AVB的发生率及类型,并分析与AVB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共有14例发生各种类型的AVB,发生率为3.1%,分别为Ⅰ度AVB 6例,Ⅱ度AVB 4例,Ⅲ度AVB 4例。所有AVB均发生于术后1~2 d内。14例中12例为术后新出现的AVB,2例术前为Ⅰ度AVB术后发展为Ⅱ度和Ⅲ度AVB(各1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使用过大ASO及小年龄与术后AVB的发生密切相关。AVB发生后常规应用激素等治疗,4例Ⅲ度AVB实施外科手术取出ASO。AVB绝大多数于短期随访内恢复或好转,未见复发。结论 AVB是应用ASO介入治疗儿童继发孔ASD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对年龄较小患儿避免置入过大ASO是降低术后AVB的关键。AVB发生后及早给予内科或外科干预,多可于短期内恢复,术后长期随访十分重要。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研究(附29例分析)
    陈 丽1,陈建军1,唐朝枢2,杜军保1,金红芳1
    2010, 25(02): 136. 
    摘要 ( )  

    探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患儿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NMS患儿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8~17岁,平均(12.4±2.2)岁。所有患儿进行24h Holter监测。比较患儿心率变异性中的各项参数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NMS组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19.21%(P< 0.05),rMSSD值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54.07%(P < 0.05),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ms 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率(pNN50)及三角指数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NMS患儿存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

    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1-145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研究
    黄 娜1,鹿 玲1,袁丽萍1,董 扬2
    2010, 25(02): 139. 
    摘要 ( )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1(TIM-1)启动子-1454G/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探讨HSP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住院HSP患儿14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基因测序等技术测定HSP患儿和178名正常儿童(对照组)的TIM-1基因多态性,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各组间关系。结果 HSP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63例伴肾脏损害者即紫癜性肾炎(HSPN) 组与80例不伴肾脏受累组-1454G/A 3个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HSPN患儿携带-1454G等位基因频率增高(OR 2.375,95% CI 1.168~4.830, P < 0.05)。结论 TIM-1基因启动子-1454G/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SP易感性无关联,但携带-1454G等位基因的患儿出现HSPN风险增高,提示TIM-1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决定HSP患儿肾脏受累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发病率及预后研究
    张永明,刘秀云,江载芳
    2010, 25(02): 143. 
    摘要 ( )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转归、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时机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1166例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17例合并肺不张,出院后1.0~1.4年复查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者共36例。结果 (1)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为10.03%。(2)随访时,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异常者23例,占随访患儿总数的63.89%。其中马赛克征9例次、支气管扩张12例次、支气管壁增厚11例次、血管细少2例次、小结节或树芽征3例次、黏液栓1例次、单侧透明肺1例次、条索状不张10例次。(3)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病程 < 20 d与病程≥2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5)在随访的36例肺不张患儿中,临床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9例,占25%(9/36)。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10.03%;远期随访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后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能会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肺功能随访,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后部分患儿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药物性肝病临床比较并文献复习
    徐三清,刘 艳,方 峰,周 华,黄志华,董永绥
    2010, 25(02): 147. 
    摘要 ( )  

    分析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预后 。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3例、药物性肝病5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儿病史6个月至3年、肝脾中至重度增大、血清IgG水平升高、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肝细胞水肿变性、间质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皮质激素治疗有效;5例药物性肝病患儿曾应用过相关药物、病史3~20 d、4例肝脏轻至中度肿大、3例急性期天冬氨酸转移酶 1000 U/L以上、2例血清IgG水平升高、自身抗体阴性、4例对症处理好转、1例淤胆型肝病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儿童期急性或慢性严重肝病除外感染、代谢等因素者,应重点追踪患儿用药史、肝功能动态变化、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有利于疾病恢复,并可避免肝脏不可逆性损害。

    脑脊液肿瘤细胞阳性视网膜母细胞瘤6例治疗观察
    王一卓a,黄东生a,史季桐b,张伟令a,赵军阳b,李松峰b,葛 心b,张 谊a,朱 霞a,李 萍a,洪 亮a,周 燕a,梁 昱a
    2010, 25(02): 150. 
    摘要 ( )  

    观察全身应用卡铂、替尼泊苷和长春新碱(CTV)方案化疗加鞘内注射治疗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阳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疗效。方法 6例患儿资料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7月临床确诊为RB且治疗前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者,对其进行6~9次CTV方案化疗加8~10次鞘内注射治疗,同时结合局部治疗,随访12~20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6例患儿均完成治疗,病情稳定,复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全身化疗加鞘内注射是对RB颅内转移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观察时间较短,长期疗效尚须行观察。

    临床病例讨论
    发热  咳粉红色泡沫痰
    文广富,李玖军,刘春峰,许 巍,赵 莹,滕 旭
    2010, 25(02): 152. 
    摘要 ( )  
    短篇报道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2例
    田致洲1,隋丽丽1,张秋业2,吕光享3
    2010, 25(02): 156. 
    摘要 ( )  
    先天性肝纤维化1例
    茹喜芳,齐建光,杜军保
    2010, 25(02): 157. 
    摘要 (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缺铁性贫血
    邹 尧,竺晓凡
    2010, 25(02): 158.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