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进一步关注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和细菌耐药
    杨永弘
    2010, 25(01): 1. 
    摘要 ( )  
    短篇报道
    单纯性胆碱酯酶降低1例
    陈晓荣,闫 晶,孟晓君
    2010, 25(01): 3. 
    摘要 ( )  
    专题笔谈
    儿童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其合理应用
    刘 钢,胡仪吉
    2010, 25(01): 4. 
    摘要 ( )  
    我国儿童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严重性及对策
    沈叙庄
    2010, 25(01): 7. 
    摘要 ( )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对策
    陆 权
    2010, 25(01): 10. 
    摘要 ( )  
    国内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状况
    姚开虎
    2010, 25(01): 14. 
    摘要 ( )  
    我国儿科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分析
    俞桑洁
    2010, 25(01): 16. 
    摘要 ( )  
    儿童A族β溶血性链球菌耐药及其原因分析
    刘小荣
    2010, 25(01): 19. 
    摘要 ( )  
    我国儿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其对策
    黄敬孚
    2010, 25(01): 22. 
    摘要 ( )  
    其他革兰阴性菌耐药及耐药机制
    郑跃杰
    2010, 25(01): 24. 
    摘要 ( )  
    国内五家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张文双,杨永弘,沈叙庄
    2010, 25(01): 27. 
    摘要 ( )  
    论著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穿孔素基因突变筛查及临床研究
    卢 根,申昆玲,谢正德,吴润晖,杨 双,刘春艳
    2010, 25(01): 29. 
    摘要 ( )  

    了解穿孔素基因(PRF1)突变和序列变异在中国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HLH的30例患儿(HLH组)及50名新生儿(对照组)PRF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突变筛查。 结果 在3例HLH患儿的PRF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发现3个杂合错义突变,这3个突变均导致氨基酸改变(C102F、S108N 和T450M),而在对照组中却未发现。1例患儿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S108N和 T450M),从遗传学上可明确诊断为家族性HLH亚型2(FHL2);1个同义序列变异 (Q540Q) 在1例患儿中发现,而在对照组中未发现;在HLH组和对照组的PRF1基因编码区发现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 (A274A、300H),但这2个SNP的基因型频率在HLH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 我国HLH患儿中存在PRF1基因突变,而突变位点(C102F和S108N)目前仅在中国患儿中发现。显示了我国HLH患儿PRF1基因突变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无HLH家族史和起病年龄较晚的HLH患儿,也要考虑家族性HLH的可能。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槐杞黄颗粒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张 波a,倪 宁b,吴玉斌a
    2010, 25(01): 33. 
    摘要 ( )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8、IL-10的动态变化,及槐杞黄颗粒对炎症因子和感染、复发的影响。方法 2008 - 06 - 01—2009 - 07 - 31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内科的初发PNS患儿67例,随机分为两组:槐杞黄组35例,给予泼尼松加槐杞黄颗粒口服;激素组32例,单纯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0.5、1、3和6个月血清 TNF-α、IL-18、IL-10的动态变化,并记录1年内感染和复发次数。健康体检儿童25名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18、IL-10。结果 (1)槐杞黄组感染次数(19例次)明显少于激素组(58例次),槐杞黄组复发例数(7例,20%)明显少于激素组 (12例,37.5%)。(2)治疗前两组未复发病例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0.5个月时两组均显著下降至正常水平(P < 0.05),之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无差异。(3)治疗前两组未复发病例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至3个月后槐杞黄组显著降低(P < 0.05),并低于激素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4)治疗前两组未复发病例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0.5个月时槐杞黄组、激素组均明显降低,分别为(6.75±1.77) pg/mL、(7.79±3.01) pg/mL,且低于治疗前(P < 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6个月时槐杞黄组明显上升[(13.29±7.19) pg/mL]且高于激素组[(7.48±3.04) pg/mL](P < 0.05)及治疗前,仍未达到正常水平。(5)复发病例中,槐杞黄组TNF-α显著低于激素组(P < 0.05),两组IL-10及IL-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IL-18、IL-10参与PNS的发病,致炎因子/抑炎因子失衡可能是PNS的发病机制之一。槐杞黄颗粒可能通过降低IL-18的致炎作用,增强IL-10的抑炎作用,从而减少PNS 患儿感染及复发。

    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细胞抗体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刘海英a,黄钰君a,刘云锋a,韦 茹b,赵明光a,曾华松b
    2010, 25(01): 37. 
    摘要 ( )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检测对川崎病(KD)患儿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KD患儿55例,采用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猴骨骼肌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5例急性期KD患儿和43例对照组(发热对照23例,健康对照20名)血清中AECA,并通过比较AECA阴性和阳性组相应的实验室、临床指标,初步评估AECA对KD早期诊断、预后转归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KD患儿中AECA阳性率为4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 P = 0.004),但与发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4%,P = 0.053);AECA对KD诊断的灵敏度为40.0%,特异性为88.4%,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则分别为80.0%、53.5%,准确率为60.4%。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蛋白酶3抗体(抗-PR3)阳性KD患儿中AECA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值分别为0.013、0.034)。AECA阳性组与阴性患儿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ECA阳性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 < 0.05),发生动脉瘤的相对危险度为6.67(95% CI 1.2~36.1)。结论 AECA检测对KD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但对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AECA可能与抗-PR3相互协同在KD冠状动脉损伤、进展至动脉瘤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血浆脑利钠肽相关性研究
    胡亦新1,崔 华1,封志纯2
    2010, 25(01): 40. 
    摘要 ( )  

    评估缺氧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及其对左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探讨缺氧性PAH新生儿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3年11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缺氧新生儿52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存在PAH分为PAH组(34例)与对照组(18例),比较2组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及其与左室舒张功能、血浆BNP水平的关系。结果 (1) 与对照组相比,PAH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右室内径(RV)、肺动脉内径(PA)明显增大(P < 0.05);三尖瓣反流峰值(VTR)流速增快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升高(P < 0.05),室间隔增厚不明显(P > 0.05)。(2)PAH组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频谱A峰流速(AV)、舒张早期充盈时间速度积分(AVTI)及A峰流速与E峰流速比值(AV/EV)、左房充盈分数(AVTI /EVTI)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1);PAH组的左室等容舒张时间(LIVRT) 延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V、舒张末期充盈时间速度积分(EVTI)及E峰减速时间(DT)较对照组亦无明显改变(P > 0.05)。(3) PAH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4)相关分析表明,PASP与AV/EV比值呈正相关(r = 0.4126, P < 0.01);PAH组AV/EV比值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 (r =0.4326,P < 0.01)。 结论 缺氧新生儿PAH已引起左室心肌重塑表现及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监测血浆BNP水平对新生儿缺氧性PAH伴左心功能受损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10例临床分析
    邹东方,李 冰,廖建湘
    2010, 25(01): 43. 
    摘要 ( )  

    提高对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HP)的认识,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02年4月至2009年4月来诊的10例H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5例,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PHP) 5例;全部病例均存在低血钙、高血磷(除1例血磷正常),IH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低下,PHP则PTH水平高;经补钙及维生素D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血生化基本恢复正常;婴儿期即诊断明确者,疗效好,无智力及认知功能障碍。结论 对癫痫及反复手足搐搦者,应及时行血钙、血磷、血清PTH测定,并行头颅CT检查。用钙剂及维生素D可以控制症状。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钙、血磷及24 h尿钙。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
    李 虹,李俊杰,石继军,李江林,张 旭,徐衍梅,李渝芬
    2010, 25(01): 47. 
    摘要 ( )  

    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PBPV)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收治PS及PA/IVS婴儿和新生儿63例。其中危重新生儿20例(31.7%)。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S 56例,PA/IVS 7例。危重新生儿PS需先用直径2.5~4.0 mm小球囊预扩张肺动脉瓣,PA/IVS患儿需先行射频瓣膜打孔术。PBPV术所选球囊直径为肺动脉瓣环径(PVAD)1.2~1.3倍(新生儿所选球囊直径为PVAD 1.0~1.2倍)。结果 全组63例(100%)PBPV术成功。球囊径/瓣环径:1.2±0.1。右室压力明显下降[术前(104.3±32.7) mmHg(1 mmHg = 0.133kPa),术后(52.0±10.5) mmHg,P < 0.001],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明显下降[术前(99.2±23.5) mmHg,术后(27.7±12.4)mmHg,P < 0.001]。平均手术时间(88.1±36.2) 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16.9±11.1) min。术中6例(9.5%)出现并发症,2例心包积液,2例低氧血症,1例三尖瓣腱索部分撕裂, 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平均随访(19.0±12.3)个月,3例术后因残余中度或重度PS,3个月后再次行PBPV术。本组所有患儿肺动脉瓣仅轻度反流。结论 PBPV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PS及PA/IVS安全、有效。

    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李建国1 ,季丽娜1 ,陈大坤1 ,曹 力1 ,杨霁云2 ,刘景城2
    2010, 25(01): 49. 
    摘要 ( )  

    报道2例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SIOD)患儿,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8年8~12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2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结果 2例患儿均表现为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病理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脊柱骨骺发育不良,T细胞免疫缺陷及特殊面容,符合典型SIOD诊断。结论 对于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患者,如伴有特殊面容、身材矮小、T细胞免疫缺陷等其他系统异常应该考虑到SIOD的可能性,以尽早诊断,避免过度治疗。

    短篇论著
    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马 慧1,黄敬孚2,林书祥2,李丽静2,王瑞雪1,彭 林2
    2010, 25(01): 52. 
    摘要 ( )  
    鼻后滴漏综合征致儿童慢性咳嗽55例临床分析
    郭 彤,张纪泳,罗丹阳,董国庆
    2010, 25(01): 54. 
    摘要 ( )  
    改良DAL-HX 83/90方案治疗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疗效分析
    刘秋玲,孙岩峰,王 军,苗丽霞,崔晓莉,袁海莲
    2010, 25(01): 56. 
    摘要 ( )  
    临床病例讨论
    发热 咳嗽 头发稀疏
    王 全a,赵德育a, 田 曼a, 武海燕b
    2010, 25(01): 58. 
    摘要 ( )  
    发热 关节肿痛
    雷晓燕,孙永红,董 皎,张 宏
    2010, 25(01): 61. 
    摘要 ( )  
    基础前沿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大鼠前额叶中Homer家族表达研究
    洪 琴1,池 霞1,2,郭锡熔1,2,童梅玲1,张 敏1,陈荣华2,费 莉2,郭 梅2,潘晓勤2
    2010, 25(01): 64. 
    摘要 ( )  
    综述
    与维生素D相关的临床疾病研究进展
    吴 越 综述,周晓玉 审校
    2010, 25(01): 68. 
    摘要 ( )  
    病例报告
    女性儿童特殊核型性腺发育不良3例
    吴海瑛a,陈临琪a,王红英b,何亚香b
    2010, 25(01): 73. 
    摘要 ( )  
    儿童甲基丙二酸血症致肾损害2例
    陈 植,袁 林,张桂菊,沈 颖
    2010, 25(01): 73. 
    摘要 ( )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型1例
    刘 芳,麻宏伟,马 健,王丽波
    2010, 25(01): 75.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新生儿惊厥(发作)
    陈 丹,毛 健
    2010, 25(01): 77.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