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讨论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治
    赵顺英
    2006, 21(04): 241-243 . 
    摘要 ( )  
    毛细支气管炎病因及临床治疗
    卢競
    2006, 21(04): 243-245 . 
    摘要 ( )  
    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
    李昌崇,郑吉善
    2006, 21(04): 245-248 . 
    摘要 ( )  
    婴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的治疗
    曹玲
    2006, 21(04): 248-250 . 
    摘要 ( )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尚云晓
    2006, 21(04): 250-252 . 
    摘要 ( )  
    小儿喘息性疾病支气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和选择
    洪建国
    2006, 21(04): 252-254 . 
    摘要 ( )  
    气道异物引起喘息的特点和诊治
    刘玺诚
    2006, 21(04): 254-255 . 
    摘要 ( )  
    婴幼儿原发肺结核与喘鸣
    万莉雅,范永琛
    2006, 21(04): 255-257 . 
    摘要 ( )  
    肺功能检测在喘息性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作用
    张皓
    2006, 21(04): 257-258 . 
    摘要 ( )  
    论著
    学龄前儿童用力肺活量测定的质量控制分析
    张清玲,郑劲平,袁本通,何桦,王健,安嘉颖,张敏,罗定芬,陈桂莲
    2006, 21(04): 259-264 . 
    摘要 ( )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用力肺活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标准。 方法2004年4~9月,对深圳地区3~7岁正常儿童343例(男184例,女159例),采用意大利COSMED公司生产的COSMED流量传感仪,参考美国胸科协会可接受曲线标准,通过测定用力肺活量(FVC)、05s用力呼气容积(FEV05)、075s用力呼气容积(FEV075)、1s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05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5/FVC)、075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75/FVC)、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外推容量(VBE)、外推容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VBE/FVC)、呼气时间(FET100%)及最佳2次的FVC、FEV075、FEV05、FEV1变异等指标,分析学龄前儿童用力肺活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标准。 结果279名(813%)儿童能够成功完成测试。平均VBE为(4271±1361)mL,95百分位数为64mL,最大为72mL;VBE/FVC为(393±134)%,95百分位数为636%,最大为926%;52例(186%)VBE/FVC>5%;年龄越小的儿童其VBE/FVC越高;VBE/FVC与身高呈负相关(P<005)。儿童平均呼气时间为(161±052)s,5百分位数为09s,18例(65%)呼气时间<1s。儿童最佳2次的FVC、FEV1、FEV075、FEV05变异均<02L;约631%儿童最佳2次的FEV075的变异<5%;约662%最佳2次的FEV1变异<5%,各变异<01L的百分比为90%~93%。 结论建议对于中国学龄前儿童用力肺活量的质控标准为:曲线起始以VBE为标准,VBE/FVC<65%或VBE<65mL,取最大值;曲线终止以呼气时间≥09s,且呼气相时间容积曲线显示呼气容量出现平台,持续时间≥1s为标准;FEV05及FEV075需在报告中报告;曲线的重复性标准为最佳2次FVC及FEV075的变异<10%或<01L(取最大值)。
    诱导痰细胞和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9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罗征秀,刘恩梅,王莉佳,陈坤华,黄英,符洲
    2006, 21(04): 265-268 . 
    摘要 ( )  
    探讨诱导痰细胞和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9(IL9)、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哮喘的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25例、缓解期19例,同时选10例因骨骼畸形入院的患儿作对照组,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和ELISA方法检测IL8、IL9、eotaxin。 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细胞总数明显升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急性发作期和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哮喘患儿诱导痰IL8、IL9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且IL8、IL9质量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eotaxin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与成人过敏性哮喘不同,中性粒细胞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L8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中性粒细胞在IL9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IL8,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
    短篇报道
    静滴双黄连致StevenJohnson综合征2例
    孙正纤,刘彦平,赵玉春
    2006, 21(04): 268-268 . 
    摘要 ( )  
    论著
    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期胰岛素用量相关调节参数的探讨
    霍美玲,李桂梅,汪翼,马沛然
    2006, 21(04): 269-271 . 
    摘要 ( )  
    目的观察儿童1型糖尿病(1型DM)不同病期的胰岛素用量及其与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山东省立医院儿科于1998年10月至2004年12月,连续观察就诊的35例1型DM患儿急性代谢紊乱期(急性期)、暂时缓解期(蜜月期)及强化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BG(C肽/FBG)及胰岛素(INS)用量,并计算各期胰岛素敏感指数(ISF)。比较上述指标在三期间的差异并与3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对比前4项指标的差异;观察急性期患儿进入蜜月期的百分率。观察胰岛素用量与C肽/FBG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 结果(1)FBG、2hPBG、HbA1c在不同病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期、强化期、蜜月期;蜜月期FBG、2hP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肽/FBG在急性期与强化期比较及蜜月期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INS用量在不同病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期、强化期及蜜月期;ISF在急性期与强化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二者与蜜月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急性期患儿657%进入蜜月期。(2)INS用量与C肽/FBG之间呈现显著性直线负相关(r=-091,P<0001),回归方程:每天INS用量=106-177×(C肽/FBG)。 结论对1型DM儿童可依据糖代谢指标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其中,C肽/FBG作为INS用量调整的参考依据最准确,可根据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由C肽/FBG粗略计算胰岛素用量,并根据餐前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
    不同初治年龄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发育的影响
    田玉梅,叶军,韩连书,邱文娟,顾学范
    2006, 21(04): 272-273 . 
    摘要 ( )  
    目的了解不同初治年龄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儿身高、骨龄、性早熟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将1982~2004年在上海新华医院和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专科诊治的32例CAH患儿(年龄:女≥8岁,男≥9岁),按初治年龄分为≤3岁组(14例)和>3岁组(18例),观察两组间末次复诊时骨龄与身高龄之差、性早熟例数及男女患儿发生性早熟的不同。 结果14例初治年龄≤3岁患儿末次复诊时骨龄与身高龄之差\[(30±20)岁\]与18例>3岁组\[(46±16)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治年龄>3岁组发生真性性早熟(9例)与≤3岁组(2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53,P<005)。男性患儿发生真性性早熟(9例)与女性患儿(2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94,P<005)。 结论CAH患儿≤3岁得到诊治者其预测终身高较>3岁方诊治者明显改善,其性早熟发生率明显减少,男性CAH患儿较女性CAH患儿更易发生性早熟。
    不同糖耐量状态肥胖儿童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李秀珍,刘丽,赵小媛,吴冬燕,程静,范莉萍
    2006, 21(04): 274-276 . 
    摘要 ( )  
    目的了解不同葡萄糖耐量状态的肥胖儿童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年 龄、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2~2004年于广州市儿童医院初诊并住院诊治的肥胖儿童52例,分为36例糖耐量正常(NGT)肥胖组和16例糖耐量受损(IGT)肥胖组。测定两组肥胖儿童和4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空腹血清脂联素、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和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肥胖组儿童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OGTT 2h血糖和胰岛素。 结果正常对照组、NGT肥胖组及IGT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HOMAIR依次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儿童血清脂联素与TG、LDLC、FINS呈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肥胖儿童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并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与NGT肥胖组相比,IGT肥胖组儿童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进一步降低。
    螺旋CT虚拟内诊镜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洪兴和,宁博,李玉,孔磊
    2006, 21(04): 277-279 . 
    摘要 ( )  
    目的探讨螺旋CT虚拟内诊镜(CTVE)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21例术前经CTVE诊断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行支气管镜探查术患儿的诊疗情况,并分析CTVE诊断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及诊断的阳性符合率。 结果121例经CTVE诊断并行支气管镜探查证实并取除异物者115例,诊断符合率9504%。 结论CTVE检查是目前无创非侵入性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较理想方法。
    短篇报道
    无脾综合征1例
    张华,田杰,何健峰,李禄全
    2006, 21(04): 279-279 . 
    摘要 ( )  
    手术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睡眠结构的影响
    周丽枫,刘大波,钟建文,黄振云,陈倩,罗绍鹏
    2006, 21(04): 280-282 . 
    摘要 ( )  
    目的观察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儿童睡眠结构的改变,探讨OSAS儿童术后症状改善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方法对1998年12月至2003年10月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5例OSAS儿童进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于夜间睡眠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比较手术前后宏观睡眠结构和微观睡眠结构的变化。 结果手术治疗对OSAS儿童宏观睡眠结构无明显改善。微观睡眠结构:术后觉醒指数(27±02)较术前(62±04)明显减小(t=725,P<001)。 结论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对OSAS儿童睡眠结构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微观睡眠结构上,即觉醒指数明显减小。因此微观睡眠结构的改善应该是OSAS儿童术后症状改善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嘉利多维致过敏性休克1例
    刘贵真,史凤锦
    2006, 21(04): 282-282 . 
    摘要 ( )  
    论著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和防治
    邓筹芬,吴玉宇,钟红磊,潘健儿,陈艳娟,江洪清,李定华
    2006, 21(04): 283-285 . 
    摘要 ( )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NICU呼吸机治疗的98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VAP发生率为4694%;VAP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呈正相关(P<001);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039%),革兰阳性球菌次之(1373%);多次上机者还培养出2株真菌;继发VAP与否明显影响治愈率(P<005)。 结论VAP与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密切相关;致病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疒间32例临床分析
    周戬平,黄绍平,徐尔迪,刘慧,邓艾林
    2006, 21(04): 286-288 . 
    摘要 ( )  
    目的探讨合并癫疒间的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癫疒间治疗效果。 方法总结1999年10月至2004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合并癫疒间的脑性瘫痪患儿的癫疒间发生率、临床类型、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抗癫疒间治疗效果。 结果139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32例合并癫疒间,占230%(32/139);常见的癫疒间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12例(375%)和部分性发作6例(188%);25例(781%)癫疒间首发于1岁前;合并癫疒间脑性瘫痪儿童的头颅影像异常及脑电图异常分别占30例(938%)和27例(844%);常见的头颅影像异常为脑发育不良11例(367%)、脑积水6例(200%),余为脑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等13例(433%);脑电图异常中局灶性和弥漫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82%(13/27)和518%(14/27);癫疒间多发生于痉挛性脑性瘫痪中(688%);813%(26/32)的癫疒间需要2种及2种以上的抗癫疒间药物治疗。 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中癫疒间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性背景活动异常伴疒间样波发放为主;脑性瘫痪儿童的癫疒间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4例临床分析
    刘爱国,胡群,张柳清,刘双又,陶红芳,胡迎
    2006, 21(04): 289-291 . 
    摘要 ( )  
    目的探讨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1~2005年间收治的94例小儿MDS的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F(HbF)、血清铁蛋白(SF)以及细胞遗传学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94例中难治性贫血(RA)48例(51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26例(277%),转化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转化增多(RAEBt)20例(213%)。440%的病例(11/25)检出ALIP,随访中5例转为白血病。96%病例(9/94)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随访中的7例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105个月。高危组的SF和LDH明显高于低危组,LDH<300U/L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LDH≥300U/L组。429%(9/21)病例伴有细胞遗传学改变,556%(5/9)转为白血病。 结论小儿MDS伴有SF和LDH的明显升高以及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小儿MDS的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儿童血友病429例临床回顾分析
    郭晔,张磊,竺晓凡,杨仁池
    2006, 21(04): 292-295 . 
    摘要 ( )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儿确诊时间、症状及其关节畸形等情况。 方法天津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于1986年7月至2004年8月,对就诊的429例血友病患儿临床症状出现时间、诊断时间及关节畸形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 结果429例血友病患儿,均为男性,血友病A共390例,占909%,其中亚临床型5例(13%),轻型43例(110%),中型181例(464%),重型161例(413%);血友病B共39例,占91%,其中亚临床型2例(51%),轻型6例(154%),中型26例(667%),重型5例(128%)。患儿初次出现出血症状的中位年龄为16岁(0~12岁);但初次诊断年龄03~120岁,中位年龄为52岁(03~120岁),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目前血友病患儿的诊断存在延迟,替代治疗疗程和因子剂量的不足是关节畸形高发生率的原因。
    儿童哮喘防治推广状况调查
    沙莉,刘传合,赵京,陈育智
    2006, 21(04): 296-299 . 
    摘要 ( )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对儿童哮喘防治的情况。 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于2002~2003年,对参加全国儿童哮喘学术会议和山西、广东、福建等地哮喘学术报告会的临床儿科医生,于哮喘会议前或者学术报告会前统一发放哮喘防治推广情况问卷调查表,当时填写完即刻收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90份(人)。 结果253人(872%)听说过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178人(614%)已经执行该方案;272人(938%)能够正确认识到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峰流速仪的使用率为631%(183/290);208人(717%)认为中度以上持续哮喘最重要的治疗是联合吸入激素,医生选择联合吸入激素治疗的比例为934%(271/290);174人(60%)选择应用局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 结论各级临床医师对哮喘基础知识、临床用药、GINA方案的应用、峰流速仪及气雾剂的掌握情况均较6年前有明显改善。今后哮喘防治工作应该继续推广GINA,将该方案从大、中城市扩大到小城市、乡村卫生机构等医疗单位。
    短篇报道
    β酮硫解酶缺乏症1例
    岳爱红,刘凤珍,张慧玉,杨硕
    2006, 21(04): 299-299 . 
    摘要 ( )  
    论著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93例临床分析
    覃肇源,丘小汕,刘美娜,吴伟森,马建中
    2006, 21(04): 300-302 . 
    摘要 ( )  
    目的分析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2月至200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93例全身型JIA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资料。 结果93例患儿均有发热,其中不规则发热59例,弛张热34例;皮疹59例(634%);常见临床症状为疲乏、纳差、体重下降、面色苍白;关节痛以大关节为多见,累及关节由多到少依次为:膝、肘、踝、腕、掌指、髋关节、全身大关节、髂关节;淋巴结肿大46例(495%);肝和(或)脾肿大38例(409%)。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总数≥10×109/L80例,轻中度贫血34例(377%),多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沉增快85例(占944%);C反应蛋白(CRP)检测87例,升高79例(占908%);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检查83例,升高55例,IgA升高34例,IgM升高42例;行CD+3、CD+4、CD+8、CD+4/CD+8比值测定41例,CD+3(065±012),CD+4(033±009),CD+8(027±009)%,CD+4/CD+8比值为(138±04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检验示CD3:P>005,CD+4、CD+8及CD+4/CD+8比值P值均<001。34例行血清铁蛋白检查,升高18例(占478%);心电图检查70例,异常44例(占626%);行病变关节X线检查26例,异常5例;类风湿因子检查90例,88例阴性,2例阳性。 结论全身型JIA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大关节痛、皮疹、疲乏、纳差等常见。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血沉和CRP大部分升高,并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异常。
    多导睡眠图在儿童鼾症诊断中的应用
    钟韩荣,曾勇,余晓娟,余声华,苏健,岑浓秀
    2006, 21(04): 303-304 . 
    摘要 ( )  
    目的探讨鼾症儿童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的特点及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PSG对2001~2004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以打鼾为主诉的患儿,进行夜间连续睡眠呼吸监测7h,以PSG的监测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将患儿分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组及非OSAS组即原发性打鼾(PS)组。监测指标:鼾声指数、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LSaO2)、血氧下降≥003的次数、SaO2<090的时间等,对各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66例鼾症儿童中确诊为OSAS为43例(652%),PS者23例(348%)。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而两组患儿的AHI、鼾声指数、LSaO2、血氧下降≥003的次数、SaO2<090的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PSG是鉴别诊断OSAS与PS的重要方法。打鼾患儿应及早行PSG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OSAS,避免OSAS的并发症产生。
    短篇报道
    静滴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刘晓莉
    2006, 21(04): 304-304 . 
    摘要 ( )  
    论著摘要
    脑电地形图及脑电图对小儿腮腺炎脑炎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
    冯俊忠,冯俊珍,李晓鹏
    2006, 21(04): 305-305 . 
    摘要 ( )  
    病案报告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2例报告
    郑跃杰,邓继岿,干芸根,麻晓鹏,张青,孙来宝
    2006, 21(04): 306-306 . 
    摘要 ( )  
    讲座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及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陆权
    2006, 21(04): 307-309 . 
    摘要 ( )  
    综述
    细胞凋亡与心肌炎发病机制的关系及抗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郭春艳,韩波
    2006, 21(04): 310-312 . 
    摘要 (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第4讲遗传代谢性脑病
    范国光
    2006, 21(04): 313-315 . 
    摘要 ( )  
    短篇报道
    儿童特应性皮炎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关小红,张立曼
    2006, 21(04): 315-315 . 
    摘要 ( )  
    临床经验
    喘息性疾病2例误诊分析
    蔡晓红,周永海,林剑,翁海霞,金益梅,张正霞
    2006, 21(04): 316-317 . 
    摘要 ( )  
    病案报告
    小儿桥本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报告
    朱慧娟
    2006, 21(04): 317-318 . 
    摘要 ( )  
    临床经验
    感染性疾病患儿几种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周海鹰,刘希玲,钟桂珍
    2006, 21(04): 319-319 . 
    摘要 ( )  
    婴幼儿急性上颌骨骨髓炎2例分析
    殷泽登,祝琳,欧小毅,黎万荣,吴跃军,唐章华
    2006, 21(04): 320-320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