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儿童过敏性和免疫性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杨锡强,赵晓东,刘恩梅
    2009, 24(05): 321-325 . 
    摘要 ( )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白燕,金润铭
    2009, 24(05): 325-327 . 
    摘要 ( )  
    新生儿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马晓路,杜立中
    2009, 24(05): 328-331 . 
    摘要 ( )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姚勇,杨霁云
    2009, 24(05): 331-334 . 
    摘要 (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赵顺英
    2009, 24(05): 335-337 . 
    摘要 ( )  
    小儿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杜军保,闫辉
    2009, 24(05): 337-341 . 
    摘要 ( )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江米足
    2009, 24(05): 342-346 . 
    摘要 ( )  
    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应艳琴,罗小平
    2009, 24(05): 346-348 . 
    摘要 ( )  
    儿童风湿病临床研究进展
    于宪一
    2009, 24(05): 349-351 . 
    摘要 ( )  
    儿童保健临床研究进展
    静进,徐桂凤
    2009, 24(05): 352-355 . 
    摘要 ( )  
    小儿急救医学诊治进展
    许峰,黄栋
    2009, 24(05): 356-359 . 
    摘要 ( )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进展
    秦炯
    2009, 24(05): 359-361 . 
    摘要 ( )  
    论著
    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和血清分型研究
    邓秋连,邓力,谢永强,黄勇,钟华敏,周珍文,黄旭强,沈叙庄
    2009, 24(05): 362-365 . 
    摘要 ( )  
    目的 了解2000—2007年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耐药性和2000—2003年分离的Hi血清分型情况,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集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或深部吸痰标本,应用Hi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用E-test法检测Hi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胞曲松、氨苄西林、头胞克洛的耐药性,用K-B法检测Hi对阿奇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采用头孢硝基噻酚显色反应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玻片凝集法对2000—2003年分离的381株Hi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在8年时间内,Hi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胞曲松、阿奇霉素敏感性较高,对氨苄西林、头胞克洛、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72.13%;氨苄西林耐药的Hi多重耐药率达82.51%。Hi的产酶率也由2000年的9.91%上升到2007年的36.48%。2000—2003年所分离381株Hi的血清分型以不定型株为主,占95.53%,Hib仅占1.57%。结论 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分型以不定型株为主,Hib分离率不高;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Hi的耐药性和产酶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治疗Hi感染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首选。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7例相关临床表型及病因分析
    吴晓云,田杰,
    2009, 24(05): 366-368 . 
    摘要 ( )  
    目的 探讨22q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不同临床表现。方法 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在英国Oxford 儿童医院临床所见的7例经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FISH检测)确诊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7例中男2例,女5例。7例均通过FISH检测确诊,1例为产前诊断,余6例的平均确诊年龄为2个月。2例(28.4%)为父母遗传致病,5例(71.6%)为基因突变致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和面容异常的发生率均为100%,免疫功能异常28. 6%,颚裂14.3%,低钙14.3%。根据患儿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结论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以心脏畸形及面容异常为突出表现,结合FISH检测可早期诊断,基因突变是其主要病因,以流出道受损为主的心脏畸形及以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为主的免疫功能异常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分析
    杨军,李成荣,黄惠君,祖颖,王国兵,李永柏,张蕾
    2009, 24(05): 369-371 . 
    摘要 ( )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泼尼松治疗前后CD4+CD25+ 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的变化,阐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PNS的免疫机制。方法 选择2004—2007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初发PNS患儿42例,其中激素敏感型32例,激素耐药型10例。同期2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泼尼松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3+CD4-CD8+、CD4+CD25+Tr的比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泼尼松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叉头型基因P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GITR)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NS患儿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CD3+CD4-CD8+ T细胞、CD4+CD25+ Tr比例无明显改变(P > 0.05)。激素敏感型PNS患儿CD4+CD25+Tr比例在泼尼松治疗后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激素耐药型PNS患儿CD4+CD25+Tr比例在泼尼松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 > 0.05)。激素敏感型PNS患儿在泼尼松治疗后PBMC细胞Foxp3、CTLA-4和GITR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而激素耐药型PNS患儿泼尼松治疗前后Foxp3、CTLA-4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仅GITR表达明显增高。 结论 泼尼松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通过上调激素敏感型PNS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发挥免疫治疗作用。
    右室Tei指数评价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右室功能应用价值研究
    李明霞,朱艳萍,唐琪
    2009, 24(05): 372-374 . 
    摘要 ( )  
    目的 探讨右室Tei指数(RV-Tei)在评价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新生儿右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75例HPH新生儿(HPH组,其中轻度29例、中度21例、重度25例)及22名对照组新生儿,于生后3 d以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E峰)、舒张晚期峰值(A峰),计算E/A值,并从血流频谱测得右室RV-Tei。 结果 (1)轻、中度HPH组RVEF、E/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HPH组RVEF、E/A值较对照组减小 ( P < 0.01)。(2)HPH轻、中、重3组RV-Tei均较对照组升高 ( P < 0.01)。3组间RV-Tei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3) HPH组RV-Tei与PASP呈正相关( r = 0.75, P < 0.05),与胎龄、体重、心率无相关。结论 肺动脉高压引起新生儿右室功能减低,RV-Tei是评价HPH新生儿右室功能早期变化的简便而敏感的多普勒超声新指标。
    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分析
    何金水,黄仲玲,杨鸿,翁开枝,朱少波,罗添场,张宝羡,蔡惠芳,周继光
    2009, 24(05): 375-378 . 
    摘要 ( )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应用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体重 ≤ 1500 g)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应用rhu-EPO治疗的94例为治疗组,未应用rhu-EPO的65例为对照组,生后6周或纠正胎龄35周时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分期标准进行ROP诊断和分期,同时对多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严重ROP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rhu-EPO治疗 ≥ 10剂,发生严重ROP的风险高于rhu-EPO治疗剂数<10剂(r = 6.429,P < 0.001),开始治疗时间 ≥ 14 d发生严重ROP风险明显高于 < 14 d( r =46.000,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rhu-EPO治疗剂数 ≥ 10剂发生严重ROP风险高(r = 9.348,P < 0.001)。结论 应用rhu-EPO是早产儿ROP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夏耀方,刘翠青,魏素芳,张古英
    2009, 24(05): 379-382 . 
    摘要 ( )  
    目的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84例氧合指数(OI) ≥ 15的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患儿采用高频振荡 (HFOV)模式治疗;B组29例患儿采用同步间歇正压联合容量保证 (SIPPV+VG)模式治疗;C组30例采用间歇指令通气(IMV)模式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并对3组患儿的氧暴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与B组在机械通气24 h后OI和a/APO2值均与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组直到72 h方与0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氧暴露时间和上呼吸机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是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仅如此,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FOV、SIPPV+VG通气模式与IMV比较,可以较快改善MAS的氧合,缩短氧暴露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肺气漏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可作为更有效、更安全的抢救性治疗手段。
    厌食症血浆瘦素 神经肽Y 胃动素与胃排空关系的研究
    肖满田,丘小汕,蔡泳仪
    2009, 24(05): 383-385 . 
    摘要 ( )  
    目的 探讨厌食症患儿血浆瘦素、神经肽Y、胃动素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门诊就诊符合厌食症诊断标准的患儿40例作为厌食组,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胃动素(Motilin)及用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Leptin,LP),并进行B超胃液体排空功能试验。同时以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行相应检查。结果 厌食组血浆LP水平低于对照组,NPY、胃动素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厌食组胃液体排空功能试验示,餐后60、90和120 min时胃窦残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餐后30 min胃窦残留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厌食症患儿血浆抑制食欲因子LP降低不是导致厌食的主要原因;血浆食欲促进因子NPY降低导致胃动素不足,胃排空障碍,胃潴留增加;厌食症患儿血浆LP与NPY之间的反馈调节机制可能存在障碍。
    延迟钳夹脐带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血液灌输的影响研究
    刘绍基,黄雪群,黎小玲,马可泽
    2009, 24(05): 386-387 . 
    摘要 ( )  
    目的 探讨延迟钳夹脐带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血液灌输的影响。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东莞石龙博爱医院产科经剖宫产分娩的137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钳夹脐带组(71例)和延迟钳夹脐带组(66例)。比较分析两组剖宫产新生儿的钳夹脐带时间、生后48 h血常规及生后3d内静脉血胆红素值和贫血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剖宫产新生儿钳夹脐带时间、生后48 h内血常规指标及贫血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延迟钳夹脐带组贫血发生率减少。结论 延迟钳夹脐带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有显著影响,可减少剖宫产新生儿早期贫血的发生率。
    短篇论著
    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2012例疗效观察
    刘秀英,刘立旻,曾令梅
    2009, 24(05): 388-389 . 
    摘要 ( )  
    儿童紫癜性肾炎18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杨静霞,黄松明,吴红梅,张爱华,张维真
    2009, 24(05): 390-392 . 
    摘要 ( )  
    新生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6例早期诊断分析
    王忻,薛辛东,富建平
    2009, 24(05): 393-394 . 
    摘要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S-100B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敖当,张慧琼,蔡娜莉,揭育丽
    2009, 24(05): 395-396 . 
    摘要 ( )  
    游泳和抚触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效果分析
    肖建国,李华,郑俊容
    2009, 24(05): 397-398 . 
    摘要 ( )  
    综述
    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何秋颖综述,闻德亮审校
    2009, 24(05): 399-401 . 
    摘要 ( )  
    病例报告
    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痫伴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束晓梅,张贵萍,杨冰竹
    2009, 24(05): 402-404 . 
    摘要 ( )  
    临床病例讨论
    呕吐 腹痛
    王策,毛志芹,孙梅,于宪一,王虹,刘春峰
    2009, 24(05): 405-410 . 
    摘要 ( )  
    短篇报道
    新生儿Mur溶血病1例
    喻韬,雷明雨,陈大鹏
    2009, 24(05): 411- . 
    摘要 ( )  
    教训分析
    儿内科急性阑尾炎误诊65例分析
    周诗琼,梅红,段栩飞
    2009, 24(05): 411-412 .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儿内科急性阑尾炎误诊65例分析
    周诗琼,梅红,段栩飞
    2009, 24(05): 413-416 . 
    摘要 ( )  
    婴儿期胃食管反流病及其诊治
    吴捷,魏克伦
    2009, 24(05): 413-416 . 
    摘要 ( )  
    强生继续医学教育园地——思考病例系列(3)答案
    张津,李惠民
    2009, 24(05): 416- .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