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特稿
    关注甲型H1N1流感
    方 峰
    2009, 24(06): 417. 
    摘要 ( )  
    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
    赵成松, 赵顺英
    2009, 24(06): 419. 
    摘要 ( )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
    王雪峰
    2009, 24(06): 421. 
    摘要 ( )  
    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陶建平, 杨思达, 邓 力, 赖剑蒲, 徐 翼, 龚四堂
    2009, 24(06): 423. 
    摘要 ( )  
    述评
    应重视和加强高功能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诊疗工作
    静 进
    2009, 24(06): 427. 
    摘要 ( )  
    专家座谈会
    小儿“心脏增大”的病因 鉴别诊断及处理
    张乾忠
    2009, 24(06): 430. 
    摘要 ( )  
    指南.标准.共识
    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
    陈爱欢1,陈慧中2,陈志敏3,邓 力4,洪建国5,胡仪吉6,江载芳6,李昌崇7,陆 权8,王立波9,杨永弘6
    2009, 24(06): 442. 
    摘要 ( )  

    儿童有别于成人,其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等功能较弱,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如果用药不当,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对健康造成甚于疾病本身的严重危害。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用药宜慎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位居儿童疾病谱首位,呼吸道用药需求量大,临床医师处方不当的现象容易普遍存在[1-3]。单就我国感冒药而言,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且种类繁多,不同商品名的感冒药常含有同一成分,重复使用极易引起中毒。为了避免因治疗用药不当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童呼吸用药安全知识的了解,国内部分儿科呼吸学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和用药规范,共同制定了《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供儿科医师参考。

    医学新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进展
    丁召路, 徐樨巍
    2009, 24(06): 447. 
    摘要 ( )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等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并可导致多种胃肠外疾患。Hp感染最重要的年龄段是儿童时期,大部分成人Hp感染是在此阶段获得,控制儿童Hp感染不仅能保障儿童健康发育,亦可有效降低成人时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Hp感染率在发展中国家较高,我国儿童感染率为25%~59%,平均40%,并以平均每年0.5%~1.0%的速度递增[1]。因此,了解并推广儿童Hp感染的规范治疗,有效控制儿童期Hp的感染,是当前儿科医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论著
    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所致心脏扩大22例误诊分析
    王树水a, 李渝芬a, 钱明阳a, 潘 微a, 黄美萍b, 李 虹a, 徐衍梅a, 李江林a, 张智伟a, 陈欣欣c, 庄 建c
    2009, 24(06): 450.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病例的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9年1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2例小儿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的误诊病例。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行心脏CT检查,14例行心导管检查及造影,2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 ≤ 1岁患儿10例中,6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3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误诊为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 1岁患儿12例中,4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3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2例误诊为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1例误诊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误诊为川崎病,1例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 结论 小儿ALCAPA所致心脏增大病例容易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二尖瓣脱垂等疾病,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后方偏右的病例更易误诊。提高对ALCAPA的认识、超声或CT检查中仔细探查冠状动脉及其起源对避免误诊至关重要。

    急性胆红素脑病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汤行录a, 梁志强b, 陈 伟c, 严志汉c, 梁莉丹a, 张姿英b, 陈 翔a, 王小同a
    2009, 24(06): 455.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暨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1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的头颅MRI图像 ,以同期6例正常新生儿头颅MRI作对照。结果 11例急性胆红素脑病中,8例双侧苍白球在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在T2WI呈正常的稍高信号,其余3例未见明显异常。对5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进行了随访研究,初次MRI异常的3例诊断为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其双侧苍白球T1WI上的高信号消失, T2WI上正常的稍高信号转为对称性高信号;初次MRI正常和异常各1例,临床随访神经发育均正常。结论 双侧苍白球在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是急性胆红素脑病相对特征性表现,由于病例数较少,MRI图像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

    北京市0~6岁智力低下儿童237例3年转归随访
    梁爱民1, 陈欣欣1, 邵翠霞2, 武英华1, 张秀玲1, 张致祥3,王凤芝1, 安惠卿1, 边 杨3, 李 勇2, 施继良2, 曲成毅4
    2009, 24(06): 459. 
    摘要 ( )  

    摘要:目的 了解2004年北京市0~6岁残疾抽样调查诊断的270例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发育特点及转归。方法 2007年6~11月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和北京妇幼保健院采用Gesell发育诊断法、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婴儿初中生活能力量表、线索调查通过现场或入户调查,获得237例儿童的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124例(52.32%)诊断正常;113例(47.68%)诊断智力低下,其中轻度46例(40.71%)、中度32例(28.32%)、重度16例(14.16%)、极重度19例(16.81%)。轻度以转归正常为多,中度转为轻度及正常者多于加重者,重度以程度加重为主。儿童好转影响因素有:2004年测查个人社会能区发育商(DQ)高、适应性能区DQ高、接受过教育、具有早产因素的儿童、父母认为儿童将来生存状况较好、认为孩子发育属于正常。结论 “发育迟缓”诊断较“智力低下”更符合发育量表诊断的儿童;对北京市0~6岁轻、中度智力低下儿童发育转归研究宜采用定期监测方式。

    定量超声技术检测学龄期儿童骨状况的价值研究
    熊 菲, 杨速飞, 吴 娜, 吴康敏
    2009, 24(06): 462. 
    摘要 ( )  

    摘要:目的 评价定量超声检测技术在了解学龄期儿童骨营养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采用定量超声仪对1750名学龄期儿童进行左侧胫骨声波速度(SOS)测量,同时评价体格发育指标及性成熟程度,分析SOS值与年龄、性别、体格发育指标、性成熟程度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营养状况较好,其中7~9岁男童肥胖的检出率较高。SOS值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但男、女儿童出现SOS值快速增长的年龄阶段不一样。随着性发育水平的提高,男、女儿童SOS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体重、身高与SOS值成显著正相关(P < 0.05);10~12岁女性肥胖儿童的SOS值明显高于研究对象中同年龄的非肥胖儿童(P < 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身高是影响学龄期儿童SOS值的重要因素(P < 0.05)。结论 定量超声检测能用于反映骨营养状态。这一技术在监测学龄期儿童骨骼发育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骨营养状态的研究有待加强。

    支气管镜检查术用于反复咳喘疾病的诊治作用分析
    朱春梅1, 曹 玲1, 袁 艺1, 关晓丽1, 刘玺诚2
    2009, 24(06): 466.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术在反复咳喘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方法 对首都儿科研究所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诊治的244例反复咳嗽、喘息,病程在1个月以上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49例“咳喘原因待查”患儿支气管镜检查镜下最常见病因为感染,其中支气管炎88例,支气管开口水肿、炎性狭窄6例,痰液阻塞6例;镜检第二位病因为先天气道畸型(22例),占14.8%;镜检第三位病因为气道异物(21例),占14.1%。46例肺炎、肺不张患儿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提示感染引起的支气管开口阻塞仍然是小儿肺炎、肺不张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占87%,通过支气管镜灌洗、钳夹治疗后多数患儿炎症吸收,肺不张消失。49例临床确诊为“儿童哮喘”患儿大多数镜下表现为支气管炎,占85.7%。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术可以为临床反复咳喘患儿诊治提供很大帮助。

    卡介苗接种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回顾研究
    幸琳琳, 解元元, 朱朝敏
    2009, 24(06): 469.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与卡介苗(BCG)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4—2007年122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按是否接种BCG分为BCG组(54例)和未接种BCG组(6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0~5岁为发病高峰(67.2%);以农村患儿为主(72.1%);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其中未接种BCG组的晚期发病例数明显高于B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G组临床预后明显好于未接种B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临床特征及是否发生脑积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CG组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率较未接种BCG组低,并且其预后好于未接种BCG组。

    儿外园地
    小儿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式选择(附15例报告)
    刘 蕾, 刘懿禾, 沈中阳, 王兴强, 于立新, 王 峪
    2009, 24(06): 471.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肝移植术式选择。方法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于2000年8月至2007年11月对15例年龄 ≤ 12岁终末期肝病患儿施行18次肝移植手术。2000—2004年前的7例10次手术均为减体积肝移植,2006年后实施的8例肝移植中4例为劈离式、4例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后均给予抗排斥、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密切监测移植肝血流及肝功能变化。 结果 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急性排斥反应20.0%、感染73.3%、胆管并发症33.3%、肝动脉栓塞20.0%、腹腔出血13.3%。4例(26.7%)患儿因腹腔感染、出血、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其中2例血栓形成患儿分别行二次、三次肝移植,再移植率为13.3%。死亡4例(26.7%),其余11例患儿随访1年1个月至8年4个月(至2008年12月),健康存活。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其成功的关键。

    阳性球菌专栏
    利奈唑胺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40例临床疗效分析
    殷 勇1,2,孙 洁2,王 薇2,张 磊2,张 静2
    2009, 24(06): 474. 
    摘要 ( )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利奈唑胺(Linezolid)治疗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至9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临床经验给予利奈唑胺治疗,通过不同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儿治愈28例(70.0%),显效11例(2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在不同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中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中共检出耐药革兰阳性菌26株,总体清除率96.2%。初始即使用利奈唑胺组的17例治愈患儿较万古霉素治疗无效后换用利奈唑胺组11例治愈患儿的疗程、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 < 0.05)。肺部感染的10例患儿利奈唑胺疗程、细菌转阴天数较之其他部位15例患儿明显缩短 (P < 0.05)。40例患儿中7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腹泻2例、皮疹2例、血象改变2例、腹泻合并皮疹1例,监测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儿童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也可用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组织穿透性强,治疗肺部感染起效快,在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万古霉素过敏或使用效果欠佳情况下可选用;对于儿童患者耐受性好,长期用药需监测血象和肝肾功能。

    短篇论著
    小儿脓毒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
    樊剑锋, 张桂菊, 陈 植, 沈 颖
    2009, 24(06): 478. 
    摘要 ( )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脓毒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内科住院的脓毒症合并肾功能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脓毒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41例, 占同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的17.01%。均发生多脏器衰竭,最易累及肾脏、血液、神经系统和肺脏,其中3个以上多脏器衰竭发生率为70.7%。入院后积极给予抗生素静点、丙种球蛋白冲击、输注血浆以及不同形式的血液净化治疗,32例痊愈出院,死亡9例, 病死率为21.95%。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或继发免疫低下、呼吸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病情严重性指数(ATN-ISI)积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泌尿系畸形等基础病变、是否及时采取血液透析、持续血液滤过以及丙球治疗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N-ISI积分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差,尽早进行血液净化和丙球支持疗法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

    158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王瑶瑶
    2009, 24(06): 480. 
    摘要 ( )  

    摘要:目的 了解义乌地区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 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义乌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158例患儿痰培养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手工K-B纸片扩散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判定ESBL。结果 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碳青酶烯类呈高度敏感,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达到19.6%。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多重耐药现象突出,ESBL检出率较高。

    197例儿童中毒原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聂卫平
    2009, 24(06): 482. 
    摘要 ( )  

    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中毒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方法 对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昔阳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治的197例中毒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儿童中毒原因以药物中毒为主,常为误服药物,多见于1~3岁;>12岁中毒者多为自行服毒。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受累率分别为75.6%(149例)、39.1%(77例)及25.9%(51例)。 结论 1~3岁为儿童中毒的高发年龄,误服药物为中毒的主要原因;中毒易累及神经、消化及心血管系统。儿童中毒的危险因素呈多样性,认识上述危险因素,对预防儿童中毒有重要意义。

    临床病例讨论
    发热 皮疹 粉红色泡沫痰
    徐 翼, 杨思达
    2009, 24(06): 484. 
    摘要 ( )  
    临床经验
    儿童额叶 颞叶癫痫的夜间发作与儿童夜惊的动态脑电图鉴别
    杨青美
    2009, 24(06): 488. 
    摘要 ( )  
    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Burkitt淋巴瘤2例报告
    黎 阳, 黄绍良, 王潇娉, 郭海霞, 周敦华, 陈 纯, 方建培
    2009, 24(06): 489. 
    摘要 (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4例临床分析
    张 莉, 王 彬, 张大伟
    2009, 24(06): 491. 
    摘要 ( )  
    短篇报道
    新生儿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并房性早搏1例
    高红霞, 唐建明
    2009, 24(06): 493. 
    摘要 ( )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肌酸激酶升高的临床意义与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汪 翼
    2009, 24(06): 494.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