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2012, Vol. 27 ›› Issue (11): 879-880.

• 看图识病 • 上一篇    

垂体病变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 省部共建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出版日期:2012-11-06 发布日期:2012-11-27

  • Online:2012-11-06 Published:2012-11-27

摘要:

        病例1资料:患儿女,5岁,多饮多尿3个月。
        影像学表现:提示垂体增大,垂体柄不均匀增粗,神经垂体T1WI高信号消失,增强垂体及垂体柄强化不均匀。
        影像学诊断: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生殖细胞瘤?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临床诊断:生殖细胞瘤。

专家点评:本文介绍了4种发生在儿科累及垂体及垂体柄的疾病,共同表现为垂体窝内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或变细甚至消失。(1)鞍区生殖细胞瘤:主要为肿瘤细胞侵犯垂体柄、垂体后叶及下丘脑,肿瘤沿松果体和下丘脑神经垂体轴生长,并可发生脑脊液播散。(2)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是垂体柄横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经过垂体柄运送至神经垂体,无法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所致的临床综合征。PSIS可导致生长激素缺乏,引起垂体性矮身材。表现为垂体柄缺如或明显变细,神经垂体异位及腺垂体发育不良。(3)LCH:依据临床主要分为勒雪病、汉-许-克病和骨嗜酸性肉芽肿等3类。颅骨和脑病变以汉-许-克病最多见,影像学所见包括颅顶、颅底、眼眶的溶骨性破坏和软组织肿块。主要为朗格汉斯细胞对器官浸润。下丘脑-垂体受累,T1WI神经垂体正常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3 mm);视交叉-下丘脑肿块,呈等T1长T2信号。(4)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为少见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及异常强化,神经垂体高信号消失,但本病有自限性,未经治疗临床症状可自行缓解,影像学表现也随之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