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2012, Vol. 27 ›› Issue (11): 803-805.

• 专题笔谈 • 上一篇    下一篇

儿科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应用概述

刘恩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工作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重庆    400014
  • 出版日期:2012-11-06 发布日期:2012-11-27

  • Online:2012-11-06 Published:2012-11-27

摘要:

 1950年,Hench、Kendall和 Reichstein三位学者因发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而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之后,众多学者及临床工作者发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除免疫抑制外,还包括抗炎、抗毒、抗休克、抗过敏、抗纤维化等作用,糖皮质激素也因此成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目前,糖皮质激素的各种天然和人工合成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同时存在因滥用而导致多种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国外文献表明,通过计算机监测系统了解到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仅次于抗生素,居第2位[2]。在儿科,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于儿童各种炎症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挽救了危重患儿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但也可导致很多副反应[3]。本文主要针对儿科常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的制剂类型、合理选择以及其在儿科重症感染中的应用焦点作一简略介绍。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儿童, 药理

Key words: glucocorticoid, children, pharma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