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2012, Vol. 27 ›› Issue (08): 570-573.

• 专题笔谈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治现状

郑珊,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工作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兼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小儿外科专科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国新生儿外科学组组长。任《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
  • 出版日期:2012-08-06 发布日期:2012-08-27

  • Online:2012-08-06 Published:2012-08-27

摘要: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发病率约1/5000。婴儿和儿童期的HD病史典型,辅助检查阳性率高,临床上较容易确诊。而新生儿期的HD因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发病轻重不同、伴发并发症各异,故临床上容易忽视;特别是由于病史很短,结肠扩张不明显,在辅助检查方面缺乏典型征象,病理判断更是困难,如果诊断并不十分把握,新生儿期的HD治疗应该十分慎重。目前,由于经肛门拖出术式简单易行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巨结肠治疗后出现并发症,造成进一步处理困难和难以矫治的后遗问题。因此,如何在新生儿期确诊HD以及制定新生儿期的HD治疗方案,仍然是对儿外科医师及新生儿内科医师的挑战。本文拟从临床实用角度阐述有关新生儿期HD的诊治现状。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新生儿, 诊断, 治疗

Key words: hirschsprung disease, neonate, diagnosis,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