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06
    上一期    下一期

    指南.标准.共识
    指南解读
    专题笔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标准.共识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路径(2022版)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过敏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学组, 等
    2022, 37(3): 161-168.  DOI: 10.19538/j.ek2022030601
    摘要 ( )  
    指南解读
    2021年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改善脑性瘫痪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国际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专家解读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
    2022, 37(3): 169-175.  DOI: 10.19538/j.ek2022030602
    摘要 ( )  
    脑性瘫痪(脑瘫)是儿童最常见的肢体残疾。近年来,脑瘫康复理念不断更新,干预措施日益增多。2021年8月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发表了一篇针对改善脑瘫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的国际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下,针对脑瘫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提出了4项循证分级推荐和9项未分级的临床实践推荐,旨在改善脑瘫患儿的身体功能,提高活动及参与能力。该文将结合国内脑瘫康复现状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更新康复理念,提高干预效果,为家庭提供帮助和指导。
    专题笔谈
    体外膜肺氧合与新生儿呼吸支持
    洪小杨, 张惠玲, 冯秋霜
    2022, 37(3): 176-181.  DOI: 10.19538/j.ek2022030603
    摘要 ( )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救治对常规治疗无效心肺功能衰竭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是新生儿重症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呼吸衰竭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新生儿,应用ECMO仍具有较大挑战。目前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非血栓形成管路、体外人工胎盘、植入式人工肺、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清醒ECMO等技术创新和随访干预措施的优化,扩大了ECMO的应用。该文主要综述了新生儿呼吸衰竭ECMO支持的应用管理、预后随访等研究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br#
    陈容欣, 曹佳颖, 崔云
    2022, 37(3): 181-185.  DOI: 10.19538/j.ek2022030604
    摘要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是重症患儿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及住院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部分或全部替代患儿心肺功能,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肺衰竭患儿提供较长时间心肺支持。目前,对儿童ARDS的ECMO介入时机和模式选择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较多争议。较多成人临床实践推荐将静脉-静脉ECMO(VV-ECMO)模式作为ARDS的首选方案。近年来,ECMO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ECMO临床应用对改善重度肺内外源性ARDS的预后可能有一定作用。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策略#br#
    陈 震 , 田家豪 , 王 义
    2022, 37(3): 185-189.  DOI: 10.19538/j.ek2022030605
    摘要 ( )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V-ECMO)可以改善难治性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气体交换,从而使肺“休息”,并降低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常用于重度ARDS抢救治疗。俯卧位(prone positioning, PP)可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并被指南所推荐。对于俯卧位在VV-ECMO辅助期间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缺少相关经验,VV-ECMO辅助期间患者往往处于仰卧位(supine position,SP)。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V-ECMO辅助期间俯卧位可改善重度ARDS患者氧合、清除二氧化碳及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且无重大不良事件。该文结合相关文献证据对VV-ECMO辅助期间应用俯卧位进行相关综述。
    体外膜肺氧合期间儿童脑功能监测与预后评估
    文广富, 许巍
    2022, 37(3): 189-194.  DOI: 10.19538/j.ek2022030606
    摘要 ( )  
    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儿脑部并发症相关报道增多,除出血、梗死、癫痫发作和脑灌注不足等常见并发症,还有其他尚不明确但相关的损伤和临床表现,并在短期内影响ECMO患儿的预后乃至决定ECMO治疗是否成功,因此脑功能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ECMO患者管理的要素之一。此外,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不只发生在早期阶段,ECMO患儿也易并发长期神经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如学习、工作障碍。但目前在ECMO患儿脑功能监测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临床管理策略和方案,尤其患儿出院后的神经认知功能和神经心理随访,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管理流程。
    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中的应用
    高倩, 靳有鹏
    2022, 37(3): 195-199.  DOI: 10.19538/j.ek2022030607
    摘要 ( )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以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危重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该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采用对症及支持疗法。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为暴发性心肌炎患儿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为心脏功能恢复赢得时间,提高该病的抢救成功率。该文就目前ECMO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中的应用和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术后重症患儿中的应用
    胡燕, 郭予雄
    2022, 37(3): 199-204.  DOI: 10.19538/j.ek2022030608
    摘要 ( )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已广泛应用于进一步临床决策的过渡,并可改善临床结局。心脏术后ECMO(post-cardiotomy ECMO,PC-ECMO)支持应用越来越多,已成为心脏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救治的基石。虽然临床接受ECMO支持的病例逐年增多,但总体的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该文重点介绍ECMO在心脏术后重症患儿中的应用现状,分别介绍ECMO上机时机、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及结局,以期提高ECMO在心脏术后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水平。
    儿童脓毒症休克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程晔, 陆国平
    2022, 37(3): 204-208.  DOI: 10.19538/j.ek2022030609
    摘要 ( )  
    儿童难治性脓毒症休克可很快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作为液体复苏无效和血管活性药物抵抗的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的挽救性治疗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但目前对于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时ECMO救治的确切疗效、应用时机以及模式、置管方式等方面仍不明确。该文就ECMO治疗此类患儿的应用原理、发展历史、争议焦点和ECMO运行期间应关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为合理、规范地应用ECMO技术治疗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患儿,提高生存率。
    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期间院内感染防控
    程东良, 史长松, 申志强
    2022, 37(3): 208-213.  DOI: 10.19538/j.ek2022030610
    摘要 ( )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应用于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重症患儿的有创的、挽救性的生命支持技术。ECMO期间院内感染是ECMO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6.6%~22.1%,研究发现ECMO支持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院内感染对ECMO患者预后和病死率的影响尚不确定。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肠杆菌是ECMO期间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常见做法。ECMO期间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发生变化,要根据药物浓度测定结果调整其剂量。
    论著
    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常规通气与脉冲振荡肺功能特点分析
    庄瑞梅, 王琴, 王珂, 张晶, 陈星
    2022, 37(3): 214-220.  DOI: 10.19538/j.ek2022030611
    摘要 ( )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常规通气与脉冲振荡肺功能特点及两种肺功能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探讨MP感染气道反应性特点及不同影像学病变范围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呼吸科住院的共120例5~14岁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完成常规通气、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查,根据影像学病变范围分为单肺叶受累和多肺叶受累,分析肺功能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儿中单肺叶受累95例、多肺叶受累25例。120例常规通气肺功能正常33例(27.5%),异常87例(72.5%)。常规通气肺功能异常患儿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43例,小气道功能指标≥2项低于65%预计值者63例。120例脉冲振荡肺功能气道阻力未见异常106例(88.3%)、气道阻力升高14例(11.7%)。脉冲振荡肺功能气道阻力指标与常规通气呼气流量指标呈负相关。43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预计值<80%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6例,气道阻力显著改善11例。多肺叶受累患儿气道阻力指标呼吸总阻抗(Z5)、呼吸道总阻力(R5)、中心呼吸道阻力(R20)低于单肺叶受累患儿,周边弹性阻力(X5)高于单肺叶受累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肺叶受累患儿常规通气指标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容量指标均低于单肺叶受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小气道功能指标受损显著且较大气道功能指标恢复慢;气道阻力指标与通气指标呈负相关。MP感染可诱发气道反应性增高,部分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呈可逆性气流受限和呼吸道阻力显著改善表现。病变范围累及多肺叶患儿肺容量降低更严重,呼气流量指标降低在不同病变范围患儿中均广泛存在。
    罕见中枢性性早熟同患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女性患儿1例研究报告
    黄梦甜a, 郑如江a, 马华梅a, 李燕虹a, 江 波b, 黄礼彬a, 郭 松a, 张 军a, 陈秋莉a
    2022, 37(3): 221-227.  DOI: 10.19538/j.ek2022030612
    摘要 ( )  
    目的 报告1例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女性患儿同患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IGCT)资料,为临床CPP的精准诊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总结2020年12月首次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例CPP同患分泌HCG的IGCT女性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例患儿7岁3月龄时出现乳房发育伴生长加速;8岁2月龄于当地诊断CPP,同时发现血β-HCG升高(56.45~20.70 IU/L);8岁9月龄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示血和脑脊液β-HCG均升高(分别为40.03 IU/L,103.22 IU/L)、甲胎蛋白(AFP)正常。经头颅鞍区脊髓核磁共振成像(MRI)、头颅CT、胸腺CT/MRI、腹部/盆腔B超等检查,确诊为分泌HCG的颅内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右侧基底节豆状核)、中枢性性早熟、松果体囊肿。予联合化疗连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治疗CPP,后化疗不敏感,转脑科医院治疗,予松果体病变手术病理为中枢神经细胞瘤。结论 该例CPP女性患儿同患分泌HCG的IGCT为国际首例报告;其CPP的发生与该肿瘤分泌的HCG无关,与该肿瘤和松果体病变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有关;血β-HCG及AFP检测应纳入性早熟的诊断流程的基本筛查项目。女性CPP(甚至>6岁发病)即使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临床表现,头颅(垂体)MRI/CT检查也是必要的。 
    综述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潮气肺功能监测应用进展
    韩宇琦, 徐勇胜
    2022, 37(3): 228-231.  DOI: 10.19538/j.ek2022030613
    摘要 ( )  
    儿童吸入性肺炎诊治进展
    徐月娟, 徐丽娜, 郝创利
    2022, 37(3): 232-235.  DOI: 10.19538/j.ek2022030614
    摘要 ( )  
    病例报告
    婴儿型低磷酸酶血症1例报告 
    李 志, 陈雪峰, 董关萍, 周雪莲, 楼金玕, 方优红, 傅君芬, 吴 蔚
    2022, 37(3): 236-240.  DOI: 10.19538/j.ek2022030615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