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胆囊癌诊治的困惑及未来突破方向
    别 平,陈志宇
    2016, 36(10): 1021-102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01
    摘要 ( )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发现时多已处于进展期,恶性程度高,远期疗效差,5年存活率在近20年无明显提高。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胆囊癌的治疗原则。T2期以上胆囊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术仍存较大争议。胆囊癌侵犯的范围及淋巴结、血管受累程度,决定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的切除范围。精准医疗时代寻找胆囊癌的特定靶点将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远期疗效。

    从NCCN指南看胆囊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
    梁廷波
    2016, 36(10): 1025-105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02
    摘要 ( )  

    胆囊癌虽发病率较低但恶性程度很高。手术为根治胆囊癌的惟一可能手段,但进展期肿瘤的手术效果较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的推陈出新为临床医生诊治胆囊癌提供了规范化的循证医学支持。根据NCCN指南,规范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及个体化的辅助治疗是延长胆囊癌病人生存期的关键。

    专题笔谈
    胆囊癌术前术中评估方法及价值
    王剑明,何俊闯,杨 涛
    2016, 36(10): 1029-103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03
    摘要 ( )  

    现代影像学的发展对胆囊癌的诊断提供了帮助。规范的根治性手术是原发性胆囊癌病人获得治愈可能的惟一方法。胆囊癌的局部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决定手术方式的基础。通过准确的术前术中评估,包括T分期评估、淋巴结转移评估、可切除性评估及术中再次分期评估,进而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胆囊癌的临床分期与术式选择
    孙 备,张广权
    2016, 36(10): 1031-103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04
    摘要 ( )  

    手术治疗是胆囊癌惟一可能治愈的方式,而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胆囊癌临床分期而定。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在各种胆囊癌分期方法中应用最广,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胆囊癌规范化诊治中外科手术的地位与价值
    张永杰,俞文隆
    2016, 36(10): 1036-104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05
    摘要 ( )  

    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对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T1a期胆囊癌均推荐实施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 以确保手术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根治目标。对T1b期胆囊癌应重视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仍不宜常规开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对T2期胆囊癌,一般应距离胆囊2~3 cm行胆囊床楔形切除并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清扫。对于邻近胆囊床侧的肿瘤,可适当扩大肝楔形切除范围。对于T3、T4期的进展期胆囊癌,单纯手术切除很难取得满意疗效,且扩大根治手术(如肝胰十二指肠切除)仅对于可能通过手术获得R0切除的病人有确切益处。目前亦不主张常规行预防性肝外胆管切除。对于意外胆囊癌,Tis、T1a期病变行胆囊切除术后无需再次手术,而对T1b、T2、T3期胆囊癌均应及早再次施行根治性切除,腹腔镜术后的再次手术应将原trocar通道一并切除。对于术前已经确认无法切除的晚期胆囊癌或术后复发、无再次手术机会的胆囊癌,重点在于改善生活质量,不推荐进行手术探查。胆囊癌的规范化治疗仅初具雏形,仍有很多争议,未来亟需大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提高胆囊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存活率。

    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
    陈亚进,徐鋆耀
    2016, 36(10): 1040-104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06
    摘要 ( )  

    在腹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胆道良性疾病诊治的当今,胆囊癌诊治的微创化进程尚非常缓慢,主要应用仍然集中在腹腔镜探查、腹腔镜下超声检查进一步术中分期以及晚期病人的腹腔镜下短路手术方面。针对胆囊癌的根治性切除,早期的少数尝试所致的不良预后使得其一度被列入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诚然,良性疾病只需克服技术上的瓶颈,而恶性疾病更要兼顾肿瘤预后。但近来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完全腹腔镜途径治疗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不仅能在肿瘤学上与传统开腹途径具有可比性,还能带来微创化的优势。然而回顾其发展历史,早期亦饱受肿瘤学疗效的拷问。因此,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作用仍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总结。

    胆囊癌侵袭转移特点及淋巴结清扫指征与技巧
    彭承宏,詹 茜,陈梦闽
    2016, 36(10): 1045-104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07
    摘要 ( )  

    胆囊癌的侵袭转移特点与其解剖结构密切相关。直接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胆囊癌的主要侵袭转移途径。国内外一致认为,手术是治疗胆囊癌的惟一根治性手段,主要根据其TNM临床分期选择手术方式。对T1b及以上的胆囊癌,建议行D2淋巴结清扫。

    肝外胆管切除在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与价值
    殷晓煜
    2016, 36(10): 1048-105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08
    摘要 ( )  

    根治性切除术是胆囊癌惟一有希望获得治愈的手段。对于肿瘤已侵犯肝外胆管者,为了获得根治性切除必须联合肝外胆管切除。但是,对于肝外胆管未受肿瘤侵犯者,是否需要常规联合肝外胆管切除目前尚存在争议。虽然联合肝外胆管切除有助于区域淋巴结清扫及清除一些潜在的隐匿肿瘤细胞,但其一方面会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另一方面对病人远期生存获益尚未确定。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及术中决策
    王广义,孙晓东,邱 伟
    2016, 36(10): 1050-1053.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09
    摘要 (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少见类型的胆囊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其胆囊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及向周围器官浸润等特点而与胆囊癌难以鉴别,其病史体征、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特点均不典型,加之部分病例合并有胆囊癌,术前难以做出确定性诊断。术前和术中细针穿刺冰冻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率相对较高,对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参考意义。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故临床多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依术中所见及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选择恰当的术式。

    从过度和不足角度看无症状性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的规范化治疗
    赵海鹰,刘金钢
    2016, 36(10): 1053-105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0
    摘要 ( )  

    国内外治疗指南推荐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无须行预防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囊息肉直径≥1 cm时才行LC。但实际临床工作中,可能存在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的现象。大部分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无须行预防性LC,对期待治疗可能增加手术风险的病人,首选定期复查,当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时,积极行LC。推荐胆囊壁厚>3 mm时,无论息肉大小,均行LC;胆囊壁无增厚时,息肉直径≥1 cm,或者短期内迅速增大(>3 mm/6个月),行LC;息肉数目增多或出现不典型腹部症状时,建议观察。临床医生应重视无症状性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规范化治疗,严格遵守国内治疗指南,避免过度治疗,保留胆囊功能,同时避免治疗不足,争取在癌前病变阶段及时手术。

    指南(共识)解读
    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孙 备,胡继盛
    2016, 36(10): 1058-106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1
    摘要 ( )  

    绝大多数胰腺癌病人在诊断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其中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病人例数众多,但国内外却缺乏具有充足循证医学证据的权威性指南来指导临床实践。最近,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针对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提出了基于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局部肿瘤控制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应是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诊治核心。

    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潜在可治愈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孙 备,冀 亮
    2016, 36(10): 1062-106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2
    摘要 ( )  

    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即便在当今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胰腺癌的治疗仍然形势严峻。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针对潜在可治愈胰腺癌病人颁布了相应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中的各项建议大多源于大规模循证性系统回顾与分析,并由多学科专家组讨论通过,且给出其推荐强度及证据质量,旨在围绕病人诊治过程中影响疾病转归的关键问题给予循证性建议,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2016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更新与解读
    周 斌,刘世伟,高国璇,辛 灵,程元甲,刘 倩,徐 玲,叶京明,刘荫华
    2016, 36(10): 1066-1072.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3
    摘要 ( )  

    2016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更新涉及诊断与评估,外科手术,新辅助化疗,辅助化、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晚期解救治疗及随访等方面。回顾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引进中国的10年历程,从依据肿瘤TNM分期实施群体治疗,到推荐参考肿瘤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实施分类治疗,标志我国乳腺癌临床诊治逐渐进入规范化、专业化阶段。第二代测序技术联合其他非解剖学信息,建立个体化预后评价系统,是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制定的第8版TNM分期系统的更新亮点。其中,推荐针对包括乳腺癌在内7类肿瘤作为研究方向,对乳腺癌本质的深入认识将推动乳腺癌进入个体化诊治新阶段。

    外科临床焦点
    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6例诊治体会
    杨 勇1,王振军1,赵宝成1,高志刚1,翟志伟1,刘佐军2,魏广辉1,李晓滨2
    2016, 36(10): 1073-107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一种特殊的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5例)和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1例)收治的共6例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病人行肠造口手术,并经多次手术清除感染组织后治愈;1例经治疗后行造口还纳,盆腔感染复发,再次行造口及清创手术,未愈;1例暂时经直肠吻合口漏行盆腔感染清创换药,未愈。结论    此类直肠手术后难治性盆腔脓肿较既往常见类型存在病史时间长、合并症多、治疗方法复杂、迁延不易愈合、预后较差等特点。因此,直肠手术中,在盆腔没有活动出血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止血纱布填塞或其他止血材料置入,可能为预防这种难治性盆腔脓肿的关键所在。

    论著
    二次胆肠吻合术23例临床分析及对策
    陈义刚,白雪莉,马 涛,李国刚,高顺良,楼健颖,陈 炜,孙培伟,梁廷波
    2016, 36(10): 1078-108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后二次胆肠吻合的原因、术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特点,提出预防胆肠吻合术后严重并发症导致二次手术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23例二次胆肠吻合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次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结果    胆肠吻合术后二次胆肠吻合术前诊断主要有:吻合口狭窄14例(60.9%),胆管结石13例(56.5%),胆管炎10例(43.5%);第二次胆肠吻合均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无围手术期死亡或需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第二次胆肠吻合手术原因较多,术前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选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可预防、减少或减轻胆肠吻合术后相关严重并发症,减少潜在的再次手术发生。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4例报告
    洪德飞,张宇华,卢 毅,吴伟顶,沈国樑,张军港
    2016, 36(10): 1081-1083.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6
    摘要 ( )  

    目的    总结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4例行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4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80~450 min,术中出血250~600 mL,术后并发A级胰瘘3例,无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0~22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胰头部浆液性囊腺瘤2例,导管内分支型乳头状黏液瘤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结论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安全,有效、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改良两孔法与常规五孔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短期疗效比较
    张 宏,凌云志,丛进春,崔明明,刘鼎盛,陈春生
    2016, 36(10): 1084-108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7
    摘要 ( )  

    目的    探讨改良两孔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同一手术组的38例改良两孔法(两孔组)和40例常规五孔法(五孔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腹部切口总长度、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再次手术率、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应激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短于五孔组[(5.1±0.5)cm vs. (8.4±0.9)cm,P<0.05],术后24 h[(4.1±1.3)分vs.(5.0±1.6)分,P<0.05]、术后48 h [(2.8±1.1)分vs. (4.0±1.4)分,P<0.05]和术后72 h [(1.9±1.1)分 vs.(2.7±1.2)分,P<0.05]的疼痛评分低于五孔组。两孔组术后第1天的C-反应蛋白[13.2(1.3~111.7)mg/L vs.22.2(6.9~135.0)mg/L,P<0.05]、白细胞介素-6[20.8±9.4)ng/L vs.(26.6±13.6)ng/L或20.5(6.1~45.5)ng/L vs. 30.8(6.3~60.2)ng/L,P<0.05]及皮质醇[(619.4±185.4)nmol/L vs.(754.6±164.1)nmol/L或499.7(300.8~935.7)nmol/L vs. 777.2(533.7~1008.5)nmol/L,P<0.05],术后第2天的C反应蛋白[(30.1±27.4)mg/L vs.(64.1±49.1)mg/L或20.8(1.4~110.1)mg/L vs. 68.7(9.7~176.6)mg/L,P<0.05],皮质醇[566.7(438.6~1005.2)nmol/L vs. 666.2(100.5~1099.8)nmol/L,P<0.05],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12.5(1.5~111.1)mg/L vs. 23.4(9.7~167.8)mg/L,P<0.05]水平低于五孔组。结论    改良两孔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可行,其短期术后结局指标和肿瘤根治性不劣于常规五孔法腹腔镜手术,同时具有术后疼痛轻,应激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中意外情况20例处置分析
    谢德红,渠 浩,杜燕夫
    2016, 36(10): 1090-1093.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手术中出现较严重意外情况的原因及处置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完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并出现较严重术中意外的20例病人资料。结果    20 例术中意外情况均得到妥善处理,未引起严重后果。其中术中大出血11例,分别为右结肠动脉2例、左侧阴部内静脉大出血5例、骶前静脉丛出血4例。女性直肠子宫陷凹处直肠壁炎性狭窄5例。直肠癌吻合后乙状结肠系膜360?扭转1例。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术中近端肠管血运障碍3例。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对于各种术中意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与处置对策,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手术并发症防治(附48例报告)
    张廷涛1,张秋雷1,江从庆1,杨贵义2,姜 耕3,宋 辉3,刘侣峰4,艾 旭5,钟 京6,钱 群1
    2016, 36(10): 1094-1095.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19
    摘要 ( )  

    目的    分析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Altemeier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2010—2015年湖北省6家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随州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团风县人民医院)48例因直肠全层脱垂接受Altemeier手术的病人资料,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术中出血(>100 mL)2例。术中损伤内层肠管1例。术后吻合口出血2例,其中1例保守治疗成功,另1例术后第4天再次手术缝扎止血成功。吻合口后壁部分裂开1例,再次手术缝合修补。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给予多次扩肛后完全缓解。 结论    Altemeier手术是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经肛门微创术式,但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注意术中操作细节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胃旁路术与药物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分析
    张 辰1,2,赵宏志1,钱 东1,于 珮3,王 庆1,王震宇1,等
    2016, 36(10): 1096-110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0
    摘要 ( )  

    目的    观察评价腹腔镜胃旁路术(LRYGB)及药物治疗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析2010—2013年天津市南开医院(107例)和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73例)共180例肥胖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LRYGB组(施行LRYGB,90例)和药物组(药物治疗,
    90例),随访期限为3年,观察分析病人的体重指数(BMI)、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及糖尿病相关指标变化。 结果    LRYGB组完成随访87例(96.7%),药物组完成随访88例(97.8%)。LRYGB组手术顺利,%EWL为(66.0±7.3)%,BMI从术前的39.5±3.7降至29.3±6.2,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术前的(8.6±3.0)%降至(6.8±2.0)%,空腹血糖(FBG)从术前的(9.6±2.8)mmol/L降至(7.2±3.5)mmol/L;药物组%EWL为(3.8±6.2)%,BMI从38.8±6.0降至38.2±6.7, HbA1c从(9.0±3.6)%降至(8.5±3.8)%,FBG从(9.7±3.3)mmol/L降至(9.3±3.1)mmol/L。两组减重和糖尿病各关键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YGB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可靠,且优于药物治疗,糖尿病缓解率为64.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肠瘘合并腹腔出血危险因素及其预后分析
    吴 磊,任建安,王革非,洪之武,任华建,吴秀文,刘秦杰,黎介寿
    2016, 36(10): 1101-110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1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肠瘘病人并发腹腔出血的危险因素,评价腹腔出血对肠瘘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201例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病人住院期间出现腹腔出血(并发出血组),134例病人住院期间未出现腹腔出血(未并发出血组),分析腹腔出血的风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提示十二指肠瘘(OR 3.348,95%CI 1.215~9.231,P=0.019)、入院前腹腔出血史(OR 10.698,95%CI 4.447~25.737,P<0.001)及急性肾损伤(OR 6.090,95%CI 2.408~15.405,P<0.001)是肠瘘病人并发腹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未合并出血组相比,合并出血组病死率明显较高,肠外营养时间,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明显延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明显较高(P<0.05)。结论    十二指肠瘘、人院前腹腔出血病史及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是肠瘘并发腹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肠瘘合并腹腔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病人预后较差。

    短篇论著
    自制负压引流系统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继发感染创面13例疗效观察
    陈其庆,姜 平,胡志奇
    2016, 36(10): 1105-1106.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2
    摘要 ( )  
    文献综述
    胆道系统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张 珏,刘秀峰,秦叔逵
    2016, 36(10): 1107-1110.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3
    摘要 ( )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李宇红,王 峰,王 韵
    2016, 36(10): 1111-111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4
    摘要 ( )  
    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研究现状
    戴发祥1,2,黄 华1
    2016, 36(10): 1115-111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5
    摘要 ( )  
    经皮喉部超声检查临床应用进展
    李寒阳,辛精卫,刘晓莉,张雪艳,孙 辉
    2016, 36(10): 1118-112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6
    摘要 ( )  
    讲座
    辅助放化疗在胆囊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水永杰,魏启春
    2016, 36(10): 1122-112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7
    摘要 ( )  
    我国临床数据库的构建现状
    徐亚东,赵过超,吴文川
    2016, 36(10): 1125-1128.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8
    摘要 ( )  
    木式讨论
    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囊癌的指征和技术要点
    王许安,刘颖斌
    2016, 36(10): 1129-1131.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29
    摘要 ( )  
    胆囊癌伴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手术治疗技术要点
    白雪莉,陈 伟,梁廷波
    2016, 36(10): 1132-1134.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30
    摘要 ( )  
    病例讨论
    多学科综合治疗胰腺腺泡细胞癌1例分析
    金相任,王小倩,孙 备,白雪巍
    2016, 36(10): 1135-1037.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31
    摘要 ( )  
    病案报告
    脾脏囊性淋巴管瘤1例报告
    段鹏羽,孙 备,王 刚,曹成亮,曲凤智,李泮泉,姜洪池
    2016, 36(10): 1138-1139.  DOI: 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10.32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