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首次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与再次切除的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之间在临床病理学特点上的差异与起源方式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根据其首次切除前与术后复发再次切除前两次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差异的状况,将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986年5月至1998年6月106例R-HCC分为两组,A组(n=29)血清AFP含量差异明显,B组(n=77)血清AFP含量相似。根据106例R-HCC的复发部位分为3型,Ⅰ型:相同肝叶肿瘤复发;Ⅱ型:不同肝叶肿瘤复发;Ⅲ型:同时累及多个肝叶的肿瘤复发。对A、B两组中各型R-HCC的复发间期、瘤体直径和组织学类型等进行比较。 结果 A、B两组R-HCC的平均复发间期分别为(34.1±3.8)个月和(24.6±2.7)个月( P <0.05),其中A组Ⅱ型病例为(39.4±5.9)个月,明显长于 B组Ⅰ型病例的(25.0±3.5)个月和Ⅱ型病例的(21.3± 4.1)个月( P <0.05);A组Ⅱ型R-HCC的瘤体平均直径为(4.6±1.3)cm,明显小于B组R-HCC的(6.2±0.4)cm ( P <0.05),各组R-HCC之间在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及生长方式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约25%的R-HCC具有多中心(多克隆)起源的特点,提示来自新生肿瘤细胞克隆性生长;约75%的R-HCC具有单中心(单克隆)起源的特点,提示来自首次切除后肿瘤残留或肝内转移灶导致的残癌生长,该分析可为临床评估R-HCC的来源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