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9-09-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帕金森病与便秘
    刘力维,刘艺鸣
    2019, 39(9): 751-753.  DOI: 10.19538/j.nk2019090101
    摘要 ( )   PDF  
    帕金森病是以多种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为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便秘为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
    便秘可发生在帕金森病的早期,也可在帕金森病典型运动症状前出现。便秘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
    帕金森病与便秘的相关性及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研究探讨了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章对最近帕金森病与便秘的相
    关性,帕金森病便秘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
    禹红梅,任 艳
    2019, 39(9): 754-757.  DOI: 10.19538/j.nk2019090102
    摘要 ( )   PDF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PD) 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PD 患者睡眠障碍的种类较多,包
    括失眠、觉醒障碍、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障碍等,文章主要就PD 患者常见的睡眠障碍成
    因、诊疗进展加以综述,旨在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PD 患者睡眠障碍的关注。
    帕金森病的康复锻炼
    邵 明
    2019, 39(9): 758-761.  DOI: 10.19538/j.nk2019090103
    摘要 ( )   PDF  
    最近的研究表明康复物理治疗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肌肉力量、平衡、步态和身体机能,帮助患者恢复到较高的运动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
    更久的工作时间和生活自理能力。文章就目前康复治疗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帕金森抑郁研究现状
    杨苗娟,罗晓光
    2019, 39(9): 762-765.  DOI: 10.19538/j.nk2019090104
    摘要 ( )   PDF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帕金森非运动症状越来
    越多被关注,尤其帕金森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临床中却难以被医生及早发现和干预。文章将对帕金
    森抑郁现状进行系统综述。
    帕金森病疼痛
    陈 蕾,王 欣
    2019, 39(9): 766-768.  DOI: 10.19538/j.nk2019090105
    摘要 ( )   PDF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疼痛是帕金森
    病的一种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也是造成患者失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就目前关于PD 疼痛的产生
    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
    马春潮1,朱晓冬2
    2019, 39(9): 769-774.  DOI: 10.19538/j.nk2019090106
    摘要 ( )   PDF  
    帕金森病(PD) 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迟缓、静止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为特征。然而证据
    表明帕金森病也存在包括认知障碍在内的一些非运动症状。从疾病的早期阶段开始,就可出现轻度认知障碍,其特
    征是包括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视觉空间技能、语言和记忆在内的多领域认知障碍,在疾病的晚期阶段,可发展为帕金
    森病痴呆,并存在相当大的异质性。本综述重点关注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生物标志物,以及药物、非药物
    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帕金森病与昼夜节律异常
    寇 梁,王 涛
    2019, 39(9): 775-777.  DOI: 10.19538/j.nk2019090107
    摘要 ( )   PDF  
    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包括内分泌、代谢、免疫等均受昼夜节律的调控。昼夜节律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肿瘤、
    肥胖、糖尿病及情感障碍等, 其中也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PD) 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仅次于阿
    尔茨海默病,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同时也伴随许多非运动症状。昼
    夜节律异常是其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可发生于运动症状出现之前,亦可伴随整个病程,给患者及照料者的生
    活质量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文章将对PD 昼夜节律异常表现、生物学标志物变化及现有干预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冼文彪,陈 玲
    2019, 39(9): 778-782.  DOI: 10.19538/j.nk2019090108
    摘要 ( )   PDF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左
    旋多巴所致的运动并发症。在过去的20 余年里,DBS 已经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术前严
    格筛选合适的患者,术中精准植入电极,以及术后个体化程控和药物调整是DBS 最佳疗效和最小副反应的保证。方
    向性脑深部电刺激和可视化程控模式等新技术将可能进一步优化DBS 的疗效。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非梗死相关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时机
    田 兵1,荆全民2
    2019, 39(9): 783-785.  DOI: 10.19538/j.nk2019090109
    摘要 ( )   PDF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患者急诊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表明急性STEMI 患者非梗死相关血
    管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所占的比例大约为12%~13%。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CTOPCI)
    长期预后是已知的,但是何时开通STEMI 患者的CTO 血管,目前仍未知。文章通过目前已经发表的研究,讨
    论STEMI 合并治疗CTO 最佳时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柳景华
    2019, 39(9): 786-788.  DOI: 10.19538/j.nk2019090110
    摘要 ( )   PDF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容易发作心源性休克增
    加病死率。目前研究已经证实,STEMI 患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迅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恢复梗死相关血管(IRA) 血流,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对STEMI 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的CTO 病
    变如何处理,以及开通CTO 是否会减少心血管事件、减少病死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目前仍是研究热点。
    缺血预适应 缺血后适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证据
    罗建方,范华林
    2019, 39(9): 789-791.  DOI: 10.19538/j.nk2019090111
    摘要 ( )   PDF  
    再灌注治疗可以改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但是由此引发的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同
    样会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为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等处理在动物实验中
    被证实有效,并已经被用于临床实践探索。文章旨在结合相关临床证据,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缺血适应
    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化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可能成为非梗死相关血管介入治疗的新标准
    高 峻1,唐熠达2
    2019, 39(9): 792-795.  DOI: 10.19538/j.nk2019090112
    摘要 ( )   PDF  
    既往的研究发现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患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 概率可高达40%,是心
    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治疗策略存在诸多争议,且指南针对STEMI 非梗死
    相关病变的处理无统一意见。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 较单纯冠脉造影能更直观地评价冠脉血流储备能力,可能成
    为非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