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0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指南与共识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的最新诊治策略
    何 璐,张玉顺
    2019, 39(7): 575-578.  DOI: 10.19538/j.nk2019070101
    摘要 ( )   PDF  
    不明原因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 的诊治一直是临床研究者努力的方向,而其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 的关系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正确认识其病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至关重要。文章从
    PFO 与CS 的关系以及最新诊治策略做出笔者的论述,旨在规范和指导PFO 封堵治疗,使真正的由PFO 所致CS 患
    者从封堵治疗中获益。
    完全性可降解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展望
    王琦光,朱鲜阳
    2019, 39(7): 579-582.  DOI: 10.19538/j.nk2019070102
    摘要 ( )   PDF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是最常见的儿童心血管疾病,占出生缺陷首位,严重威胁人类健
    康。随着医疗器械研发与技术进步,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部分类型CHD
    首选治疗方法。但目前所用封堵器均为镍钛合金封堵器,被植入人体后将永久存在。而封堵器植入人体6 个月后,
    其表面内皮化就失去了存在价值。理想封堵器应在内皮化后可逐渐降解至消失,避免金属封堵器永久存在。随着
    医用材料的开发,这种理想已成为可能。
    新时代背景下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
    张刚成
    2019, 39(7): 583-586.  DOI: 10.19538/j.nk2019070103
    摘要 ( )   PDF  
    随着影像技术和心脏介入技术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已经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主流发展方
    向。镶嵌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扩大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适应证。但是,新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
    题。结合临床实践,笔者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经皮左心耳与缺损同期封堵的一站式治疗
    王建铭,朱鲜阳
    2019, 39(7): 587-591.  DOI: 10.19538/j.nk2019070104
    摘要 ( )   PDF  
    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心脏电解剖结构改变易引起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随着介
    入及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已有多种治疗策略应用于先心病合并房颤一站式治疗。为预防房颤致脑卒中,转复窦
    律后房颤复发率高,而口服抗凝药物达标率低或出血风险高,均不是理想的一站式治疗策略。先心病伴房颤患者行
    左心耳封堵术,并同期一站式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成为新热点,短中期随访显示该技术可行、安全、有效,远期疗效
    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姚怡君,欧袁伟翔,赵振刚,陈 茂
    2019, 39(7): 592-595.  DOI: 10.19538/j.nk2019070105
    摘要 ( )   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 的相对禁忌证,
    其异常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点增加了TAVR 的难度和风险,手术成功率低于三叶瓣患者。但随着手术策略的不断
    优化和新一代人工瓣膜的应用,这类患者的TAVR 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本文将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特点及其
    TAVR 治疗策略的进展进行介绍。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
    张智伟a,玉今珒b
    2019, 39(7): 596-599.  DOI: 10.19538/j.nk2019070106
    摘要 ( )   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过50 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快速发展,
    胎儿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技术得到发展,挽救了胎儿生命,改善了出生后的预后,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得到肯定。
    指南与共识
    2019年美国睡眠医学会《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张 莉,张晓雷,王 辰
    2019, 39(7): 600-604.  DOI: 10.19538/j.nk2019070107
    摘要 ( )   PDF  
    近期美国睡眠医学会2019 年新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引起了
    巨大反响。指南根据证据级别、风险获益比、患者评价和倾向性,以及医疗资源利用等4 个方面,将指南建议分为3
    个级别,即良好实践声明、强烈推荐和建议。指南从气道正压通气(PAP) 治疗前诊断评估、治疗对象选择、治疗的初
    始和启动、通气模式选择、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随访监测等方面修订了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的PAP 临
    床诊疗路径。与药物治疗不同,由于PAP 呼吸机在中国的医保支付方式及购买管理途径与欧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国人OSA 的PAP 治疗管理必定与欧美存在某些不同。文章对新版指南的重要更新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