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院士论坛
    王辰教授近年学术成果回顾
    本刊编辑部
    2014, 34(5): 433-434.  DOI: 10.7504/nk2014040101
    摘要 ( )   PDF(910KB) ( )  
    专题笔谈
    脑动脉夹层导致卒中的早期诊疗
    管静静,陈妍,徐运
    2014, 34(5): 435-438.  DOI: 10.7504/nk2014040102
    摘要 ( )   PDF(1025KB) ( )  

    脑动脉夹层是导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当脑动脉内膜被撕裂,血流进入内膜层,即形成脑动脉夹层。脑动脉夹层的症状及体征多样化及其病因的普遍性导致其诊断困难,但是随着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逐渐应用于脑动脉夹层的诊断,以及如抗血小板、抗凝、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治疗措施的发展,脑动脉夹层临床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行的。这可明显提高脑动脉夹层导致卒中的治愈率,降低其致残率及病死率。

    脑动脉夹层血管内介入治疗
    邱忠明,殷勤,徐格林,等
    2014, 34(5): 439-442.  DOI: 10.7504/nk2014040103
    摘要 ( )   PDF(1022KB) ( )  

    脑动脉夹层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多见于青年人缺血性卒中。随着非侵入性血管影像学检查,例如核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等的广泛应用,脑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上升。目前,脑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溶栓、血管内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相对而言,介入治疗具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迅速重建血管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脑动脉夹层与缺血性卒中
    朱华倩,何志义
    2014, 34(5): 443-446.  DOI: 10.7504/nk2014040201
    摘要 ( )   PDF(1025KB) ( )  

    脑动脉夹层(CAD)是指脑动脉内膜撕脱,导致血液流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CAD可能与遗传、感染、偏头痛、高血压及外伤等因素有关。典型CAD表现为头痛、Horner综合征、同侧颅神经麻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影像学检查对CA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的金标准。CAD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常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少数患者经抗凝治疗6个月效果不佳,或颈动脉瘤、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高度恶化的难治性CAD患者,需外科手术干预。

    脑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
    牛婧雯,徐蔚海
    2014, 34(5): 447-449.  DOI: 10.7504/nk2014040202
    摘要 ( )   PDF(3199KB) ( )  

    脑动脉夹层是卒中、尤其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结合临床,影像学对脑动脉夹层的诊断至关重要。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等无创影像学手段正逐渐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为首选的检测手段。文章主要复习脑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

    颈部动脉夹层病因及危险因素
    曲方
    2014, 34(5): 450-453.  DOI: 10.7504/nk2014040203
    摘要 ( )   PDF(1023KB) ( )  

    颈部动脉夹层是中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颈部动脉夹层分外伤性和自发性,后者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与许多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全身性动脉病、血管异常、高血压、偏头痛以及颈部轻微外伤、医源性原因、近期感染。早期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颈部动脉夹层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的防治非常重要。

    自发性脑动脉夹层临床特点
    杨苗娟,褚晓凡
    2014, 34(5): 454-456.  DOI: 10.7504/nk2014040301
    摘要 ( )   PDF(2255KB) ( )  

    自发性脑动脉夹层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原因,占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1/4,包括颈内动脉夹层及椎动脉夹层,夹层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一样。文章通过1例椎动脉夹层的典型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脑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进行综述。

    缺血性卒中不可忽视的病因--脑动脉夹层
    程学英,王剑锋
    2014, 34(5): 457-459.  DOI: 10.7504/nk2014040302
    摘要 ( )   PDF(1002KB) ( )  

    自发性脑动脉夹层是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膜下或外膜下血管壁损伤,导致血液流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其占缺血性卒中病因的2%,是年龄<45岁青年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约有1/4患者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损伤部位栓子脱落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动脉的扩张或巨大动脉瘤的占位效应也可引起局部缺血改变。目前被公认的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哪种治疗切实有效。

    脑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
    王守春
    2014, 34(5): 460-462.  DOI: 10.7504/nk2014040303
    摘要 ( )   PDF(1003KB) ( )  

    脑动脉夹层本是病理诊断,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飞跃发展,目前已经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脑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因颅内、外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它们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别。

    指南与共识
    肺动脉高压治疗标准更新解读--“第五届世界肺高血压大会”的观念
    彭富华,荆志成
    2014, 34(5): 463-470.  DOI: 10.7504/nk2014040401
    摘要 ( )   PDF(1265KB) ( )  

    目前肺动脉高压(PAH)治疗标准主要包括3个部分:(1)常规处理措施,支持治疗,转诊策略,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及钙离子拮抗剂长期治疗;(2)已上市的PAH靶向药物起始治疗;(3)起始治疗后疗效评估,联合治疗,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及肺移植。2013-02-27在法国尼斯召开了第五届世界肺高血压大会,会议详细讨论了过去5年内有关PAH的不同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并对PAH治疗标准进行了更新。

    2013年《有关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更新版指南》解读
    洪震
    2014, 34(5): 471-474.  DOI: 10.7504/nk2014040402
    摘要 ( )   PDF(1036KB) ( )  

    2013年8月,Neur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有关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更新版指南》,推荐意见包括:(1)对VNS的适应证进行了扩展,推荐其用于治疗儿童癫痫、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及改善成年癫痫患者的抑郁情绪(C级推荐);(2)随着时间推移,VNS疗效逐渐增加(C级推荐);(3)VNS患者可以添加磁刺激以中止发作,无发作期添加磁刺激以提高VNS应答率(C级推荐);(4)需特别注意预防儿童患者VNS植入部位感染。

    专题讲座
    脑老化相关神经变性疾病临床和病理进展
    朱明伟
    2014, 34(5): 475-480.  DOI: 10.7504/nk2014040403
    摘要 ( )   PDF(8162KB) ( )  

    与脑老化相关的主要神经变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它们已成为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尽管,目前脑老化机制及相关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脑老化及相关神经变性疾病的脑组织蛋白质变性、异常聚集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和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疾病临床前期或者早期的功能神经影像及生物学标志物研究已成为老年神经疾病领域的主要聚焦点之一。

    论著
    不同等级医院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现状比较分析
    封辰叶1,侯凤茹2,赵晔3,康健1
    2014, 34(5): 480-483.  DOI: 10.7504/nk2014040501
    摘要 ( )  

    目的 探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如何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规范诊治过程。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1家三甲医院(A市)和2家二甲医院(分别为A市和B市)呼吸内科收治的CAP的病历,回顾性比较患者的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疗效、住院总费用及具体费用构成、住院时间、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间以及初始抗生素是否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结果 共纳入病历251例,B市二甲医院CAP患者的PSI评分高于另外2家医院(P<0.05)。3家医院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间以及抗生素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甲医院的住院费用要明显高于另外2家二甲医院(P<0.05)。三甲医院的化验费和检查费占总费用的比例显著高于2家二甲医院(P<0.05)。结论 低级别医院诊治非重症CAP比高级别医院更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高级别医院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费用较高,提示通过临床路径规范诊断过程,能够更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质量浓度与病情及预后关系研究
    赵蕗,韩冬,冯娟,翟志永
    2014, 34(5): 484-487.  DOI: 10.7504/nk2014040502
    摘要 ( )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质量浓度与梗死面积、梗死位置、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8例ACI患者(梗死组),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90名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梗死组入院前后及对照组血清NSE质量浓度,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梗死位置及梗死面积大小分组并比较。结果 梗死组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出院前血清NSE质量浓度(P<0.05)。不同梗死面积组间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与梗死面积正相关(r=0.536,P<0.01)。皮层梗死组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高于皮层下组(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间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与发病90 d后mRS评分(P<0.05)及病情恶化情况相关(P<0.01)。结论 ACI患者急性期的血清NSE质量浓度对梗死面积、梗死位置、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有提示作用。

    垂体瘤509例临床特点及术后长期随访分析
    彭蒙蒙,梁琳琅,邢雪
    2014, 34(5): 488-491.  DOI: 10.7504/nk2014040503
    摘要 ( )  

    目的 探讨垂体瘤临床特点、术后恢复及随访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升垂体瘤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对沈阳军区总医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9例垂体瘤术后患者病史、诊疗结局、激素评估、激素替代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入院主诉以头痛(49.1%)、视野视力改变(55.6%)为主;以垂体大腺瘤为主(96.3%)。病理类型以嫌色细胞瘤为主(93.6%)和无功能瘤最多(49.1%)。术前测定垂体激素者占79.6%,而缺乏靶腺激素测定以皮质醇(83.1%)、性腺激素(74.7%)为主;术后无垂体激素测定者占66.0%,无垂体-甲状腺轴功能评价者占79.0%,无皮质醇、性腺激素测定者分别占97.6%和93.1%。术后垂体-甲状腺轴低功最多(66例,61.7%),住院期间给予激素替代治疗者49例(74.2%)。落实随访113例,其中有73例(64.6%)遵医嘱进行复查,完善内分泌激素评估的14例(12.4%)。结论 术前和术后对垂体-靶腺激素评估不够,动态功能试验实施较少;术后落实随访率低;随访低功患者激素替代治疗欠规范、依从性差,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

    Hristea评分鉴别成人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临床价值研究
    李爱萍1,陈仰昆1,肖卫民1,梁秀龄2
    2014, 34(5): 492-494.  DOI: 10.7504/nk2014040601
    摘要 ( )  

    目的 评价Hristea评分在鉴别结核性脑膜炎(TBM)与病毒性脑膜炎(V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2009-2012年诊断的87例TBM和76例V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ristea评分系统采用就诊前病程、神经系统表现分期、脑脊液糖/血糖比值及脑脊液蛋白含量进行计分。建立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来分析Hristea评分的诊断价值。结果 TBM患者Hristea评分4项指标均与V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istea评分预测TBM敏感度89.7%,特异度86.8%,阳性预测值88.6%,阴性预测值88.0%。当取Hristea评分为5分时,诊断TBM具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0.882)。结论 Hristea评分有助于对TBM和VM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价值需更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自主呼吸试验安全性筛查宽松标准在ICU撤机中应用效用及安全性研究
    陈哲奇1,江荣林1,徐琼2,潘景业3
    2014, 34(5): 495-498.  DOI: 10.7504/nk2014040602
    摘要 ( )  

    目的 评估自主呼吸试验(SBT)安全性筛查宽松标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撤机中应用的效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入住浙江省中医院ICU的82例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为SBT安全性筛查宽松标准组(宽松标准组)42例和SBT安全性筛查传统标准组(传统标准组)40例。筛选后行SBT。试验通过则书面通知管床医生SBT安全性筛查标准结果,由管床医生决定何时撤机拔管。比较两组间的脱机状态维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意外拔管和再插管率。结果 宽松标准组较传统标准组脱机状态维持时间更长(25 d对21 d,P=0.000),机械通气时间缩短(3 d对7.5 d,P=0.000),ICU住院时间缩短(11 d对17 d,P=0.001),28 d病死率更低(14.3%对35.0%,P=0.029),意外拔管率(2.4%对7.5%,P=0.574)、再插管率(9.5%对7.5%,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BT安全性筛查宽松标准比SBT安全性筛查传统标准更有优越性,可以作为常规筛选标准应用于临床。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李学彦,郭晓钟,李宏宇,刘旭,朴英
    2014, 34(5): 499-503.  DOI: 10.7504/nk2014040603
    摘要 ( )  

    目的 评价胰腺癌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胰腺癌住院患者198例,良性胰腺病50例,正常对照组61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50、CA125、CEA。分析回访到生存期的120例胰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胰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125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胰腺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242、CA125、CA50和CEA灵敏度分别为80.84%、72.50%、56.67%、56.12%、45.31%,特异度分别为76.80%、69.32%、72.96%、65.33%、57.40%。联合检测灵敏度有提高,但特异度降低。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5.5个月,胰体尾癌及全胰腺癌较胰头癌生存期短,CA19-9、CA242、CA125升高的患者生存期短(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CA19-9、CA242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对胰腺癌的诊断效率,胰腺体尾部肿瘤、CA19-9、CA242、CA125升高的患者生存期短。CA19-9、CA242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助于评估预后。

    妊娠糖尿病产后代谢综合征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苏娜a,王光亚a,付冬霞a,王霖霞a,许金秀a,邢宝恒b
    2014, 34(5): 504-506.  DOI: 10.7504/nk2014040701
    摘要 ( )  

    目的 了解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1年代谢综合征(MS)发病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GDM并于产后1年回访者126例(GDM组),选取同期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妇女并在产后1年应邀回访者114名为对照组(NGT组)。于孕中期收集孕前体重、糖尿病家族史、既往妊娠史等情况,并测量身高及体重,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点血糖值、空腹胰岛素、空腹血脂,留置血清冰冻待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产后1年进行随访,测量身高、体重、腹围、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结果 孕中期GDM患者较NGT组存在严重代谢紊乱,这种代谢紊乱在产后1年时仍持续存在;产后1年时GDM患者MS发病率为17.5%(22/126),对照组为7.9%(9/1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发生MS的影响因素有OGTT时空腹血糖、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hs-CRP及妊娠年龄,OR值分别为96.48、1.63、1.47及1.44。结论 GDM患者产后MS发病率显著升高,其发生与孕期空腹血糖、孕前BMI、孕期hs-CRP及妊娠时年龄相关。

    膜性肾病肾小球IgG亚型沉积及磷脂酶A2受体表达的回顾性分析
    董鸿瑞,王艳艳,王国勤,孙丽君,程虹,谌贻璞
    2014, 34(5): 507-511.  DOI: 10.7504/nk2014040702
    摘要 ( )  

    目的 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狼疮性膜性肾病(LN-MN)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患者肾小球IgG亚型分布及磷脂酶A2受体(PLA2R)表达情况。方法 用免疫荧光和(或)免疫组化染色检查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患者肾小球IgG亚型及PLA2R。结果 (1)77例IMN IgG1、IgG2、IgG3及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19.5%、37.7%、46.8%及97.4%,IgG4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1)且免疫荧光强度最强。15例LN-MN IgG1、IgG2、IgG3及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73.3%、93.3%、66.7%及6.7%,IgG4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亚型(P<0.01)。8例HBV-MN IgG1、IgG2、IgG3及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12.5%、62.5%、75.0%及12.5%。74例(96.1%)IMN PLA2R阳性,全部LN-MN及HBV-MN患者PLA2R阴性。72例(93.5%)IMN同时有IgG4沉积及PLA2R高表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基因型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
    吴英,魏倩倩,商慧芳
    2014, 34(5): 512-515.  DOI: 10.7504/nk2014040703
    摘要 ( )  

    目的 分析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患者基因型分布以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65例原因不明共济失调患者的SCA1,2,3,6,7型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基因确诊的SCA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各亚型临床特点。结果 165例患者中,SCA1,2,3,6,7型的CAG重复序列检测阳性率为43%,散发型患者基因检测阳性率高达13.9%。SCA3型(SCA3)是SCA最常见的亚型(60.6%),随后依次是SCA1,SCA2,SCA6及SCA7。SCA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12.5%)、异常眼部体征(58.3%)、周围神经损害(38.5%)、小脑共济失调(100%)、锥体束(54.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5%)和锥体外系症状(6.3%)等广泛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特异性临床表现可能对从临床SCA亚型诊断有一定帮助,如视神经萎缩是SCA1特异性表现,腱反射减弱是SCA2特异性表现,水平眼震是SCA3特异性表现。结论 SCA3是SCA最常见亚型,散发型SCA并不少见。各亚型临床表现相互重叠,不同亚型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人群研究中其特异性下降。行SCA基因检测确诊亚型十分重要。

    短篇论著
    2型糖尿病血尿酸影响因素分析
    刘宁a,杨文浩b,吴寿岭c,袁伟b,舒荣b,宋海澄b,崔刘福b
    2014, 34(5): 516-517.  DOI: 10.7504/nk2014040801
    摘要 ( )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段立洁,祖衡兵
    2014, 34(5): 518-520.  DOI: 10.7504/nk2014040802
    摘要 ( )  
    病案报告
    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的肾小管酸中毒并发肾性尿崩症1例报告
    丁波,李冬梅
    2014, 34(5): 521-522.  DOI: 10.7504/nk2014040803
    摘要 ( )  
    伴血小板增多症的慢性髓系白血病合并肺腺癌1例报告
    曹晖,叶雪石,张瑾
    2014, 34(5): 522-523.  DOI: 10.7504/nk2014040901
    摘要 ( )  
    真菌诊治专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1例报告
    胡芃,杨同华,沈晓梅
    2014, 34(5): 524-525.  DOI: 10.7504/nk2014040902
    摘要 ( )  
    胃癌专栏
    早期胃癌内镜精查技术应用
    汪鹏综述,李兆申审校
    2014, 34(5): 526-530.  DOI: 10.7504/nk2014040903
    摘要 ( )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治疗现状及进展
    吴浩,邹文斌综述,刘枫,李兆申审校
    2014, 34(5): 530-538.  DOI: 10.7504/nk2014041001
    摘要 ( )  
    本刊特稿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
    刘炯1综述,李兆申2审校
    2014, 34(5): 538-544.  DOI: 10.7504/nk2014041002
    摘要 ( )  
    胃癌专栏
    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
    李锐1,史冬涛1,邹文斌2综述,陈卫昌1,李兆申2审校
    2014, 34(5): 544-548.  DOI: 10.7504/nk2014041003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