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3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1-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高端论坛
    专题笔谈
    临床病例讨论
    专题笔谈
    指南论坛
    培训专栏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高端论坛
    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应用
    刘代红,黄晓军
    2011, 31(12): 901. 
    摘要 ( )   PDF(104KB) ( )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最多发生于免疫受损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抗真菌治疗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此类患者的基础疾病的疗效和长期存活,应重视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文章阐述了规范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的概念,提倡依据不同危险因素的患者群推测可能的致病真菌,以诊断分层为基础,综合药物特性、区域性特点和价格效能比,足量、足疗程地使用抗真菌药物,并依据指南疗效评估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并调整用药。

    专题笔谈
    重视急性白血病非血液学表现的临床诊治
    王建祥
    2011, 31(12): 904. 
    摘要 ( )   PDF(104KB) ( )  

    急性白血病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常以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由于疾病本身和()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导致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症状复杂且不典型,可以非血液学系统表现为主,易引起误诊以致延误治疗,临床工作中应予重视。

    急性白血病伴凝血功能障碍诊治进展
    李军民,李啸扬
    2011, 31(12): 907. 
    摘要 ( )   PDF(114KB) ( )  

    急性白血病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发热、出血、贫血和感染为四大临床特征,其中出血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虽然随着治疗技术的改进,急性白血病患者获得了更高的缓解率和更长的生存期,但在诱导治疗阶段的早期死亡仍旧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问题,而出血更是成为急性白血病早期死亡最重要的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包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纤维蛋白溶解和蛋白水解等。文章就近年有关急性白血病伴凝血功能障碍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诊治
    肖志坚
    2011, 31(12): 910. 
    摘要 ( )   PDF(97KB) ( )  

    联合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性肝损害(DILI)是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不同化疗药物的DILI发生率不一。迄今尚无DILI的诊断“金标准”。其治疗原则是停用或调整可疑药物给药方案,以及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临床病例讨论
    白血病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诊治
    秘营昌
    2011, 31(12): 912. 
    摘要 ( )   PDF(122KB) ( )  

    肿瘤溶解综合征(TLS)是血液肿瘤科常见的急症,临床表现主要有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酸血症、低钙血症等,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癫痫、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目前对TLS诊断、疾病危险度判断、治疗观点较一致,提高了TLS的诊断、治疗水平。

    专题笔谈
    妊娠合并白血病的临床处理
    邹萍
    2011, 31(12): 915. 
    摘要 ( )   PDF(112KB) ( )  

    妊娠合并白血病发生率不高,但由于并发症严重,易导致母婴死亡,临床处理较为棘手。白血病对妊娠母体及胎儿具有显著性的损害,而妊娠状态对白血病可能并无明显影响。妊娠合并白血病的临床处理需要严格区分妊娠状态,早孕患者建议立即停止妊娠后积极治疗白血病,中晚孕患者应积极足量化疗,辅以支持疗法,争取在短期内完全缓解。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及时诊断并尽早开始强力化疗以提高缓解率和可能的治愈率。

    急性白血病肺部并发症的诊治
    张圆圆,江滨
    2011, 31(12): 918. 
    摘要 ( )   PDF(114KB) ( )  

    急性白血病肺部并发症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近年来,随着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的诊治显得更为重要。非感染肺部并发症可发生在疾病各个阶段,尤其是异基因HSCT后所占比例更大,病因更为复杂。该文主要对急性白血病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进行综述。

    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诊治
    佟红艳
    2011, 31(12): 921. 
    摘要 ( )   PDF(138KB) ( )  

    急性白血病(AL)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发生在AL任何时期,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居高。初发时高白细胞计数、有明显髓外侵润、某些类型如M4M5aT细胞型、成熟Burkitt型、复发M3及有t(411)Ph+遗传学特征都是CNSL高危发病因素。脑脊液(CSF)涂片中找到白血病细胞最具诊断意义。CSF白细胞>5/μL,伴有CNS异常表现即可诊断CNSL。对CSF进一步分类有助于ALL分层治疗。CNSL治疗重在预防,常用的防治方法有鞘内化疗、全身系统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现代治疗模式不再强调放疗的作用,中大剂量化疗药物的早期使用可有效防治CNSL

    指南论坛
    2011年EASL丙型肝炎治疗指南解读
    亓文骞,王眭,王江滨
    2011, 31(12): 924. 
    摘要 ( )   PDF(114KB) ( )  

    20年来,随着对丙型肝炎发病机制认识的持续加深、诊断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2011年,欧洲肝病学会对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相关问题进行总结,明确了大量临床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文章对指南中重点结论进行归纳,以促进丙型肝炎治疗的规范化。

    从KDOQI到KDIGO指南解读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陈孜瑾,陈楠
    2011, 31(12): 927. 
    摘要 ( )   PDF(108KB) ( )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在CKD患者中,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十分常见。以往临床诊疗规范采用美国肾脏基金会于2004年制定的肾脏疾病患者生存治疗(KDOQI)指南。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了适用于全球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文章从CKDMBD的生化指标异常、骨组织学改变和血管钙化3个方面,对两个指南中存在的不同点逐一进行解读。

    培训专栏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
    张文宏
    2011, 31(12): 980. 
    摘要 ( )   PDF(116KB) ( )  

    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菌性感染、结核感染以及真菌感染需要抗菌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的原则是必须根据当地的病原流行和分离情况,选用脑膜通透性好、抗菌谱广的药物。文章就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别是细菌性、结核性和真菌性感染中抗菌药物的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正确的药物 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剂量 正确的疗程
    陈佰义
    2011, 31(12): 984. 
    摘要 ( )   PDF(101KB) ( )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所作为。每一个处方抗生素的人都要担负起临床和公共卫生两方面的责任,既要有效治疗患者,又要最大程度减少耐药。文章从个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思维建立以及感染病学学科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简单讨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新视点
    李尔然,尹燕
    2011, 31(12): 986. 
    摘要 ( )   PDF(119KB) ( )  

    现阶段中国在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时存在着不适当及不必要应用抗生素的现象。因此,贯彻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及限制致病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已迫在眉睫。文章结合国内外重要的临床用药指南和最新的相关研究,重点综述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下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一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