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溯谈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
    臧丽, 朱大龙
    2022, 42(11): 881-883,888.  DOI: 10.19538/j.nk2022110101
    摘要 ( )   PDF  
    优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高血糖治疗路径是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并改善临床结局的重要策略。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推动着糖尿病治疗理念及高血糖管理路径的更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肾结局,推动T2DM高血糖管理从以控制血糖为目标的治疗路径转变为以改善心肾结局为目标的治疗策略。
    专题笔谈
    从指南更新看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中的地位
    杨雁, 余学锋
    2022, 42(11): 884-888.  DOI: 10.19538/j.nk2022110102
    摘要 ( )   PDF  
    二甲双胍作为传统经典的口服降糖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降糖药物之一。因其降糖疗效确切,且兼顾安全性和耐受性,目前不断更新的国内外糖尿病指南仍均推荐其作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治疗的一线药物。越来越多的指南和证据表明,其在T2DM患者合并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甚至在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获益;在T2D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治疗中发现,其可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未来,对于预防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二甲双胍有望谱写新篇章。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始于降糖 超越降糖
    臧丽, 母义明
    2022, 42(11): 889-893.  DOI: 10.19538/j.nk2022110103
    摘要 ( )   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近年来受高度重视的新型口服降糖药,以肾脏近曲小管SGLT2为作用靶点,降低肾糖阈,促进尿糖排出,从而实现降糖作用。SGLT2i不仅具有不依赖胰岛素的独特降糖作用,还有超越降糖外的获益,如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调节血脂、降低尿酸、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更重要的是,SGLT2i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终点事件,对伴或不伴T2DM的患者心衰和慢性肾脏病均具有保护作用,在T2DM的综合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固定复方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更具优势?
    李倩, 马建华
    2022, 42(11): 894-898.  DOI: 10.19538/j.nk2022110104
    摘要 ( )   PDF  
    将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以固定比例制成固定复方制剂极大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例如可以与二甲双胍组合形成口服固定复方制剂,与基础胰岛素组合形成固定复方注射液。这些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和多个靶点的药物组合,使其药效作用最大化,抵消组分药物各自的不良反应,实现强效降糖,简化治疗程序,提高患者依从性,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是T2DM治疗的新趋势。
    基于肠道激素的2型糖尿病治疗:超越传统的新起点
    李晓牧
    2022, 42(11): 899-902.  DOI: 10.19538/j.nk2022110105
    摘要 ( )   PDF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传统降糖药物难以满足对血糖、控制体重、心肾并发症等的多维度管理要求。随着对肠道激素的研究深入,此类药物相继问世,极大地拓展了糖尿病治疗的边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相关的系列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其在糖尿病和心肾疾病中的保护作用,新型的肠道激素相关药物部分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肠道激素类药物有望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兼顾血糖管理、减轻体重、控制并发症的益处。
    胰岛素治疗:回顾和展望
    苏青
    2022, 42(11): 903-905.  DOI: 10.19538/j.nk2022110106
    摘要 ( )   PDF  
    2022年是胰岛素成功用于临床100周年。百年来胰岛素制剂和给药方式不断革新、优化,取得很大成就。文章回顾了胰岛素制剂和给药方式的演变,并对未来发展作了初步展望。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栏
    新支付模式下精准诊疗的探索——冠心病跨学科诊疗
    刘伟静, 马超, 徐亚伟, 吕中伟
    2022, 42(11): 906-910.  DOI: 10.19538/j.nk2022110107
    摘要 ( )   PDF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支付模式作为中国医保重点改革之一,已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这势必推动医疗机构“精细化”成本控制和“精准化”诊疗的发展。在保障患者医疗需求的前提下,医疗机构需要积极跨学科整合医疗资源,提高精准诊疗技术,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减少及避免疾病发展为重症阶段,同时也避免“经验性治疗”带来的医疗资源浪费。文章试以冠心病跨学科精准诊疗为例,以单光子发射CT核素心肌灌注成像(SPECT MPI)等无创检测方法辅助完善冠心病诊疗为突破口,结合自身经验,就DRG支付模式下的医疗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规范与解读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李作林, 刘宏, 刘必成
    2022, 42(11): 911-914.  DOI: 10.19538/j.nk2022110108
    摘要 ( )   PDF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近年来肾性贫血治疗取得重要进展。作为机制全新的新一代肾性贫血治疗药物,全球首个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Roxadustat)在中国首先上市使用,国内外众多证据已表明,它能显著改善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成为该病临床治疗的新选择。为及时总结罗沙司他临床应用进展,更好地指导该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编写《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文章对该共识进行扼要解读。
    专家论坛
    真实世界甲状腺癌的诊疗现状与思考
    尹嘉晶, 王任飞, 曲伸
    2022, 42(11): 915-919.  DOI: 10.19538/j.nk2022110109
    摘要 ( )   PDF  
    随着全球性的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甲状腺癌的诊疗规范引起更多的关注和争议。真实世界诊疗现状与诊疗原则的差异也是影响发病率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真实世界的临床诊疗现状出发,提出临床问题,给出临床建议,并探讨进一步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为以科学为导向的诊疗规范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