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1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笔谈
    专家经验谈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笔谈
    根管治疗后牙体粘接修复前的髓腔处理
    冯瑞明,薛明
    2017, 10(4): 193-197.  DOI: 10.19538/j.kq.2017.04.001
    摘要 ( )  

    冠部修复的质量是影响根管治疗后患牙远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根管治疗后牙体进行粘接修复时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根管口的封闭、牙本质表面预处理及髓室垫底等,文章就此类问题及对策做一介绍。

    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控制策略
    郭世博,薛明
    2017, 10(4): 198-201.  DOI: 10.19538/j.kq.2017.04.002
    摘要 ( )  

    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是根管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对根尖周组织造成的微生物、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根尖周组织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出局部组织疼痛和肿胀。随着科技发展,机用镍钛器械的大量使用,使降低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约诊间疼痛成为可能。文章就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控制措施做一介绍。

    根管内感染控制的难点及策略
    冯瑞明,薛明
    2017, 10(4): 202-206.  DOI: 10.19538/j.kq.2017.04.003
    摘要 ( )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常见类型均由细菌感染所致,因此牙髓治疗的核心是感染控制,首选方法是根管治疗术。由于根管内感染的复杂性、根管解剖系统的多样性和现有技术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感染控制成为根管治疗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而机械化学预备是感染控制的关键步骤。文章就根管内感染控制的难点及策略做一介绍。

    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对牙本质微裂的影响及预防
    王全禹,薛明
    2017, 10(4): 207-211.  DOI: 10.19538/j.kq.2017.04.004
    摘要 ( )  

    镍钛器械是根管预备过程中的主流器械,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根管治疗。但有学者认为其预备过程可能造成或加重根管壁牙本质微裂,而微裂可导致细菌定植、微渗漏甚至牙根纵裂,降低根管治疗的远期疗效。文章系统阐述了镍钛器械根管预备过程中形成牙本质微裂的危害、诱因、预防及争议。

    固核载体类根管充填技术
    刘宇飞,薛明
    2017, 10(4): 212-216.  DOI: 10.19538/j.kq.2017.04.005
    摘要 ( )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的目的是严密充填根管系统,防止根尖周组织再感染。固核载体类根管充填技术,作为热牙胶充填技术之一,具有使用方便、充填致密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文章就固核载体类根管充填技术的构成、充填质量等做一介绍。

    根管封闭剂的粘接性能
    朱梦莹,薛明
    2017, 10(4): 217-219. 
    摘要 ( )  

    根管封闭剂是根管充填的必备材料,也是保证严密封闭根管系统的关键。“一体化”概念的提出,使封闭剂的粘接性成为临床医生和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文章就根管封闭剂的粘接机制和影响粘接的因素做一简介。

    专家经验谈
    根管再治疗研究新进展
    程帆,朱亚琴
    2017, 10(4): 220-223.  DOI: 10.19538/j.kq.2017.04.007
    摘要 ( )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根尖周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根管治疗存在着失败的风险,根管再治疗就是保存根管治疗失败患牙的有效方法。根管再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感染灶,其成功与否与很多因素相关。随着新技术如种植和根尖手术的发展,根管再治疗的适应证有所改变。同时各种镍钛器械、超声、激光技术的应用,使根管再治疗更有效。

    论著
    软硬组织增量技术配合种植治疗修复上前牙美学区连续失牙临床研究(附1例报告)
    毕小成a,甄敏a,胡文杰a,杨刚a,王浩杰a,刘云松b
    2017, 10(4): 224-230.  DOI: 10.19538/j.kq.2017.04.008
    摘要 ( )  

    随着生活水平及治疗技术的提高,上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种植体唇侧软硬组织轮廓欠丰满是前牙区临床常见的美学缺陷,其在重度牙周炎造成上前牙连续缺失的患者中更为普遍,诊疗设计中常需多学科及多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本例患者因重度牙周炎造成严重牙周组织破坏,连续拔除多颗上前牙后软硬组织轮廓欠丰满,治疗设计以种植修复为导向,采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结合翻卷瓣技术、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FGG),最终实现软硬组织增量,改善了美学效果,为临床多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患者上前牙连续缺失的美学问题解决提供经验。

    定向纤维蛋白水凝胶多分支支架复合聚乙二醇凝胶修复兔全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李润欣1,刘华蔚1,曹峥2,王秀梅2,胡敏1
    2017, 10(4): 231-236.  DOI: 10.19538/j.kq.2017.04.009
    摘要 ( )  

    目的    探索定向纤维蛋白水凝胶(aligned fibrin hydrogel,AFG)多分支支架复合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凝胶修复全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AFG-PEG组、AFG组和自体神经组。3组动物均制造出面神经主干长3 mm、各分支长7 mm的全面神经缺损模型。AFG-PEG组将覆盖了PEG凝胶的AFG多分支支架植入全面神经缺损部位后,再用PEG凝胶覆盖支架与神经断端的连接处;AFG组采用AFG多分支支架桥接全面神经缺损部位;自体神经组将切除的自体全面神经复位缝合。术后1、6及12周对3组动物进行大体观察。术后12周取材,对各组移植物的主干以及上颊支和颧支的不同部位的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12只动物术后均存活,术区未见化脓及排异现象。AFG-PEG组的上颊支神经再生情况优于AFG组,该组靠近分叉方向的颧支部分有轴突再生;AFG组的材料降解程度较AFG-PEG组严重,该组上颊支和颧支的神经再生情况均很差;AFG-PEG组和AFG组的神经再生情况均差于自体神经组。结论    AFG可定向引导轴突再生,但由于其降解速度较神经再生速度快,复合PEG凝胶的AFG多分支支架以及单独的AFG多分支支架均不能很好地修复全面神经缺损。

    中老年患者Spee曲线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的关系研究
    毓天昊a,c,战德松b,贾兴亚a,阎旭a,c
    2017, 10(4): 237-240.  DOI: 10.19538/j.kq.2017.04.010
    摘要 ( )  

    目的    分析中老年患者Spee曲线深度特点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2013年1—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中老年TMD患者中选取89例,根据TMD研究诊断标准对患者肌肉疼痛与关节弹响症状进行检查,并通过研究模型测量患者Spee曲线深度。比较无肌肉疼痛及各级肌肉疼痛症状患者Spee曲线平均深度以及有无关节弹响症状患者的两侧Spee曲线深度,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关节弹响症状患者的弹响关节同侧Spee曲线深度小于无关节弹响患者该侧Spee曲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 < 0.001;右侧:P = 0.008);而弹响关节对侧Spee曲线深度与无弹响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P = 0.481;右侧:P = 0.905)。无肌肉疼痛及轻、中、重度肌肉疼痛症状的患者Spee曲线平均深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327)。结论            TMD关节弹响症状与Spee曲线关系密切,伴有关节弹响的TMD患者的弹响关节同侧Spee曲线深度较小,形态较为平坦。而TMD肌肉疼痛症状与Spee曲线的深度并无明显相关性。

    鞘脂激活蛋白原及其受体GPR37在口腔鳞癌中的组织学表达研究
    马鸣1,郁春云2,赵永红2,赵刚3,李成2,刘勇1
    2017, 10(4): 241-244.  DOI: 10.19538/j.kq.2017.04.011
    摘要 ( )  

    目的    研究鞘脂激活蛋白原(prosaposin,PSAP)及其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R)3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1例口腔鳞癌标本中PSAP及GPR37的表达情况。通过使用CD68和PSAP或GPR37抗体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SAP及GPR37的具体定位。结合临床资料,对照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SAP及其受体GPR37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P < 0.05),且PSAP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明显关联,而GPR37的表达则与上述临床指标无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SAP在口腔鳞癌组织CD68阳性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而GPR37在单核巨噬细胞表达不明显。结论    PSAP及其受体GPR37在口腔鳞癌中表达增强,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音乐疗法协同笑气吸入镇静技术缓解重度儿童牙科畏惧症临床应用研究
    王一珠,李锐,常平,吕岩,李晓光,温丽,梁乙然,袁一方,郭斌
    2017, 10(4): 245-249.  DOI: 10.19538/j.kq.2017.04.0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协同笑气吸入镇静技术缓解重度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有效性。方法    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口腔科筛选需口腔治疗但经儿童畏惧调查-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dental subscale,CFSS-DS)确定畏惧程度为4 ~ 5级的4 ~ 10岁重度牙科畏惧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儿(30例)进行音乐疗法协同笑气吸入镇静技术治疗;对照组患儿(30例)仅进行笑气吸入镇静技术治疗。在口腔治疗前、笑气使用前、治疗中分别测量两组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治疗过程中,麻醉医生记录镇静起效时间、治疗持续时间及患儿复苏时间。结果    对照组30例患儿中有21例(70.0%)完成治疗,9例因畏惧无法缓解而中止治疗;试验组中26例(86.7%)完成治疗,4例中止治疗。试验组笑气镇静起效时间和口腔治疗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治疗中情绪稳定,依从性良好,与治疗前、笑气使用前比较,心率、收缩压无显著增高甚至明显降低,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音乐疗法显著提高笑气缓解CFSS-DS 4级以上牙科畏惧症患儿紧张情绪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提高患儿口腔诊疗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行为管理辅助方法。

    综述
    骨硬化蛋白对机械加力后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冒叶琳1,季勇2,王林2
    2017, 10(4): 250-253.  DOI: 10.19538/j.kq.2017.04.013
    摘要 ( )  

    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主要由骨细胞特异性表达,是骨形成的负性调节因子,受机械刺激的调控,在正畸牙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Wnt和骨形成蛋白(BMP)是正畸牙移动骨改建的两个重要信号途径,骨硬化蛋白可通过结合BMP的Ⅰ型或Ⅱ型受体和Wnt的共受体LRP5/6分别抑制BMP和Wnt信号途径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文章综述了骨硬化蛋白对机械加力后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与应用前景。

    病例报告
    锥形束CT用于牙体牙髓病诊断临床体会(附2例报告)
    陈亮,樊红霞,魏俨培,张雪,于静涛
    2017, 10(4): 254-256.  DOI: 10.19538/j.kq.2017.04.014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