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子健, 杨鸣良, 啜文钰.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双侧髁突骨折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 14(4): 466-499. |
[2] |
史舒菡a, 寇霓a, 刘慧颖b, 马国武a. 正颌外科术后髁突移位的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 14(4): 488-492. |
[3] |
周林曦1,张幸竹2,房兵1,张桂荣2. 基于锥形束CT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和位置的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 14(1): 70-73. |
[4] |
魏子明a,林丽佳a,李旼劼a,王雅蓉b. 青少年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畸形患者双侧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及其形态变化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9, 12(7): 426-429. |
[5] |
杨荣涛,吕坤,周海华,程谷,何三纲,李智,李祖兵. 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9, 12(6): 339-342. |
[6] |
黄鹏程,陈宗飞,张端强,贾泠卉. RW牙合板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位置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8, 11(6): 351-353. |
[7] |
曲冠霖a,张丹a,杨鸣良b,颜光启b,张扬a. 骨性Ⅲ类偏颌患者下颌骨髁突位置三维评估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8, 11(3): 167-171. |
[8] |
程楚男,程沫沙,易新,张丹,周青.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生长期兔髁突软骨损伤后下颌骨生长发育的三维评估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8, 11(12): 735-740. |
[9] |
王俊,王高丽,郝兰清,王金雨,周小龙,和王刚,胡明,李凤霞. 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对面神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8, 11(12): 766-768. |
[10] |
汪浩然,左艳萍,闫宝勇,马素伟,李爽. 牙本质基质蛋白-1参与下颌功能前伸过程中髁突软骨增殖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9): 554-557. |
[11] |
刘晓东,张勉,王美青. 咬合紊乱导致颞下颌关节髁突异常改建[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6): 335-340. |
[12] |
张丹a,刘欢叶a,周青b. 青少年进展期髁突特发性吸收的多学科联合治疗[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6): 330-334. |
[13] |
陈欣慰,张善勇,杨驰.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髁突特发性吸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6): 326-329. |
[14] |
雷杰,傅开元. 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机制及对临床治疗的启示[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6): 321-325. |
[15] |
肖锷,赵璐,张益.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因和治疗[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3): 146-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