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常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获得充足的骨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普遍认为上颌窦底黏膜本身具备成骨潜力,术后的成骨模式为通过植骨材料维持稳定的空间,来自创面和窦底黏膜的间充质干细胞黏附、迁移并成骨分化,形成新骨。常规应用的植骨材料普遍缺乏骨诱导性,使得术后成骨效率低、术后反应明显,因此加速术后的骨再生并减轻患者负担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第二代自体血小板浓缩制品,作为组织工程材料最初被用于修复软组织损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近期研究发现PRF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通过标准化流程制备的PRF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性,同时可促进血管形成,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能够调控其成骨模式中的各项因素。另外,PRF制成膜使用可依靠其机械强度维持提升后的窦底黏膜。但迄今为止PRF促进骨再生的机制研究仍有欠缺,是否应该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常规应用PRF仍存争议。文章重点介绍PRF促进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骨再生机制以及PRF在不同术式中的临床应用方式及效果,旨在为临床决策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