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复合光敏剂(甲苯胺蓝-羧甲基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灭菌效果及细胞毒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根据不同的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1.0、1.5、2.0、2.5 g/L)、光强度(53、106、159、212 mW/cm2)和光剂量(12、24、36、48 J/cm2)依次分为光敏剂组(A1 ~ A4亚组)、光强度组(B1 ~ B4亚组)、光剂量组(C1 ~ C4亚组),进行PDT处理;对照组(A5、B5、C5亚组)为不加复合光敏剂且不用激光照射。分析比较各组的灭菌效果。(2)在人牙周膜细胞的培养基中分别设置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为1.5、2.0、2.5 g/L,在光强度212 mW/cm2、光剂量60 J/cm2下进行PDT处理的记为PDT组,不进行光照的记为避光组;以不加入复合光敏剂(0 g/L)进行PDT或避光处理的为各自的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RGR),并评价细胞毒性。结果 (1)光敏剂组、光强度组、光剂量组的组内各亚组间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9、28.15、25.36,均P < 0.05)。各组中灭菌率最高的分别为A2、B4、C3亚组,其中C3亚组的灭菌率高于A2、B4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随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的增加,PDT组和避光组的RGR均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06和24.15,均P < 0.05)。当光敏剂质量浓度为2.5 g/L时,PDT组和避光组较对照组RG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各组应用不同质量浓度复合光敏剂PDT处理后的细胞毒性均为0和1级,属于合格。结论 新型复合光敏剂介导的PDT对龈上菌斑中的细菌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局部应用有效灭菌浓度的复合光敏剂介导PDT的细胞毒性级别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