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短篇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  100034
  • 出版日期:2016-04-06 发布日期:2016-04-12

One case of 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 deficiency and the literature review

  • Online:2016-04-06 Published:2016-04-12

摘要:

目的    探讨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0)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HSD10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已报道的24例患儿资料,总结HSD10缺乏症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尿有机酸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患儿男,1岁4个月。患儿5个月时出现智力运动倒退,随后出现癫痫、眼震和呼吸衰竭。体格检查:头围43 cm,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未引出,Chaddock征(+)。辅助检查:乳酸升高,8个月时尿代谢筛查未见异常,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双侧基底节、脑桥背部对称性异常信号,基因突变分析发现HSD17B10突变c.388C>T(p.R130C),母亲无此突变。同时,检索文献共24例HSD10缺乏症患儿,其中男22例、女2例,多于2岁前起病,临床表现为发育倒退、肌张力减低、癫痫发作等,呈进展性病程。23例行尿2甲基3羟基丁酸盐和甲基巴豆酰甘氨酸检测,结果明显升高;13例检测血乳酸升高。24例均有HSD17B10基因突变,其中c.388C>T(p.R130C)最常见。预后:6例死亡,6例存在严重神经功能异常,12例症状轻微。结论    HSD10缺乏症以男性发病为主,常在婴幼儿期起病,呈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生化检查和MRI表现类似线粒体病,尿2甲基3羟基丁酸盐和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通过HSD17B10基因突变分析确诊。

关键词: 17&beta,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 HSD17B10基因, 线粒体病, 2-甲基-3羟基丁酸盐, 甲基巴豆酰甘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