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特稿
    崇尚科学精神——对我国青年临床科研工作者的几点期望    
    钟南山
    2010, 30(6): 489. 
    摘要 ( )   PDF(284KB) ( )  

    文章的内容承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上一期的钟南山院士的文章《科学研究应当崇尚的五点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对广大青年工作者提出了五点期望。这五点期望是肯干、能干、会干、恒干和具有抗挫力。其中,肯干是根本、是动力,能干、会干和抗挫力是关键,恒干是基础。这五点是青年临床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条件。钟院士以亲身奋斗历程、数十载科研心血所得之宝贵经验直面读者,可谓用心良苦。

    高端论坛
    培养医师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
    刘新光
    2010, 30(6): 491. 
    摘要 ( )   PDF(286KB) ( )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经验科学,要求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疾病。合格的临床医师不但具有宽厚、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亦应具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临床医师应学会并掌握正确、合理的临床思维路线、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使自己对疾病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临床思维的目的是指导诊断与治疗,是诊治疾病的核心,可帮助临床医师更深刻地认识疾病规律。病例讨论是提高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环节。

    述评
    头痛诊治要点概览
    于生元
    2010, 30(6): 493. 
    摘要 ( )   PDF(286KB) ( )  

    本期刊出6篇关于头痛的文章,内容涉及原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和继发性头痛的诊断治疗和鉴别诊断,对临床医生具有实际的指导价值。

    专题笔谈
    偏头痛的合理用药
    李焰生
    2010, 30(6): 495. 
    摘要 ( )   PDF(299KB) ( )  

    偏头痛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同时结合对患者的宣教和其他非药物干预措施。急性期治疗包括普通止痛剂(非甾体抗炎药)和偏头痛特异性药物(麦角胺和曲坦类),药物使用应遵循阶梯法或分层法原则。对需要进行预防治疗的患者,可按照个体情况选择氟桂利嗪、抗抑郁剂(阿米替林)、抗癫痫剂(丙戊酸和托吡酯)<及;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美托心安),疗效评估4~8周,疗程3~6个月。

    重视老年人头痛
    吴士文
    2010, 30(6): 497. 
    摘要 ( )   PDF(303KB) ( )  

    头痛是老年人常见临床症状。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3%以上的女性及7%以上的男性存在头痛。紧张型头痛、偏头痛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头痛的临床特征在老年人中可能不典型,应该警惕是否合并存在其他严重的疾病。继发性头痛在老年人中亦很常见,其中颞动脉炎需要及时发现与处理,以避免产生视力丧失。其他引起老年人继发性头痛的常见原因有硬脑膜下血肿、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感染、恶性肿瘤疾病以及药物等。因此,对老年人头痛应该给予高度关注,所有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第一次出现头痛或既往头痛的类型发生改变,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检查,寻找其可能存在的原发病。

    紧张型头痛的诊治
    万琪
    2010, 30(6): 500. 
    摘要 ( )   PDF(408KB) ( )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头痛类型,通常患者自己处理这种疼痛。慢性紧张型头痛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患者经常求助于各类医疗机构。遵循公认有效的诊断标准和流程,可以临床诊断紧张型头痛。发作性紧张型头痛与周围头面肌损伤有关,而慢性紧张型头痛则与中枢疼痛机制改变有关。单一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急性期治疗药物,预防治疗中阿米替林、生物反馈辅助放松训练对缓解疼痛非常有效。

    临床医生应重视药物过量性头痛
    于挺敏
    2010, 30(6): 504. 
    摘要 ( )   PDF(297KB) ( )  

    药物过量性头痛是继发性头痛的亚型之一,常由偏头痛、紧张型头痛患者过量频繁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引起,各种用于治疗头痛的药物均可引起本病,含咖啡因的复方止痛剂可能是我国引起药物过量性头痛的最常见制剂,药物过量性头痛的治疗目标在于戒断过量应用的药物、减轻头痛和防止戒断后的复发,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患者教育,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合理应用预防原发性头痛的药物是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

    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的诊治
    刘若卓
    2010, 30(6): 506. 
    摘要 ( )   PDF(302KB) ( )  

    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的分类及主要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其发作具有头痛和显著的头颅副交感神经激活的特点。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期最有效的治疗是吸氧和皮下使用舒马坦,发作性丛集性头痛预防治疗首选麦角胺,其次为维拉帕米。慢性丛集性头痛预防治疗,首选维拉帕米联合应用锂盐。阵发性偏侧头痛吲哚美辛有绝对疗效。伴有结膜充血及流泪的单侧短暂持续性神经痛样头痛可选用拉莫三嗪、托吡酯和加巴喷丁治疗。

    继发性头痛的常见病因与处理
    章翔, 程岗
    2010, 30(6): 509. 
    摘要 ( )   PDF(304KB) ( )  

    头痛系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部分头痛者属于继发性。头痛发作是多种颅内病变的共同表现形式,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病、脑瘤或脑炎等。颅内病变引起头痛的主要机制包括占位效应、炎症反应、血管活性物质刺激、颅内压降低等因素。此外,头面及颈部病变、多种药物、呼吸循环系统等全身各系统的病变均可能引起头痛。经询问病史和查体,多可确定头痛的病因和类型。对疑为继发性头痛者,需结合血液生化、影像学及腰椎穿刺等检查寻找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指南论坛
    2009欧洲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解读
    陈恩强, 唐红
    2010, 30(6): 513. 
    摘要 ( )   PDF(294KB) ( )  

    随着新核苷()类似物陆续上市,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治疗经验不断积累,但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核苷()类似物抗HBV的个体化方案、疗程、终点及治疗中耐药的防治已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欧洲肝病学会依据循证医学原则更新了慢性乙肝诊治指南,使其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本文简要回顾对比新指南内容,并结合临床实践对推荐意见进行分析,以促进慢性乙肝诊治的规范化。

    专家经验谈
    慢性肾脏病饮食营养管理
    2010, 30(6): 516. 
    摘要 ( )   PDF(286KB) ( )  

    有效的饮食营养管理对于延缓肾病进展,改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CKD患者饮食营养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CKD饮食营养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效的CKD饮食营养干预应建立在慢性疾病管理基础上,提供有肾科营养师参与的团队治疗,建立规范的CKD饮食营养临床路径、随访目标并进行合理评估,同时实施多维度的饮食营养教育。

    医学新进展
    脑出血后脑水肿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
    曲方, 周中和
    2010, 30(6): 518. 
    摘要 ( )   PDF(293KB) ( )  

    脑水肿是脑出血(ICH)后重要的继发性脑损伤,是病情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血凝块毒性作用是脑水肿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抗脑水肿药物包括甘露醇、甘油、高渗盐水、呋塞米、白蛋白、糖皮质激素、β-七叶皂甙钠、抑肽酶等,并展望了有希望用于ICH治疗的药物如依达拉奉、去铁敏、阿加曲班、塞来昔布。

    论文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中国人血脂及颈动脉斑块长期影响的研究
    王铭维, 李艳敏, 王彦永, 樊文峰, 王培芝, 邓彦东, 孔祥增, 时军
    2010, 30(6): 521. 
    摘要 ( )  

    目的  观察20 mg/d阿托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查体中心,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自愿参加临床观察的13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3例及对照组6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1824个月测定两组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观察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脱落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个月起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明显降低,6个月起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10.0040.025)。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在24个月观察期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010.5120.8920.901)。治疗组斑块面积从治疗12个月起,较治疗前明显减小,稳定斑块逐渐增多,不稳定斑块逐渐减少,至治疗18个月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20.0020.007)。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总数、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及斑块面积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740.8300.5950.356)。治疗组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 20 mg/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硬化的程度。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2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郭皖北, 车志宏, 肖扬, 周鹏程, 徐爱民, 周智广
    2010, 30(6): 525.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2(LCN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104例正常体重者,107例超重者和52例肥胖者,进行体格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CN2检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肥胖患者血清LCN2增高,校正年龄和性别后,血清LCN2与BMI、腰围、体脂含量、hsCRP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P=0.001)。校正年龄、性别和BMI后,血清LCN2仍与hsCRP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2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sCRP和HDL-C是血清LCN2的独立决定因素。代谢综合征患者LCN2增高,但LCN2与代谢紊乱数目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LCN2和hsCRP均增高,且LCN2与hsCRP呈正相关。LCN2可作为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低度炎症新的标志物。
     
    新疆阿克苏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荣艳, 凌敏, 胡翠芬, 程庆林, 艾尔肯?克然木, 王辉, 赵明华, 韩克斯
    2010, 30(6): 528. 
    摘要 ( )  

    目的 探究新疆阿克苏地区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0712月至20081月随机抽取阿克苏农村地区2887名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和肺功能检测。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70%,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作为COPD的诊断标准。结果 共有2568名资料完整者纳入分析,该地区农村COPD总患病率为3.9%,知晓率仅为9.9%;多因素分析显示,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与汉族比较,OR=3.49695%CI1.9866.156)、年龄(60岁与<20岁比较,OR=79.45795%CI10.574597.075)、症状(14岁前经常咳嗽与无此症状者比较,OR=1.70395%CI1.0592.738)、体重指数(BMI)(与正常BMI比较,OR=2.54895%CI1.0386.253)、肥胖(2度肥胖与正常BMI比较,OR=7.73495%CI1.80233.196)结论 该地区COPD患病与维吾尔族、年龄大、14岁前经常咳嗽、低体重指数、2度肥胖密切相关。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头孢他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黄新忠, 高捷, 范亚平, 施辉, 陈晓岚, 张定武, 俞燕, 戴厚永
    2010, 30(6): 531. 
    摘要 ( )  

    目的 研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应用头孢他啶(CAZ)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 根据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8例MOF患者分为3组:Ccr<15 mL/min(A组)、Ccr 15~50 mL/min(B组)、Ccr>50 mL/min(C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AZ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清CAZ最低检测浓度为05 mg/L,在2~200 mg/L的浓度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大于98%,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接受CVVH治疗的3组MOF患者血药峰浓度(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A组与B组血药谷浓度(Cmin)增高[(36.01±9.36)mg/L,(19.81±2.36)mg/L对(8.33±3.75)mg/L,P<0.05],总体清除率(ClT)降低[(20.98±6.02)mL/min,(33.33±9.08)mL/min对(97.28±14.35)mL/min,P<0.05],消除半衰期(t1/2)[(8.49±1.41)h,(4.46±0.64)h对(2.13±0.34)h,P<0.05]和药物平均滞留时间(MRT)[(11.99±1.87)h,(5.65±0.35)h对(2.96±0.44)h,P<0.05)]延长,且与患者自身肾功能密切相关;A组稳态分布容积(Vss)较C组减小[(12.55±2.42)L比(17.67±2.31)L,P<0.05]。t1/2与Ccr呈负相关性,ClT与Ccr呈正相关性。结论 CVVH可增加MOF患者对CAZ的体外清除,临床用药时应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并监测血药浓度以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