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桑文涛1,2,程凯1,边圆1,潘畅1,杨可慧1,2,徐峰1,陈玉国1. 重症患者院内心脏骤停预警模型研究现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3): 177-180. |
| [2] |
马青变,王军红.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10): 855-857. |
| [3] |
余涛. 中国公众心肺复苏思考与探索[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10): 851-854. |
| [4] |
金魁,徐军. 心肺复苏与心脏前负荷——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再思考[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10): 847-850. |
| [5] |
杨可慧1,2,桑文涛1,2,潘畅2,徐峰2,陈玉国2. 心脏骤停与复苏调查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10): 842-846. |
| [6] |
谌贻璞. 亟需提高对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肾损害的诊治水平[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6): 493-495. |
| [7] |
秦卫松. C3肾小球病实验室检测项目及应用[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7, 37(9): 786-789. |
| [8] |
郑 杨,赵 巍.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6, 36(4): 292-294. |
| [9] |
黄晓军1,2. 如何做好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6, 36(2): 89-91. |
| [10] |
彭春婷,阮 冰. 实验室检查对感染性发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6, 36(12): 1025-1028. |
| [11] |
李冬梅. 高压氧对心脏骤停幸存患者脑复苏的促进作用[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7): 716-717. |
| [12] |
曾皋,郭树彬. 《美国心脏学会关于改善心肺复苏质量和预后共识声明》(2013)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11): 1079-1082. |
| [13] |
董凌莉. IgG4相关性疾病的实验室 病理特点及其诊断注意事项[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12): 928-930. |
| [14] |
杭晨晨,李春盛. 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11): 82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