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逆舟,李磊丹,韦晓玲. 不同修复方法对深型楔状缺损牙应力分布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0, 13(4): 232-236. |
[2] |
肖文,汪俊. 牙髓再生治疗临床进展的循证医学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8, 11(3): 150-155. |
[3] |
朱英1,石飞2. 富士Ⅸ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老年根面龋疗效比较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3, 5(2): 114-115. |
[4] |
赵静,葛久禹.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3, 5(10): 608-610. |
[5] |
胡晓捷1,岳蕾2. 两种自酸蚀粘接剂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 5(9): 558-559. |
[6] |
袁志红. 富士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磨牙楔状缺损疗效比较[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 5(03): 186-187. |
[7] |
雷丽珊, 许振宇, 黄晓晶. FiltekTM 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浅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研究#br#[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 4(11): 653-655. |
[8] |
赵连玖, 李宇光. 应用不同黏结系统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本质敏感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 4(06): 367-368. |
[9] |
刘巍, 许颖华, 陈盈颖. 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楔状缺损修复53例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12): 746-748. |
[10] |
郭清泉, 代晓英, 简洁. 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临床疗效评估[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11): 687-688. |
[11] |
杨天??, 张艺, 郑雨??, 陈艳卿. 纳米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04): 245-246. |
[12] |
王小洁.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老年人楔状缺损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04): 238-239. |
[13] |
刘婷婷,贾兴亚. Er,Cr:YSG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与玻璃离子水门汀间抗剪切黏结强度影响的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05): 293-295 . |
[14] |
王锋. 排龈术和自酸蚀黏结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03): 170-171 . |
[15] |
于旸,王如. 全酸蚀与自酸蚀黏结系统对牙颈部楔状缺损黏结界面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01): 47-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