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随着各种产前诊断方法、微创外科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出生缺陷可以在出生前被发现及诊断,部分出生缺陷可在胎儿-新生儿期间通过胎儿外科手术或产时手术等方法得到及早矫正和治疗,明显改善出生缺陷儿的预后。目前我国有多家单位已开展胎儿外科,其中子宫外产时处理是目前国内开展的比较成熟的技术之一,项目组10家单位共完成105例子宫外产时处理,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94例。子宫外产时处理(ex utero intrapartum treatment,EXIT,也称作"operation on placental support"或"airway management on placental support"),是胎儿外科的一种,即在保持胎儿胎盘循环的同时去除阻碍胎儿呼吸的诱因[1]。EXIT首创于1989年,Norris等[2]用以救治1例合并颈前巨大包块的早产儿。EXIT的前提是保持胎儿胎盘循环[3],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胎儿进行气管插管等方式建立人工通气后再断脐,胎儿离开母体进行下一步处置;另一种是一直保持胎儿胎盘循环,通过胎盘循环对胎儿进行麻醉并进行手术,术后再断脐,将患儿与母体分离[4-5]。子宫外产时处理相对于开放式胎儿手术及传统的新生儿手术而言有其独特的优点[4-8]。因此,子宫外产时处理的开展能够极大改善出生缺陷儿的预后[9-10]。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