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金梅,梁永梅,郑可,张桂珍,肖燕燕,韩玲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北京100029
  • 收稿日期:2006-10-10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7-02-06 发布日期:2007-02-06

  • Received:2006-10-10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7-02-06 Published:2007-02-06

摘要: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05—200505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患儿80例,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形ASD、VSD、PDA,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40例)和手术组(40例);比较2组在疗效、费用、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放免法测定2组ASD及VSD治疗前后的心钠素(ANP)水平。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组均未输血,手术组均输血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少于手术组(P<0.01);治疗费用介入组高于手术组(P<0.01);ANP水平,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 结论单一ASD、VSD、PDA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同;介入组不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昂贵。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方法, 心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