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儿童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31例临床与治疗分析

宋义清,周水珍,孙道开   

  1. 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32
  • 收稿日期:2006-02-05 修回日期:2006-03-10 出版日期:2006-07-06 发布日期:2006-07-06

  • Received:2006-02-05 Revised:2006-03-10 Online:2006-07-06 Published:2006-07-06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4年复旦大学儿科医院31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资料。 结果31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中6个月至1岁22例(710%);跌坠伤26例(839%);偏瘫症状最早至外伤后4h出现;以左侧偏瘫为主(19例),是右侧(11例)的17倍;肢体瘫痪程度以Ⅱ~Ⅲ级居多。外伤4~12h CT检查均为阴性,MRI检查有2例阳性;外伤后25~72h CT、MRI均为阳性结果。予MRA检查8例,阳性结果仅2例;CT、MRI、MRA阳性结果均提示基底节区有缺血梗死灶,12例(387%)CT检查结果示基底节点或片状钙化。2000年以后组21例加用超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LWMH)治疗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经观察未见出血等副反应。 结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外伤程度轻微,症状常迟发,以左侧偏瘫为主,肢体瘫痪程度较重。外伤早期CT扫描可呈阴性结果,而在12~24h后开始显示缺血,MRI早于梗死后6~12h即可显示缺血改变,MRA对小血管显示不充分。该病可能与基底节钙化有关。采用超小剂量LWMH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外伤性, 基底节,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