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多态性与儿童佝偻病的关系研究

杨建平,席卫平,李连青,朱庆义,周向红   

  1.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太原 030013
  • 收稿日期:2005-08-05 修回日期:2005-10-30 出版日期:2006-01-06 发布日期:2006-01-06

  • Received:2005-08-05 Revised:2005-10-30 Online:2006-01-06 Published:2006-01-06

摘要: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多态性分布,以及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探讨其遗传易感性。方法对象为41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6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均为山西籍汉族儿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等技术测定VDR基因BsmI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方法进行基因分布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结果佝偻病患儿组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6%和85.4%,健康对照组儿童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9.1%、80.9%。病例组等位基因B、b分布频率分别为7.35%、92.7%,对照组等位基因B、b分布频率分别为9.6%、90.4%,佝偻病组和正常对照组VDR基因型Bb、bb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BsmI多态性分布极不平衡,bb型最多占80.9%,b位点占90.4%,是优势基因。结论VDR基因Bsm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型, 多态性, 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