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翁剑真, 李燕明. 重症肺炎免疫调节治疗:正反两面[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2, 42(3): 191-195. |
[2] |
李旭,马晓春. 严重感染出凝血障碍的认识和处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6): 466-469,474. |
[3] |
刘力侥,张 燕,张 丹. 脓毒症相关肾上腺皮质功能损伤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11): 1030-1032. |
[4] |
丁仁彧,林 园,马晓春. 如何认识脓毒症肝损伤[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11): 998-1001. |
[5] |
刘一娜,马晓春. 脓毒症与凝血功能紊乱[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11): 993-997. |
[6] |
秦含玉,杜 斌. 如何理解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障碍[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11): 989-992. |
[7] |
裴 飞,管向东. 脓毒症免疫抑制的早期识别[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11): 984-988. |
[8] |
刘大为. 重症医学:基础到临床的艰难历程——从Sepsis 3.0说起[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11): 981-983. |
[9] |
徐大民,杨 莉.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6, 36(6): 441-444. |
[10] |
刘畅,李建国. 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策略[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35(11): 904-906. |
[11] |
胡才宝,严静. 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选择策略[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35(11): 900-903. |
[12] |
李鑫,马晓春. 脓毒症疗程中的抗凝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35(11): 897-899. |
[13] |
王瑶,于凯江.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晶胶体选择——对大型试验研究结果的思考[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35(11): 891-893. |
[14] |
解立新. 感染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2): 177-179. |
[15] |
陈朝彦,罗佐杰,胡杰妤,覃桦,梁敏,秦映芬,锁颖君. 维生素D缺乏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11): 1087-1090. |